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

PPP(Point-to-PointProtocol)是一组点对点协议,定义了一种封装机制,可以在点对点链路上传输多种协议的分组,是为在同等单元之间传输数据包这样的简单链路设计的链路层协议。这种链路提供全双工操作,并按照顺序传递数据包。设计目的主要是用来通过拨号或专线方式建立点对点连接发送数据,使其成为各种主机、网桥和路由器之间简单连接的一种共通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  

• 链路控制协议LCP(Link Control Protocol),用于建角;释放和测试数据链路,以及协商数据链路参数;  

• 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用于协商网络层参数,例如动态分配IP地址等;  

• 身份认证协议,用于通信双方确认对方的链路标识。             

PPP应用在许多场合,例如家庭用户拨号上网,在Modem和网络中心之间要运行点对点协议;又例如局域网远程联网时要租用公网专线,可以通过点对点协议来支持两个远程路由器之间的通信。 第2层随道协议L2TP (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扩展了 PPP模型,允许第二层连接端点和PPP会话端点驻留在由分组交换网连接的不同设备中。在L2TP模型中,用户通过第二层连接访问集中器,而集中器则把PPP帧通过随道传送给网络访问服务器 NAS,从而把逻辑的PPP会话扩展到了帧中继或Internet这样的公共网络上。

PPP 的功能如下:

  1. PPP具有动态分配IP地址的能力,允许在连接时刻协商IP地址;
  2. PPP支持多种网络协议,比如TCP/IP、NetBEUI、NWLINK等;
  3. PPP具有错误检测以及纠错能力,支持数据压缩;
  4. PPP具有身份验证功能。

PPTP (Point-to-Point Tunneling Protocol)是由 Microsoft、Ascend、3Com 和ECI 等公司组成的PPTP论坛制定的第2层随道协议。PPTP定义了由接入集中器(PAC)和网络服务器(PNS)组成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用以支持虚拟专用网。

PPPoE(PPP over Ethernet)是把PPP协议封装在以太帧中传送,类似地,PPPoACPPP over ATM)是把PPP协议封装在ATM虚电路中传送。

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是以铜质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技术组合,采用频分复用技术把PSTN线路划分为话音、上行和下厅三个独立的信道。非对称DSL (Asymmetric DSL,ADSL)在一对铜线上支持上行速率640Kb/s〜1Mb/s、下行速率1Mb/s〜8Mb/s,有效传输距离在3〜5公里范围以内。在提供话音服务的同时还可以满足网上冲浪和视频点播等应用对带宽的要求。

ADSL需要的接入设备包括局端接入设备DSLAM和用户端设备ATU-R,以及用户线路和管理服务器。ADSL 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无需对现有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就可直接使用。管理服务器主要是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能够提供ADSL用户接入的终结、认证、计费、管理等基本业务,此外还可以提供防火墙、安全控制、NAT转换、带宽管理、流量控制等网络业务管理功能。

ADSL采用的调制技术有3种:

•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

•CAP (Carrierless Amplitude-Phase modulation)

•DMT (Discrete Multitone) 离散多音(DMT)调制技术的传输质量较佳,被广泛采用。DMT在铜质电话线上将从直流到1MHz的频带划分成256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带宽4.3kHz。频率最低的信道(0〜4.3KHZ)用来传输模拟电话信号,其余频带在低频部分传输上行信号,高频部分传输下行信号。ADSL Modem独立地分析每个信道的信噪比,以确定该信道可适用的数据速率。当某一信道的信噪比恶化时,Modem自动降低该信道的数据速率,以保证传输的正确性。如果一个信道的信噪比极其恶化,甚至可能将其关闭。上、下行信号的分割有两种办法:频率分割法(FDM)回波抵消法(EC),现在市场上的ADSL产品绝大多数采用频分法

ADSL接入方式分为虚拟拨号准专线两种接入方式。采用虚拟拨号方式的用户需要安装PPPoE或PPPoA客户端软件,以及类似于Modem的拨号程序,输入用户名称和用户密码即可连接到宽带接入站点。

采用准专线方式的用户使用电信部门分配的静态或动态IP地址,开机即可接入Internet。采用ADSL联网,计算机需要通过ADSL Modem和分离器连接到电话入户接线盒。              

家庭个人应用的连接线路,PC通过ADSL Modem→分离器→入户接线盒→电话线→DSL接入复用器(DSL Access Multiplexer,DSLAM)连接ATM或IP网络,而话音线路通过分离器→入户接线盒→电话线→DSL接入复用器接入电话交换机。   

ADSL是一种非对称DSL技术,在一对铜线上可提供上行速率512Kb/s〜1Mb/s,下行速率1〜8Mb/s,有效传输距离在3〜5km左右。ADSL在进行数据传输的同时还可以使用第三个信道提供4kHz的语音传输。现在比较成熟的ADSL标准有两种,即G.DMT 和G.Lite。GDMT是全速率的ADSL标准,支持8Mb/s的下行速率及1.5Mb/s的上行速率,但GDMT要求用户端安装POTS分离器,技术复杂而且价格昂贵。GLite标准速率较低,下行速率为1.5Mb/s,上行速率为512Kb/s,但省去了POTS分离器,成本较低且便于安装。GDMT较适用于小型办公室(SOHO)应用,而GLite则更适用于普通家庭应用。

DSLAM作为ADSL的局端收发设备由运营商提供,实现用户接入和集中复用功能,同时提供不对称的流量控制机制。用户端设备ATU-R就是ADSL Modem,可以实现POTS语音与数据的分离,完成用户端ADSL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ISDN 分为窄带ISDN (Narrowband ISDN,N-ISDN)和宽带 ISDN (Broadband ISDN,B-ISDN)。 N-ISDN的目的是以数字系统代替模拟电话系统,把音频、视频和数据业务在一个网络上统一传输。ISDN系统提供两种用户接口:即基本速率2B+D基群速率30B+D所谓B信道是64kb/s的话音或数据信道,而D信道是16kb/s或64kb/s的信令信道。对于家庭用户,通信公司在用户住所安装一个第一类网络终接设备NT1。用户可以在连接NT1的总线上最多挂接8台设备,共享2B+D的144kb/s信道。大型商业用户则要通过第二类网络终接设备NT2连接ISDN,这种接入方式可以提供30B+D (2.048Mb/s)的接口速率。             

光纤类型:

FTTN (fiber to the node,光纤到节点)・

FTTC (fiber to the curb,光纤到路边)・

FTTH (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

FTTZ (fiber to the zone,光纤到小区)覆盖面泛指涉及或影响到的范围;

在CATV的技术方案中,用户端需要使用一个称为Cable Modem(电缆调制解调器)的设备,它不单纯是一个调制解调器,还集成了调谐器、加/解密设备、桥接器、网络接口卡、虚拟专网代理和以太网集线器的功能于一身,它无须拔号、可提供随时在线的永远连接。其上行速度已达10Mbps以上,下行速率更高。             

最短通路更一般的说法是最小费用通路,最小费用通路问题可归结为加权图中的最短通路。通常在实际网络中使用的最短通路算法有Dijkstra算法和Bellman-Ford算法。

ICMP协议支持多种类型的报文,常见的有不可达、超时、回显、未知主机名、源抑制等。目标地址不可达的报错信息,一般是由于机器上没有配置网关地址或者计算机连接的网络中相关网络设备配置了拦截的ACL规则原因所致。

查询服务器名称时能解析出IP地址,而查询IP地址时却不能解析出服务器名称,说明可正向解析不能反向解析,因此须在DNS服务器上为该服务器创建反向解析(PTR)记录。             

结构化布线系统

结构化布线系统分为6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Work Location) 工作区子系统是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整个区域。是连接用户终端设备的子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插座、信息插座和设备之间的适配器。一个独立的需要安装终端设备的区域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应支持电话、数据终端、计算机、电视机、监视器以及传感器等多种终端设备。通俗地说,就是指电脑和网线接口之间的部分。

水平布线子系统(Horizontal) 各个楼层接线间的配线架到工作区信息插座之间所安装的线缆属于水平子系统。是连接工作区与主干的子系统,主要包括配线架、配线电缆和信息插座。通俗地说,就是指从楼层弱电井里的配线架到每个房间的网卡接口之间的部分,通常布线是在天花板上,因此与楼层平行。水平子系统的作用是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在进行水平布线时,传输介质中间不宜有转折点,两端应直接从配线架连接到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每个信息点均需连接到楼层配线间,最大水平距离:90m。信息插座的类型应根据终端设备的种类而定。水平布线的布线通道有两种:一种是暗管预埋、墙面引线方式,另一种是地下管槽、地面引线方式。前者适用于多数建筑系统,一旦铺设完成,不易更改和维护;后者适合于少墙多柱的环境,更改和维护方便。 信息插座的安装分为嵌入式(新建筑物)和表面安装(老建筑物)两种方式,信息插座通常安装在工作间四周的墙壁下方,距离地面30~50cm,也有的安装在用户办公桌上。通常一个信息插座需要9平方米的空间。  

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的接线间内,由各种交连设备(双绞线跳线架、光纤跳线架) 以及集线器和交换机等交换设备组成,交连方式取决于网络拓扑结构和工作区设备的要求。交连设备通过水平布线子系统连接到各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集线器或交换机与交连设备之间通过短线缆互连,这些短线被称为跳线。通过跳线的调整,可以对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和交换机端口之间进行连接切换。管理子系统是对布线电缆进行端接及配置管理的子系统,通常在各个楼层都会设立。通俗地讲,这就是配线间中的设备部分。

干线子系统(Backbone) 干线子系统是建筑物的主干线缆,实现各楼层设备间子系统之间的互连。干线子系统通常由垂直的大对数铜缆或光缆组成,一头端接于设备间的主配线架上,另一头端接在楼层接线间的管理配线架上。主干子系统在设计时,对于旧建筑物,主要采用楼层牵引管方式铺设,对于新建筑物,则利用建筑物的线井进行铺设。干线子系统是用来连接管理间、设备间的子系统。通俗地说,就是将接入层交换机连接到分布层(或核心层)交换机的网络线路,由于其通常是顺着大楼的弱电井而下,是与大楼垂直的,因此也称为垂直子系统。通常来说,干线经常使用光缆,另外高品质的5类/超5类以及6类非屏蔽双绞线也是十分常用的。

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建筑物的设备间是网络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由建筑物的进户线、交换设备、电话、计算机、适配器以及保安设施组成,实现中央主配线架与各种不同设备 (如PBX、网络设备和监控设备等)之间的连接。设备间子系统是安装在设备间的子系统,而设备间是指集中安装大型设备的场所。一般来说,大型建筑物都会有一个或多个设备间。通常核心交换机所在的位置就是设备间。它与管理子系统相比,对于物理环境的要求更高。该子系统把各种公共系统的多种不同设备互联起来,其中包括光缆,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程控交换机   

建筑群子系统(Campus) 建筑群子系统也叫园区子系统,它是连接各个建筑物的通信系统。包括各种通信传输介质和支持设备,由于在户外,因此又称为户外子系统园区子系统。大楼之间的布线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地下管道敷设方式,管道内敷设的铜缆或光缆应遵循电话管道和入孔的各种规定,安装时至少应预留1到2个备用管孔,以备扩充之用。第二种是直埋法,要在同一个沟内埋入通信和监控电缆,并应设立明显的地面标志。最后一种是架空明线,这种方法需要经常维护。

网络生命周期

一个网络系统从构思开始,到最后被淘汰的过程称为网络生命周期。一般来说,网络生命周期应包括网络系统的构思和计划分析和设计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网络系统的生命周期与软件工程中的软件生命周期类似,首先它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每次循环迭代的动力都来自于网络应用需求的变更。其次,每次循环过程中,都存在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实施调试和运营维护等多个阶段。一般来说,网络规模越大,则可能经历的循环周期也越长

每一个迭代周期都是网络重构的过程,不同的网络设计方法,对迭代周期的划分方式是不同的,拥有不同的网络文档模板,但是实施后的效果都满足了用户的网络需求。常见的迭代周期构成可分为如下5个阶段:需求规范阶段通信规范阶段逻辑网络设计阶段物理网络设计阶段实施阶段。 根据五阶段迭代周期的模型,每个阶段都必须依据上一阶段的成果,完成本阶段的工作,并形成本阶段的工作成果,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依据。这些阶段成果分别为需求规范通信规范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文档。在这5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是一个工作环节,每个环节完毕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类似于软件工程中的“瀑布模型”,形成了特定的工作流程。按照这种流程构建网络,在下一个阶段开始之前,前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返回到前面的阶段。对于大多数网络系统来说,由于应用的不断发展,这些网络系统需要进行不断重复设计、 实施、维护的过程。

网络逻辑结构设计是体现网络设计核心思想的关键阶段需要优先保证的是稳定性。在这一阶段根据需求规范和通信规范选择一种比较适宜的网络逻缉结构,并基于该逻辑结构实施后续的资源分配规划、安全规划等内容。物理网络设计是对逻辑网络设计的物理实现,通过对设备的具体物理分布、运行环境等的确定,确保网络的物理连接符合逻辑连接的要求。在这一阶段,网络设计者需要确定具体的软硬件、连接设备、布线和服务。现有网络体系分析的工作目的是描述资源分布,以便于在升级时尽量保护已有投资,通过该工作可以使网络设计者掌握网络现在所处的状态和情况。 需求分析阶段有助于设计者更好地理解网络应该具有什么功能和性能,最终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网络,它为网络设计提供依据。

网络的逻辑结构设计来自于用户需求中描述的网络行为和性能等要求。逻辑设计要根据网络用户的分类和分布,选择特定的网络技术,形成特定的网络结构。网络结构大致描述了设备的互联及分布,但是不对具体的物理位置和运行环境进行确定。

网络逻辑设计阶段要根据网络用户的分类和分布,选择特定的技术,形成特定的网络结构。网络逻辑结构大致描述了设备的互联及分布情况,但是并不涉及具体的物理位置和运行环境。逻辑设计过程主要由确定逻辑设计目标网络服务评价技术选项评价及进行技术决策4个步骤组成。网络逻辑设计工作主要包括网络结构的设计、物理层技术选择、局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广域网技术选择与应用、地址设计和命名模型、路由选择协议、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内容。

网络IP地址分配方案属于逻辑设计文档,设备清单列表属于物理设计文档,集中访谈的信息资料属于需求分析文档,而网络内部通信流量分布属于网络系统分析文档。这4种文档分别在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和网络需求分析阶段产生。

结构化布线设计属于物理网络设计的任务。在进行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时,要考虑线缆长度的限制。物理网络是逻辑网络的具体实现,通过对设备的具体物理分布、运行环境等的确定来确保网络的物理连接符合逻辑设计的要求。在这一阶段,网络设计者需要确定具体的软硬件、连接设备、布线和服务的部署方案。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输出为需求规范说明书,集中访谈和收集信息资料属于需求分析阶段,网络内部通信流量分析属于通信规范阶段,网络IP地址分配方案的制定属于逻辑网辂设计阶段,建立设备列表属于物理网络设计阶段,部件清单为物理网络设计的任务。在建设或扩建一个网络系统前,用户方的IT主管或中标的网络系统设计者都必须关注网络系统中的需求问题。也就是说要确定网络系统支持的业务、完成的功能、要达到的性能。

根据用户需求选择网络技术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1. 通信带宽 所选择的网络技术必须保证足够的带宽,能够保证用户快速地访问应用系统。在进行选择时,不仅局限于现有的应用需求,还要适当考虑将来的带宽增长需求。
  2. 技术成熟性 所选择的网络技术必须是成熟稳定的技术,有些新的网络技术在尚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时,还存在着较多不确定因素,这将会对网络建设带来很多无法估量的损失。对于大型网络工程来说,项目本身不能成为新技术的试验田。使用较为成熟、拥有较多案例的技术是明智的选择。
  3. 可扩充性 网络设计的设计依据是详细的需求分析,但是在选择网络技术时,不能仅考虑当前的需求而忽视未来的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设计人员都会在网络带宽、数据吞吐量、用户并发数等方面的设计中预留一定的冗余量。一般来说,这个冗余量值在70%〜80%之间。
  4. 高投资产出 选择网络技术的关键是投入产出比,尤其是一些借助于网络来实现营运的工程项目,只有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才能最后决定使用何种技术。     

    

网络体系结构设计

确定网络的层次结构及各层采用的协议是网络设计中网络体系结构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三层网络结构体系这种层次结构有利发挥联网设备的最大效率,使得故障定位可分级进行,便于维护和管理,也便于网络拓扑的后续扩展。网络的分层结构把复杂的大型网络分解为多个容易管理的小型网络,每一层交换设备分别实现不同的特定任务。  

核心层实现数据分组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高速转发提供不同区域之间的髙速连接和最优传输路径。核心层是互连网络的高速主干网,在设计中应增加冗余组件,使其具备高可靠性,能快速适应通信流量的变化。在设计核心层设备的功能时应避免使用数据包过滤、策略路由等降低转发速率的功能特性,使得核心层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和良好的可管理性。核心层设备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宜过大,连接的设备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得网络的复杂度增大,导致网络性能降低。核心层应包括一条或多条连接外部网络的专用链路,使得可以高效地访问互联网。核心层要尽量避免使用访问控制列表以减少转发延迟。

汇聚层提供接入层之间的互访,并且通常进行资源的访问策略控制并实现与安全、流量和路由相关的控制策略。汇聚层是核心层与接入层之间的分界点,应实现资源访问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功能。汇聚层应该对核心层隐藏接入层的详细信息,不管划分了多少个子网,汇聚层向核心路由器发布路由通告时,只通告各个子网汇聚后的超网地址。如果局域网中运行了以太网和弹性分组环等不同类型的子网,或者运行了不同路由算法的区域网络,可以通过汇聚层设备完成路由汇总和协议转换功能。

接入层提供用户的接入用户认证、计费管理为终端用户提供接入服务。接入层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并解决本地网段内用户之间互相访问的需求,要提供足够的带宽,使得本地用户之间可以高速访问;接入层还应提供一部分管理功能,例如 MAC地址认证、用户认证、计费管理等;接入层要负责收集用户信息(例如用户IP地址、MAC地址、访问日志等),作为计费和排错的依据。接入层完成用户的接入和隔离,创建交换机ARP表,建立VLAN。

核心层交换机核心层应采用可扩展的高性能交换机组成园区网的主干线路,提供链路冗余、路由冗余、VLAN中继和负载均衡等功能,并且与汇聚层交换机具有兼容的技术,支持相同协议。例如,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就是一种适合部署到核心网络的交换机。核心层的作用是尽可能快地交换数据包,构成高速的交换骨干,所以核心层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转发速率尽可能快,另外,核心层可靠性要求较高,所以一般都要求电源冗余。核心层配备三层交换机,负责汇聚接入交换机,实现DHCP服务、跨VLAN的数据交换等功能。为提升核心层的处理能力,一般配备多台交换机,通过VRRP或者虚拟化方式,实现负载均衡和冗余。该类网络结构简单,架构稳定、便于管理和维护,多台设备合并可有效提高性能。    

汇聚层交换机汇聚层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广播/组播域,可以实现VLAN间的路由选择,并通过访问控制列表实现分组过滤。这一层交换机的端口数量和交换速率不要求很髙,但应提供第三层交换功能。汇聚层主要提供地址的聚焦,部门和工作组的接入,广播域、组播传输域的定义,VLAN分割,介质转换和安全控制等功能。它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它必须能够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因此汇聚层交换机与接入层交换机比较,需要更高的性能、更少的接口和更高的交换速率。例如,Cisco Catalyst 3550系列交换机具有多个10M/100M端口和两个内置的千兆以太网端口,可以支持多种GBIC 收发器,同时提供先进的服务质量(QoS)和速度限制,以及安全访问控制列表、组播管理和高性能的BP路由。

接入层交换机接入层是工作站连接网络的入口,实现用户的访问控制,接入层实现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这一层的交换机应该以低成本提供高密度的接入端口。例如,Cisco Catalyst 2950系列可以提供12或24个快速以太网端口,适合中小型企业网络使用。 接入层一般配备二层交换机即可,负责终端设备的接入。         

通信流量分布的简单规则:80/20规则:对一个网段内部的通信流量,不进行严格的分布分析,仅仅是根据对用户和应用需求的统计,产生网段内的通信问题大小,主为总量的80%是在网段内部的流量,而20%是对网段外部的流量。80/20规则适用于内部交流较多、外部访问相对较少、网络较为简单、不存在特殊应用的网络或网段。逻辑网络设计的任务包括搭建试验平台、进行网络仿真。

网络安全体系设计

网络安全体系设计是逻辑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据库容灾属于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考虑范畴,设备防雷击属于物理线路安全措施,入侵检测和流量控制属于网络安全措施,漏洞发现与补丁管理属于系统安全措施。            

网络的可用性是指用户可利用网络时间的百分比。

网络拓扑结构不同,对网络的性能、系统可靠性、网络协议的选择均会造成影响;出口带宽与ISP提供的容量有关,与内部网络结构的设计无关。

通常标准接地电阻规范要求:

①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Ω;

②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Ω;

③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Ω;

④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Ω;

⑤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Ω。

⑥共用接地体(联合接地)应不大于接地电阻1Ω。机房接地系统若是一个综合性的接地系统,根椐国标GB50174-2008条款的规定,电阻必需小于1欧姆。

由于网络系统由许多网络元素组成,所以系统的可靠性不但与各个元素的可靠性有关,而且还与网络元素的组织形式有关。根据一般可靠性理论,若两个元素串联,则可用性减少。

局域网访问Internet速度很慢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出口带宽速度不够或网络内部出现问题造成的。根据题目描述,发现局域网内有大量的广播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有以下几种:

• ARP病毒和蠕虫病毒攻击。

• 局域网内交换机端口和主机网卡出现故障。  

• 局域网内出现环路。

访问控制列表用来限制使用者或设备,达到控制网络流量,解决拥塞,提高安全性等目的。在IP网络中,可以使用的访问列表有标准访问列表(值为1~99)、扩展访问列表(标号为100~199)两种。标准访问列表:基于源IP地址来进行判定是否允许或拒绝数据报通过(或其他操作,例如在NAT中就是判断是否进行地址转换)。扩展访问列表:在标准访问列表的基础上增加更高层次的控制,它能够基于目的地址、端口号码、对话层协议来控制数据报。其中涉及到的命令有:access-list:访问列表命令。access-list-number:访问列表号码。permit:允许。deny:拒绝。source:源IP地址。source-wildcard:源IP地址的通配符。any:任何地址,代表0.0.0.0 255.255.255.255。通配符:source-wildcard省略时,则使用默认值0.0.0.0。它的作用与子网掩码是不相同的,当其取值为1时,代表该位不必强制匹配;当其取值为0时,代表必须匹配。网络用户只能接收但不能发送Email,不可能的原因是deny pop3,POP3为邮局协议第3个版本,用于接收邮件。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慎独&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