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网

如果顿编号字段为k位,对于选择重发ARQ协议,发送窗口大小为W≤2k-1 ;对于后退N帧ARQ协议,则窗口大小为W≤2k-1。             

加密解密

有线等效保密(Wired Equivalent Privacy,WEP)是IEEE 802.11标准的一部分,有线等效保密WEP的设计目的是提供与有线局域网等价的机密性。WEP使用RC4协议进行加密,并使用CRC-32校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最初的WEP标准使用24bit的初始向量,加上40bit的字符串,构成64bit的WEP密钥。后来美国政府也允许使用104bit的字符串,加上24bit的初始向量,构成128bit的WEP密钥。然而24bit的IV并没有长到足以保证不会出现重复,只要网络足够忙碌,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耗尽可用的IV而使其出现重复,这样WEP密钥也就重复了。 Wi-Fi联盟厂商以802.11i草案的子集为蓝图制定了称为WPA (Wi-Fi Protected Access)安全认证方案。在WPA的设计中包含了认证、加密和数据完整性校验三个组成 部分。首先是WPA使用了 802.1x协议对用户的MAC地址进行认证;其次是WEP增大了密钥和初始向量的长度,以128bit的密钥和48位的初始向量(IV)用于RC4加密。 WPA还采用了可以动态改变密钥的临时密钥完整性协议TKIP,以更频繁地变换密钥来减少安全风险。最后,WPA强化了数据完整性保护,使用报文完整性编码来检测伪造的数据包,并且在报文认证码中包含有帧计数器,还可以防止重放攻击。

利用RC4加解密原理和初始向量的特点,通过网络偷听,不要很长时间就可以把RC4密钥破解出来。 Wi-Fi联盟为了改善WLAN的安全性,根据802.1li草案制定了WPA(Wi-Fi Protected Access)安全认证方案。WPA的设计中包含了认证、加密和数据完整性校验三个组成部分。首先是WPA使用了802.1x协议对用户的MAC地址进行认证;其次是WEP增大了密钥和初始向量的长度,以128比特的密钥和48位的初始向量(IV)用于RC4加密。WPA还采用了可以动态改变密钥的临时密钥完整性协议TK1P,以更频繁地变换密钥来降低安全风险。最后,WPA强化了数据完整性保护,使用报文完整性编码来检测伪造的数据包,并且在报文认证码中包含有帧计数器,还可以防止重放攻击。 在IEEE 802.1 li后,Wi-Ft联盟就按照新的安全标准对无线产品进行认证,并且这种认证方案称为WPA2。             

原来的IEEE802.il标准提供的加密方式是有线等价协议(Wired Equivalency Protocol,WEP),WEP包括共享密钥认证和数据加密两个过程。共享密钥认证使得没有 WEP密钥的用户无法访问网络,而加密则要求所有数据必须用密文传输。 认证采用了标准的询问和响应帧格式。执行过程中,AP根据RC4算法运用共享密钥对128字节的随机序列进行加密后作为询问帧发给用户,用户将收到的询问帧进行解密后以明文形式响应AP,AP将明文与原始随机序列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一致,则通过认证。 2004年6月公布的IEEE 802.11i标准是对WEP协议的改进,为无线局域网提供了全新的安全技术。802.11i定义了新的密钥交换协议(Temp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TKIP)和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TKIP 提供了报文完整性检查,每个数据包使用不同的混合密钥(per-packet key mixing),每次建立连接时生成—个新的基本密钥(re-keying),这些手段的采用使得诸如密钥共享、碰撞攻击和重放攻击等无能为力,从而弥补了 WEP协议的安全隐患。另外,IEEE 802.11还采用802.lx实现访问控制,根据用户端的MAC地址进行认证,从而防止了非法访问。

跳频扩频           

扩展频谱通信技术起源于军事通信网络,其主要想法是将信号散布到更宽的带宽上以减少发生阻塞和干扰的机会。早期的扩频方式是频率跳动扩展频谱(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FHSS),更新的版本是直接序列扩展频谱(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这两种技术在IEEE802.11定义的WLAN中都有应用。 下图表示了各种扩展频谱通信系统的共同特点。输入数据首先进入信道编码器,产生一个接近某中央频谱的较窄带宽的模拟信号。再用一个伪随机序列对这个信号进行调制。调制的结果大大拓宽了信号的带宽,即扩展了频谱。在接收端,使用同样的伪随机序列来恢复原来的信号,最后再进入信道解码器来恢复数据。随机序列由一个使用初值(称为种子seed)的算法产生。算法是确定的,因此产生的数字序列并不是统计随机的。但如果算法设计得好,得到的序列还是能够通过各种随机性测试,这就是被叫做伪随机序列的原因。重要的是除非你知道算法与种子,否则预测序列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与发送器共享一个伪随机序列的接收器才能成功地对信号进行解码。             

扩频技术其基本特征是使用比发送的信息数据速率高很多倍的伪随机码把载有信息数据的基带信号的频谱进行扩展,形成宽带的低功率频谱密度的信号来发射。增加带宽可以在较低的信噪比情况下以相同的信息传输率来可靠地传输信息,甚至在信号被噪声掩码的情况下,只要相应地增加信号带宽,仍然能够保持可靠的通信,也就是可以用扩频方法以宽带传输信息来换取信噪比上的好处。扩频通信技术在发射端以扩频编码进行扩频调制,在接受端以相关解调技术收取信息,这一过程使其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抗干扰能力强;隐蔽性强,保密性好;多址通信能力强;抗多径干扰能力强;且有较好的安全机制。       

跳频扩频通信特点:

  1. 抗干扰性能好,它具有极强的抗人为宽带干扰、窄带瞄准式干扰、中继转发式干扰的能力,有利于电子反对抗。如果再采用自适应对消、自适应天线、自适应滤波,可以使多径干扰消除,这对军用和民用移动通信是很有利的。
  2. 隐蔽性强、干扰小,因信号在很宽的频带上被扩展,单位带宽上的功率很小,即信号功率谱密度很低。信号淹没在白噪声之中,难以发现信号的存在,再加上扩频编码,就更难拾取有用信号。扩频通信技术把被传送的信号带宽展宽,从而降低了系统在单位频宽内的电波“通量密度”,这对空间通信大有好处。
  3. 易于实现码分多址,扩频通信占用宽带频谱资源,改善了抗干扰能力,提高了频带的利用率。 在跳频扩频中,调制数据信号的载波频率不是固定的,而是扩频码变化。在时间周期T中,载波频率不变;但在每个时间周期后,载波频率跳到另一个频率上。 跳频扩频是在时间周期后跳到另一个载频上,减少了干扰,并不能扩大通信的范围。 每一个信号比特编码成N个码片比特来传输是直接序列扩频的原理。 扩频技术是将要发送的信息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以很宽的信道传送信息,抗干扰和抗衰落能力强,抗阻塞能力也强。             

     4G标准的要求是能够提供基于IP的高速语音、数据和流式多媒体服务,支持的数据速率至少是100Mb/s,选定的多路复用技术是OFDM (正交频分多路复用)。             

     

无线通讯

无线网主要使用3种通信技术:红外线、扩展频谱  窄带微波技术

  1. 红外通信 红外线(Infrared Ray,IR)通信技术可以用来建立WLAN。IR通信分为3种技术: ①定向红外光束:用于点对点链路,可以连接几座大楼中的网络,每幢大楼的路由器或网桥在视距范围内通过IR收发器互相连接。 ②全方向广播红外线:基站置于天花板上,基站上的发射器向各个方向广播信号,所有终端的IR收发器都用定位光朿瞄准天花板上的基站,可以接收基站发出的信号,或向基站发送信号。 ③漫反射红外线:在这种配置中,所有的发射器都集中瞄准天花板上的一点。红外线射到天花板上后被全方位地漫反射回来,并被房间内所有的接收器接收。
  2. 扩展频谱通信 扩展频谱通信技术起源于军事通信网络,其主要想法是将信号散布到更宽的带宽上以减少发生阻塞和干扰的机会。早期的扩频方式是频率跳动扩展频谱(FHSS),更新的版本是直接序列扩展频谱(DSSS),这两种技术在IEEE 802.11定义的WLAN中都有应用。

3. 窄带微波通信 窄带微波(Narrowband Microwave)是指使用微波无线电频带(RF)进行数据传输,其带宽刚好能容纳传输信号。以前所有的窄带微波无线网产品都需要申请许可证,现在已经出现了ISM频带内的窄带微波无线网产品。             

世界各国都划出一些无线频段,用于工业、科学研究和微波医疗方面。应用这些频段无需许可证,只要低于一定的发射功率(一般为1w)即可自由使用。美国有3个ISM 频段(902〜928MHz、2400〜2483.5MHz、5725〜5850MHz),2.4GHz 为各国共同的ISM 频段。频谱越高,潜在的带宽也越大。另外,还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干扰。有些设备(例如无绳电话、无线麦克、业余电台等)的工作频率为900MHz。还有些设备运行在2.4GHz 上,典型的例子就是微波炉,它使用久了会泄露更多的射线。目前看来,在5.8GHz频带上还没有什么竞争。但是频谱越高,设备的价格就越贵。  

无线所使用的信道主要集中在2.4GHz和5GHz频段,但即使是在这两个公共频段,各国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和无线电信道的用途不同,信道的开放程度也是不同的。在2.4GHz频段,我国所提供的可用信道在2.412〜2.472 GHz,共有13个信道可供选择。   

4G标准的要求是能够提供基于IP的高速语音、数据和流式多媒体服务,支持的数据速率至少是100Mb/s,选定的多路复用技术是OFDM (正交频分多路复用)。               

  1. 无线局域网WIFI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距离在100-300M,速率可达300Mbps,功耗10-50mA。
  2. 2. Zigbee,传输距离50-300M,速率250kbps,功耗5mA,最大特点是可自组网,网络节点数最大可达65000个。
  3. 3. 蓝牙,传输距离2-30M,速率1Mbps,功耗介于zigbee和WIFI之间。 ZigBee应用于智能家居的比较多,而蓝牙应用于特别短距离的文件传输。

    Wi-Fi保护接入(Wi-Fi Protected Access,WPA)是作为通向802.11i道路的不可缺失的一环而出现,并成为在IEEE 802.11i 标准确定之前代替WEP的无线安全标准协议,属于IEEE 802.11i标准的子集。             

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的MAC和802.3协议的MAC非常相似,都是在一个共享媒体之上支持多个用户共享资源,由发送者在发送数据前先进行网络的可用性检测。在CSMA/CD中利用电压信号检测冲突,避免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设备需要进行数据传送时网络上的冲突。在802.11无线局域网协议中,由于没有电压信号,无法通过该方式检测冲突,因此采用避让机制来避免冲突。             

    在无线局域网中,AP的作用是无线接入,但通常使用的无线路由器则增加了路由等更加复杂的功能。新标准IEEE 802.11n提供的最高数据速率可达到300Mb/s,这也是目前市售的无线接入设备提供的最高数据速率。             

    无线局域网的新标准IEEE802.11n提供的最高数据速率可达到300Mb/s。      

AP是组建小型无线局域网时最常用的设备。AP相当于一个连接有线网和无线网的桥梁,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其主要作用是将各个无线网络客户端连接到一起,然后将无线网络接入以太网。           

TD-SCDMA、WCDMA和CDMA 2000都是常见的3G标准,而LTE、WiMAXII、UMB则是4G标准。

中国移动经营的TD网络(TD-SCDMA),是3G标准中唯一使用动态信道分配的技术,具有频带利用率高、自动适应网络中负载和干扰的变化等优势。由于是我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所以在国内得到我国工信部大力支持以及受到大批爱国青年的追捧。作为一项新生技术,它除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发展潜能以外,同样具有不成熟的缺憾,在网速和成熟的手机终端上都无法和另两种技术叫板。    

CSMA/CA协议类似于802.3的CSMA/CD协议,这种访问控制机制叫做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协议。在无线网中进行冲突检测是有困难的。例如两个站由于距离过大或者中间障碍物的分隔从而检测不到冲突,但是位于它们之间的第三个站可能会检测到冲突,这就是所谓隐蔽终端问题。采用冲突避免的办法可以解决隐蔽终端的问题。             

Wi MAX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也叫802.16无线城域网。Wi 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Wi MAX还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  

  LTE标准由TDD和FDD两种不同的全双工模式组成,前者代表时分双工,上、下行在同一频段按照时间分配交叉进行,后者是上下行分处不同的频段。

通信协议中的RTS/CTS协议:即请求发送/允许发送协议,相当于一种握手协议,主要用来解决"隐藏终端"问题。 为了有效地解决无线信道传输中的碰撞问题,IEEE802.11协议引入了两种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分布式协调功能DCF与点协调功能PCF,这两种方法都属于MAC层的虚载波检测机制。在802.11的MAC层中分为了两个字层:PCF和DCF DCF子层在每一个结点使用CSMA机制的分布式接入算法,让各个站通过争用信道来获取发送权。 PCF子层使用集中控制的接入算法将发送数据权轮流交给各个站从而避免了碰撞的产生。PCF是可选项。对于时间敏感的业务,如分组语音,就应使用提供无争用服务的点协调功能PCF,可以锁定异步通信量。 IEEE802.11协议允许PCF与DCF共存于一个无线局域网中,而实现这种共存的具体方法是引入“超级帧”(Super Frame)的概念。超级帧只是一个逻辑上的概念,而并非实际存在的一种帧格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因为它在时间上表现为非严格周期性地以类似帧的形式出现,代表了一段时间内媒体上的业务量。在超级帧中包含两部分:无竞争时期(Contention Free Period,简称为CFP)和竞争时期(Contention Period,简称为CP)。在CFP期间,由PCF控制对媒体的访问,而在CP期间,由DCF来控制。CFP与CP的交替出现,使得PCF与DCF轮流行使对无线媒体的访问控制权,从而实现PCF与DCF在一个基本服务组BSS内的共存。             

自从1997年IEEE 802.11标准实施以来,先后有二十多个标准出台,其中802.11a、802.11b和802.11g采用了不同的通信技术,使得数据传输速率不断提升,但是与有线网络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随着2009年9月11日IEEE802.11n标准的正式发布,这一差距正在缩小,有望使得一些杀手级的应用能够在WLAN平台上畅行无阻。 802.11n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802.11g的54Mb/s提高到 300Mb/s,甚至600Mb/s。这个成就主要得益于MIMO与OFDM技术的结合。应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不但提高了传输速率,也极大地提升了传输质量。  

802.11采用2.4GHz和5GHz这两个ISM频段。其中2.4GHz的ISM频段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5GHz ISM 频段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加上高载波频率所带来了负面效果,使得802.11a的普及受到了限制,虽然它是协议组的第一个版本。802.11n向下兼容802.11a/b/g,可以支持2.4GHz和5GHz两个频段。             

IEEE 802.11标准的制定始于1987年。1997年颁布的IEEE 802.11标准运行在2.4GHz 的ISM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频段,釆用扩频通信技术,支持 IMb/s 和2Mb/s 数据速率《随后又出现了两个新的标准,1998年推出的IEEE 802.11b标准也是运行在ISM频段,采用 CCK (Complementary Code Keying)技术,支持 llMb/s 的数据速率.1999年推出的 IEEE 802.11a 标准运行在 U-NII (Unlicensed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频段,采用OFDM调制技术,支持最高达54Mb/s的数据速率。2003年推出的IEEE 802.11g 标准运行在ISM频段,与IEEE 802.11b兼容,数据速率提髙到54Mb/s。下表列出了目前广泛使用的4种WLAN标准。         

802.11g是802.11b的后继者,同样使用2.4GHz频段,802.11b使用了DSSS (直接序列扩频)或CCK (补码键控调制),而802.11g则使用和802.11a相同的OFDM (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使其传输速率是802.11b的5倍,也就是54Mb/s。             

IEEE8 02.11 MAC子层定义的竞争性访问控制协议是CSMA/CA,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协议。  

802.11 MAC子层的功能是提供访问控制机制,定义了3种访问控制机制:CSMA/CA 支持竞争访问,RTS/CTS和点协调功能支持无竞争的访问。CSMA/CA类似于802.3的CSMA/CD协议,这种访问控制机制叫做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协议。在无线网中进行冲突检测是有困难的,例如两个站由子距离过大或者中间障碍物的分隔从而检测不到冲突,但是位于它们之间的第三个站可能会检测到冲突,这就是所谓隐蔽终端问题。釆用冲突避免的办法可以解决隐蔽终端的问题。             

IEEE 802.11标准采用的工作频段是2.4GHz和5GHz。         

IEEE 802.11在MAC层采用了CSMA/CA协议,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协议。其所以不使用CSMA/CD是因为在无线传输的情况下会出现隐蔽终端的问题,使得冲突检测不可行。IEEE802.11先后提出了以下多个标准,最早的802.11标准只能够达到1~2Mbps的速度,在制定更高速度的标准时,就产生了802.11a和802.11b两个分支,后来又推出了802.11g的新标准,如下表所示。注:ISM是指可用于工业、科学、医疗领域的频段;U-NII是指用于构建国家信息基础的无限制频段。             

IEEE 802.11标准定义了两种无线网络拓扑结构,一种是基础设施网络(Infrastructure Networking),另一种是特殊网络(Ad Hoc Networking)。在基础设施网络中,无线终端通过接入点(Access Point,AP)访问骨干网设备,或者互相访问。接入点如同一个网桥,它负责在802.11和802.3 MAC之间进行转换。 Ad hoc网络是一种点对点网络,不需要有线网络和接入点的支持,以无线网卡连接 的终端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信。这种拓扑结构适合在固定或移动情况下快速部署网络。802.11支持单跳的Ad hoc网络,当一个无线终端接入时首先寻找来自AP或其他终端的信标信号,如果找到了信标,则AP或其他终端就宣布新的终端加入了网络。如果没有检测到信标,该终端就自行宣布存在于网络之中。

在移动Ad Hoc网络MANET中,每一个结点既是主机又是路由器,而且无线终端所带的电源能量有限,所以必须以最节能的方式工作。由于无线终端的移动,使得网络拓扑结构随时变化,传统的路由协议是不适用的,必须釆用特别研制路由协议来支持最佳路由的选择。 IEEE 802.11标准定义的Ad Hoc网络是由无线移动结点组成的对等网,无须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够根据通信环境的变化实现动态重构,提供基于多跳无线连接的分组数据传输服务。在这种网络中,每一个结点既是主机,又是路由器,它们之间相互转发分组,形成一种自组织的MANET (Mobile Ad Hoc Network)网络。 路由算法是MANET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有线网络的路由协议不能直接应用于MANET。目标排序的距离矢域协议(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 Vector,DSDV) 是一种扁平式路由协议。这是由传统的Bellman-Ford算法改进的距离矢量协议,利用序列号机制解决了路由环路问题,对后来的协议设计有很大影响。

IEEE 802.11i是IEEE为了弥补802.11脆弱的安全加密功能(WEP)而制定的修正案,于2004年7月完成。其中定义了基于AES的全新加密协议CCMP (CTR with CBC-MAC Protocol)。       

在IEEE 802.11标准中,为了使各种MAC操作互相配合,IEEE802.11推荐使用3种帧间隔(IFS),以便提供基于优先级的访问控制。

DIFS(分布式协调IFS):最长的IFS,优先级最低,用于异步帧竞争访问的时延。

PIFS(点协调IFS):中等长度的IFS,优先级居中,在PCF操作中使用。

SIFS(短IFS):最短的IFS,优先级最高,用于需要立即响应的操作。其中SIFS也用在RTS/CTS机制中。 DIFS用在CSMA/CA协议中,只要MAC层有数据要发送,就监听信道是否空闲。如果信道空闲,等待DIFS时段后开始发送;如果信道忙,就继续监听,直到可以发送为止。

802.11 定义了一个间隔(Inter Frame Spacing,IFS)时间。另外还有一个后退计数器,它的初始值是由随机数发生器设置的,递减计数直到0。基本的操作过程是: ①如果一个站有数据要发送并且监听到信道忙,则产生一个随机数设置自己的后退计数器并坚持监听。 ②听到信道空闲后等待一个IFS时间,然后开始计数。最先计数完的站开始发送。 ③其他站在听到有新的站开始发送后暂停计数,在新的站发送完成后再等待一个IFS时间继续计数,直到计数完成后开始发送。 分析这个算法发现,两次IFS之间的间隔是各个站竞争发送到时间。这个算法对参与竞争的站是公平的,基本上是按先来先服务的顺序获得发送的机会。   

IEEE802.15工作组负责制定无线个人网(WPAN)的技术规范。这是一种小范围的无线通信系统,覆盖半径仅10米左右,可用来代替电脑、手机、PDA、数码相机等智能设备的通信电缆,或者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智能家庭网络等。WPAN并不是一种与无线局域网(WLAN)竞争的技术,WLAN可替代有线局域网,而WPAN无须基础网络连接的支持,只能提供少量小型设备之间的低速率连接。 IEEE 802.15工作组划分成四个任务组,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应用环境的技术标准。 802.15.1采用了蓝牙技术规范,这是最早实现的面向低速率应用的WPAN标准,主要开发工作由蓝牙专业组(SIG)来做,其研究成果由IEEE LAN/MAN标准委员会颁布为正式标准。 802.15.2对蓝牙网络与802.11b网络之间的共存提出了建议。这两种网络都采用了免. 许可证的2.4GHz频段,它们之间会产生通信干扰,要在共享环境中协同工作,必须采用802.15.2提出的交替无线介质访问(AWMA)和分组通信仲裁(PTA)方案。 802.15.3把目标瞄准了低复杂性、低价格、低功耗的消费类电子设备,为其提供至少20Mb/s的高速无线连接。2003年8月批准的IEEE 802.15.3采用64-QAM调制,数据 速率髙达55 Mb/s,适合于短时间内传送大量的多媒体文件。在人手可及的范围内,多个电子设备可以组成一个无线Ad Hoc网络,802.15把这种网络叫做piconet,通常翻译为微微网。802.15.3给出的piconet网络模型的特点是,各个电子设备(DEV)可以独立地互相通信,其中一个设备可以作为通信控制的协调器PNC,负责网络定时和向DEV发放令牌,获得令牌的DEV才可以发送通信请求。PNC还具有管理QoS需求和调节电源功耗的功能。IEEE 802.15.3定义了微微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和物理层技术规范,适合于多媒体文件传输的需求。 与802_15.3相反,802.15.4则瞄准了速率更低距离更近的无线个人网。802.15.4标准适合于固定的、手持的、或移动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的特点是使用电池供电,电池寿命可以长达几年时间,通信速率可以低至9.6Kb/s,从而实现低成本的无线通信。802.15.4标准的研发工作主要由ZigBee联盟来做。所谓ZigBee是指蜜蜂跳的“之”字形舞蹈,蜜蜂用跳舞来传递信息,告诉同伴蜜源的位置。“ZigBee”形象地表达了通过M络结点之间互相传递,将信息从一个结点传输到远处另外一个结点的通信方式。      

IEEE 802.15.4标准定义的低速无线个人网(Low Rate-WPAN)包含两类设备:全功能设备(Full-Function Device,FFD)和简单功能设备(Reduced-Function Device,RFD)。 FFD有3种工作模式,可以作为一般的设备、协调器(coordinator)或PAN协调器,而RFD功能简单,只能作为设备使用,例如电灯开关、被动式红外传感器等。这些设备不需要发送大量的信息,通常接受某个FFD的控制。FFD可以与RFD或其他FFD通信,而RFD只能与FFD通信,RFD之间不能互相通信。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信道频宽对照表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5G网络中各个信道的频宽范围和使用情况而制作的一张表格。5G网络采用了更高的频谱范围和更大的带宽以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连接。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5G网络信道频宽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低频(Sub-1 GHz)、中频(1 GHz to 6 GHz)和高频(6 GHz to 100 GHz)。 在低频范围内,主要有以下几个常见的信道频宽:5 MHz、10 MHz、15 MHz、20 MHz。这些信道频宽适用于广域覆盖和室内覆盖,可以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和适当的传输速度。 在中频范围内,信道频宽可以更大一些,常见的有以下几种:40 MHz、50 MHz、60 MHz、80 MHz、100 MHz,甚至可以达到200 MHz。这些信道频宽适用于密集的城市地区和繁忙的网络环境,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大的容量。 在高频范围内,信道频宽可以更大,常见的有:400 MHz、800 MHz、1000 MHz。由于高频信号受传输距离和障碍物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高频信道主要用于提供超高速的网络连接,例如用于室内小基站或特定的高速通信场景。 需要注意的是,频宽越大,网络传输速度越快,但也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更高的成本来支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信道频宽需要综合考虑网络需求、资源限制以及用户体验等因素。 综上所述,5G网络信道频宽对照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频宽范围的信道在5G网络中的应用和性能特点,为网络规划和优化提供参考。同时,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进,信道频宽对照表也可能会随之更新和扩展。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慎独&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