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用这几个问答形式来解读下我这个系列的来龙去脉。如果大家觉得本篇文章不水的话希望帮忙点赞收藏加关注,你们的鼓舞是我继续更新的动力。
- 我为什么会写这个系列呢?
首先肯定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一名从业通信者,想着更加了解自己专业的知识,所以更想着从头开始了解通信的来源以及在每一个时代的发展进程。
- 为什么会从头开始写通信?
我最早是学习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应该说朝代史,这个算个人兴趣,从夏朝开始到清朝,古代史的结束,后面我还看了近代史的历程,所以在要学习通信历史的时候我也采用了或者方法,想一步一步的去源头开始,看看通信是怎么发展到今天,这是个很好的主意。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 你觉得这个系列有什么优势?
我觉得优势就是我以身代入,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学习,中间碰到的问题也会扩展到再去学习解决,很好的解决了作为初学者一些问题的困恼,不至于一笔跳过很多东西,所以很适合后面的读者跟随我的学习步伐一起向前。
目录
前言:用这几个问答形式来解读下我这个系列的来龙去脉。如果大家觉得本篇文章不水的话希望帮忙点赞收藏加关注,你们的鼓舞是我继续更新的动力。
①回复力F=-K·x(回复力就是相当于弹簧的弹力)(对于水平弹簧振子来讲)(x:表示位移从平衡位置指向当前位置)(区别弹力跟回复力的区别)
②位移对时间的二阶导数,就是位移随时间变化率随时间的变化率,也就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其物理意义就是加速度。
③简谐运动位移跟时间符合这个公式:x=Asin(ωt+φ),其中平衡位置:F合=0→a=0,回复力:F回=-k·x,(能不能从这2个结论推出上面公式)
6️⃣测量地球质量?
要想测量出地球的质量,根据下面的公式推导首先要知道g(重力加速度)与R(地球半径)。那么如何求的这两个数值呢?请看后面详细的推导过程。
6.1-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
(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enjoyphysics.cn))
前沿: 是什么因素决定一个物体下落的快慢呢?
伽利略运用逻辑推理反驳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假定大石头下落的速度为 8 个单位,小石头下落的速度为 4 个单位,把这两块石头捆在一起时,大石头会被小石头拖着而减慢速度,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应该小于 8 个单位;而两块石头捆在一起后总重量比大石头大,下落的速度应该大于 8 个单位。伽利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推理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这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不能成立。
③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物体下落时运动得越来越快,提出:“当一块原来静止的石头从高处落下的速度连续增加时,为什么不应当相信速度以一种简单的、人们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增加呢?”他猜想,落体运动的速度 v 与时间 t 成正比,即v=kt,式中的 k 是一个常量。 受到当时测量手段的限制,无法比较准确地测量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 为了解决计时的困难,伽利略将落体运动转化为小球沿斜面的运动,伽利略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来“冲淡”重力。他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图2-4),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
图 2–4伽利略在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
④伽利略利用斜面做了上百次实验后发现:在倾角相同的斜面上,小球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的距离 x 总是与所用时间 t 的二次方成正比。实验证实,小球在斜面上做的是从静止开始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运动。如何利用斜面实验的结果来说明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伽利略根据实验做了推理,如图 2–5 所示,当斜面倾角趋近于 90° 时,小球的运动接近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这样的推理可得,自由落体运动是从静止开始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变速直线运动。
伽利略把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结论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广到实验范围之外的竖直情况,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这是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称为“外推法”。
图 2–5斜面倾角越接近 90°,小球沿斜面的运动越接近自由落体运动
⑤伽利略的逻辑和实验自然使人钦佩,但是人们又疑惑地问道: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较重的物体下落得比较快呢?伽利略把原因归之于空气阻力对不同物体的影响不同。他写道:“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那么,所有物体将下落得同样快。”这时,落体运动也就真正成为自由落体运动了。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