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小米15 Ultra和小米SU7 Ultra的综合分析,结合其核心亮点与市场争议点:
一、小米15 Ultra:影像天花板与性能怪兽
核心亮点
-
影像系统全面突破
- 搭载徕卡四摄系统,主摄为1英寸超大底索尼LYT-900传感器(5000万像素,f/1.63光圈),配合2亿像素潜望长焦(三星HP9)和双长焦架构(70mm+100mm),支持28倍无损变焦和暗光拍摄能力提升300%。
- 新增“星空摄影模式”和徕卡超纯光学系统,通过ALD镀膜技术大幅降低鬼影,实现专业级夜景和远摄效果。
-
性能与续航双升级
- 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3nm工艺)+ LPDDR5X内存 + UFS 4.1存储,安兔兔跑分超300万,搭配双路环形冷泵散热系统,性能释放稳定。
- 6000mAh金沙江电池 + 90W有线快充 + 80W无线快充,重度使用续航超1天,35分钟可充满电量。
-
通信与屏幕创新
- 全系支持天通卫星通话,顶配版增加北斗卫星消息功能,无网环境下可实现7km双向通信。
- 6.73英寸2K全等深微曲屏(3200尼特峰值亮度 + 120Hz LTPO),覆盖龙晶玻璃2.0,显示细腻且抗摔耐磨。
争议与不足
- 机身厚重:厚度达9.35mm,重量226g(黑色版),长时间握持易疲劳。
- 快充落后:90W有线快充未达行业顶级(如竞品120W),无线充功率也低于部分旗舰机型。
- 价格门槛高:顶配1TB版7799元,刷新小米手机价格纪录,品牌溢价能力仍待验证。
二、小米SU7 Ultra:性能猛兽与市场争议
核心亮点
-
极致性能参数
- 三电机系统(双V8s+V6s)实现1548马力,0-100km/h加速仅1.98秒,最高时速350km/h,纽北赛道调校底盘 + 碳陶瓷制动系统,操控极限拉满。
- 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赛道版电池,1330kW峰值放电功率,支持连续高强度赛道驾驶。
-
智能化与生态联动
- 搭载“赛道大师”软件,集成30+国内赛道高精地图,支持实时车况分析和声浪模拟,强化沉浸式驾驶体验。
- 车机系统深度联动小米智能家居,语音交互和手机互联体验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
设计语言与市场策略
- 外观融合空气动力学套件与闪电黄配色,碳纤维尾翼和U形风刀设计辨识度极高,被戏称为“保时米”。
- 以52.99万起售价对标特斯拉Model S Plaid,预售10分钟订单超3680台,吸引年轻性能爱好者。
争议与不足
- 实用性短板:全碳纤维车身 + 三电机系统导致日常驾驶续航未公布,后排空间局促(接近B级车水平)。
- 品牌溢价挑战:81.49万顶配版定价考验用户对小米高端化的信任度,且售后网络尚未完善。
- 配置落差:标准版仅400V平台 + 单电机,缺少空悬和零重力座椅,被指“衬托顶配性价比”。
三、总结:技术突破与市场考验并存
- 小米15 Ultra凭借影像和性能的极致堆料,重新定义安卓旗舰天花板,但需解决厚重机身和品牌溢价问题以扩大高端市场份额。
- 小米SU7 Ultra以“赛道性能+互联网思维”冲击豪华电动车市场,但需在实用性、售后服务和产能上突破,避免成为“参数赢家、市场输家”。
这两款产品展现了小米“技术普惠”与“高端破局”的双重野心,但其成功与否将取决于用户对“高参数”与“高价格”的长期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