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识别电信诈骗需关注诈骗的常见特征,了解易受骗场景,同时提升自身防范意识。以下从这三方面介绍识别方法:

关注诈骗特征

  1. 核实身份:正规机构人员执行公务时,不会通过电话、网络要求提供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若对方自称公检法、银行等机构,却以涉案调查、资金冻结等理由,要求转账到指定 “安全账户”,必为诈骗。因为公检法办案遵循严格程序,不会电话办案或要求转账。
  2. 验证信息:陌生号码发来的链接或二维码,内含恶意程序或钓鱼网站,点击后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和资金。若收到 “银行账户升级”“积分兑换” 等诱导点击链接或扫码的信息,务必与官方客服核实。
  3. 确认紧急情况:诈骗分子常营造紧张氛围,让事主无暇思考。如称孩子突发重病或遭遇事故需马上汇款,或包裹涉毒、账户被盗用需立即处理。遇到此类情况,应先冷静,通过其他渠道联系相关人员核实,如直接联系学校、医院或相关机构。
  4. 核实投资信息:承诺超高回报率、无风险的投资项目,如 “原始股投资”“虚拟货币交易” 等,多为诈骗。投资有风险,收益与风险成正比,远超市场合理水平的回报承诺不可信。
  5. 辨别交友意图:社交平台结识的陌生人,迅速与你建立亲密关系,随后以生病、投资失败等理由借钱,可能是 “杀猪盘” 诈骗。此类诈骗先培养感情获取信任,再诱导投资或借钱。

了解易受骗场景

  1. 网络购物退款:收到自称商家的退款电话,称商品有问题要退款,引导你点击链接填写信息或操作转账,可能是诈骗。正规退款在购物平台按流程操作,不会要求额外操作或转账。
  2. 办理贷款信用卡:声称无需抵押、快速放款,却以手续费、保证金等理由要求提前转账的贷款信息,或能帮忙提升信用卡额度并收取费用的信息,都是诈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有严格审核流程,不会提前收费。
  3. 冒充领导熟人:收到 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上领导、熟人的消息,要求转账帮忙处理急事,可能是诈骗。诈骗分子常克隆社交账号实施诈骗,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确认。

提升自身防范意识

  1. 学习防诈知识:关注媒体报道、社区宣传的防诈案例和知识,了解常见诈骗手段和新趋势,提高识别能力。
  2. 谨慎提供信息:不随意在不可信网站、平台或电话中透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防止信息泄露被用于诈骗。
  3. 多方核实求证:面对可疑信息和要求转账等情况,及时与相关机构、人员核实,如拨打官方客服电话、向亲友求证等,切勿盲目相信。
  4. 安装防护软件:在手机、电脑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和国家反诈中心 APP,可有效拦截诈骗电话、短信,预警潜在风险。

 

常见电信诈骗手段多样,不断翻新,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冒充类诈骗

  1. 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分子伪装成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执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网络联系受害者,称其涉嫌洗钱、贩毒、诈骗等严重犯罪。为增强可信度,他们会伪造 “警官证”“通缉令” 等法律文书,以配合调查、资金清查为由,诱骗受害者将资金转到所谓 “安全账户”,实则骗走钱财。例如,骗子告知受害者其名下银行卡被用于犯罪活动,需将资金转移至指定账户进行清查,否则将冻结其所有资产。
  2. 冒充客服诈骗
    • 购物平台客服诈骗:此类诈骗通常针对有网购经历的人群。诈骗分子先获取受害者的购物信息,随后冒充购物平台或商家客服,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缺货等,要为受害者办理退款或补偿。他们会引导受害者点击链接,进入虚假退款页面,要求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从而盗刷受害者银行卡资金。比如,骗子告知受害者购买的衣服甲醛超标,需进行退款,并发来一个看似正规的退款链接。
    • 金融机构客服诈骗:诈骗分子冒充银行、网贷平台客服,以受害者的账户存在问题、需提升额度、消除不良记录等为由,诱骗受害者转账汇款。比如,冒充网贷平台客服,称受害者的贷款账户存在风险,需将贷款额度提现到指定账户进行 “解冻”,否则影响个人征信。

交友类诈骗(杀猪盘)

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如微信、QQ、婚恋网站等)上,伪装成优质单身人士,与受害者建立恋爱或亲密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感情培养,获取受害者信任后,向其介绍所谓 “稳赚不赔” 的投资项目,如网络博彩、虚拟货币交易、股票投资等。诱导受害者投入资金,起初会给予小额回报,让受害者尝到甜头,进而加大投入。最后,诈骗分子关闭平台,卷款消失,受害者血本无归。例如,骗子在交友平台与受害者相识,每天嘘寒问暖,待感情升温后,推荐受害者参与虚拟货币投资,开始几次投资都获利,当受害者加大投入后,平台却无法提现。

刷单返利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社交平台、网页广告等渠道发布 “足不出户、轻松赚钱”“刷单返利,高额回报” 等虚假信息,吸引受害者参与。先以小额刷单任务让受害者完成,及时返还本金和佣金,获取信任。随后,诱导受害者参与金额较大的刷单任务,或者以 “任务未完成”“系统故障” 等理由,拒绝返还本金和佣金,并要求受害者继续刷单充值才能提现。当受害者意识到被骗时,已投入大量资金。比如,骗子先让受害者刷几单小额商品,每单返还本金和几元佣金,接着推出 “联单任务”,需连续刷多单且金额较大,完成一单后却告知无法提现,需完成全部任务才行。

贷款类诈骗

  1. 低门槛贷款诈骗:诈骗分子以 “无抵押、无担保、快速放款” 为诱饵,吸引急需资金的受害者。让受害者在虚假贷款平台填写个人信息,随后以缴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验证还款能力等理由,要求受害者转账。一旦受害者转账,便失联不见。例如,骗子称只要提供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即可快速放款,但需先缴纳贷款金额 5% 的手续费。
  2. 消除不良征信诈骗:诈骗分子冒充银行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联系征信有问题的受害者,声称可帮忙消除不良征信记录,但要收取高额费用。他们会让受害者转账到指定账户,或诱导其在正规贷款平台贷款后再转账,最终骗走钱财。比如,骗子告知受害者在网上贷款逾期影响征信,他们有内部渠道可消除,但需支付 3000 元手续费。

投资类诈骗

  1.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网络直播、微信群等渠道,推荐股票、基金、期货、外汇等投资理财项目,吹嘘有内幕消息、专业导师指导,保证高收益。先给受害者推荐一些小额盈利的投资产品,取得信任后,诱导其投入大量资金,最后操控后台使受害者血本无归。例如,在微信群里,骗子每天分享股票涨停信息,推荐 “投资专家”,当受害者跟随 “专家” 投资后,股票却大幅下跌。
  2. 虚拟货币投资诈骗:诈骗分子打着 “区块链”“数字货币” 等旗号,宣传虚拟货币投资的高收益和前景,吸引投资者参与。他们建立虚假交易平台,操纵价格走势,让投资者先小赚几笔,随后诱导其加大投资,最后关闭平台,携款跑路。比如,骗子宣称自己的虚拟货币平台与国际接轨,有专业团队运作,让投资者购买虚拟货币,当投资者大量买入后,平台无法交易提现。

信息泄露类诈骗

  1. 快递信息诈骗:诈骗分子获取受害者的快递信息后,冒充快递公司客服,称快递丢失、损坏,要给予赔偿。让受害者添加微信或点击链接填写信息,诱导其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等,盗刷银行卡资金。例如,骗子告知受害者购买的商品在运输途中损坏,可获得双倍赔偿,并发来赔偿链接。
  2. 教育退费诈骗:诈骗分子掌握学生及家长信息,冒充教育部门、学校工作人员,以 “退还学费”“发放助学金” 等为由,诱骗家长点击链接或下载 APP,按提示操作转账。比如,骗子称国家出台新政策,可退还部分学费,要求家长在指定 APP 上进行操作,实则是骗取钱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