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学习第三周(排序 和 递归函数)

一、排序

(1)冒泡排序

基本思想: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最基础的排序算法之一,它的核心思想是:多次遍历要排序的序列,在遍历的过程中,当发现两个相邻的元素逆序,就交换这两个元素的位置,直到某次遍历不需要交换元素为止。此时整个序列都不存在两个元素逆序的情况,即满足了顺序要求

   从上图我们不难看出冒泡排序应该有两个循环:

  • 第一个循环是小循环,该循环的作用是——在某个数组内依次进行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 第二个循环是大循环,该循环的作用是——决定小循环的次数

那么概括来说就是,在一定次数内,数组按照一定的大小顺序进行两两比较,满足顺序的移动 

 基本代码:

#include<stdio.h>

void My_Select(int *arr,int len)
{
	int i,j,temp,flag=0;
	for(i=0;i<len-1;i++)//大循环
	{
		for(j=0;j<len-i-1;j++)  //小循环
		{
			if(arr[j]>arr[j+1]) //判断条件 
			{
				flag=1;
				temp=arr[j];  //交换数值
				arr[j]=arr[j+1];
				arr[j+1]=temp;
			}
		}
		if(flag==0)  //标志位判断
		{
			break;
		}
		else
			flag=0;
	}
	
}


int main()
{
	int i,size;
	int arr[]={52, 52, 32, 71, 92, 32, 46, 72, 12, 34, 77, 22, 56, 22};
	size=sizeof(arr)/sizeof(int); //求数组的长度
	My_Select(arr,size);  //调用冒泡函数 
	for(i=0;i<size;i++)
		printf("%d ",arr[i]);
	return 0;
 } 
 
 

优化过的冒泡排序,相对原本的冒泡排序,减少了重复比较的次数,如果已经比较过的相同的元素,就会跳出循环。用标志位flage判定    时间复杂度在O(n^2)

 (2)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1.简单的选择排序

基本思想:每一趟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择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作为首元素,直到所有元素排完为止。

算法实现:每一趟通过不断地比较交换来使得首元素为当前最小,交换是一个比较耗时间的操作,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值来记录较小元素的下标,循环结束后存储的就是当前最小元素的下标,这时再进行交换就可以了。

#include<stdio.h>

void Sum_a(int *a,int *b)  //交换数值
{
	int temp;
	temp=*a;
	*a=*b;
	*b=temp; 
}

void My_SelectSort(int *arr,int len)
{
	int i,j,min,temp;
	for(i=0;i<len-1;i++) //查找最小值 
	{
		min=i;
		for(j=i+1;j<len;j++) 
		{
			if(arr[j]<arr[min])
			{
				min=j;
			}
		}
			Sum_a(&arr[i],&arr[min]);
	}
}

//优化后的选择排序 
//交换两个数据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emp = *a;
    *a = *b;
    *b = temp;
}

//优化  可从两边同时将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出来
void SelectSort(int* arr, int size)
{
	int begin = 0;
    int end = size - 1;
    while (begin < end)
    {
        int max = begin;
        int min = begin;
        int i = 0;
        for (i = begin+1; i <= end; i++)
        {
            if (arr[i] < arr[min])
            {
                min = i;
            }
            
            if (arr[i] > arr[max])
            {
                max = i;
            }
        }
        
        Swap(&arr[begin], &arr[min]);
        if (begin == max)				//修正max
        {
            max = min;
        }
        Swap(&arr[end], &arr[max]);
        
        begin++;
        end--;
    }
}



int main()
{
	int i,size;
	int arr[]={52, 52, 32, 71, 92, 32, 46, 72, 12, 34, 77, 22, 56, 22};
	size=sizeof(arr)/sizeof(int);
	SelectSort(arr,size);
	for(i=0;i<size;i++)
		printf("%d ",arr[i]);
	return 0;
 } 
 
 

【排序算法】选择排序(C语言)_手眼通天王水水的博客-CSDN博客 可以看下这个博主的优化算法

(3)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的原理:

一般也被称为直接插入排序。对于少量元素的排序,它是一个有效的算法 。插入排序是一种最简单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经排好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数增 1 的有序表。在其实现过程使用双层循环,外层循环对除了第一个元素之外的所有元素,内层循环对当前元素前面有序表进行待插入位置查找,并进行移动 。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

将未排序的元素一个一个地插入到有序的集合中,插入时把所有有序集合从后向前扫一遍,找到合适的位置插入。

 代码:


void insertion_sort(int *arr, int len)
{
    int i, j, temp;
    for (i = 1; i < len; i++)
    {
        temp = arr[i];
        for (j = i; j > 0 && arr[j - 1] > temp; j--) // j=1 j=0
            arr[j] = arr[j - 1];
        arr[j] = temp; // j=0 arr[0]
        int k = 0;
    }
    
}

总结:

  1. 还有很多算法的结构,目前掌握这三种就基本够用了
  2. 希尔算法,快速排序等
  3. 二分查找法  可以看下这个博主的
  4. 二分查找【详解】_二分查找法_圣喵的博客-CSDN博客

二、递归函数

什么是递归?

递归(recursion):程序调用自身的一种编程技巧。

😀如何理解函数递归

1.从调用自身层面:函数递归就是函数自己调用自己。

2.从编程技巧层面:一种方法(把一个大型复杂的程序转换为一个类似的小型简单的程序),这种方法的主要思想就是把大事化小。

递归的两个必要条件

1.存在限制条件,当满足这个限制条件时,递归便不再继续。

2.每次递归调用之后越来越接近这个限制条件。

 递归实例-------

实例1(按照顺序打印一个数的整形值)

#include <stdio.h>

void print(int n)
{
    if(n>9)
    {
        print(n/10);
    }
    printf("%d ",n%10);
}
int main()
{
    int num = 1234;
    print(num);
    return 0;
}

不停地调用,,进入底层,再将值带出来  打印结果为 1 2 3 4

 图解:

实例2: 使用函数在不创建变量的情况下求字符串长度

#include <stdio.h>
int Strlen(const char* str)
{
	if (*str == '\0')
		return 0;
	else
		return 1 + Strlen(str + 1);
}
int main()
{
	char* p = "abcd";
	int len = Strlen(p);
	printf("%d\n", len);
	return 0;
}

-----递归与迭代

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 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目前对于c语言来说,迭代可以简单认为是循环结构。

 实例1 (求n的阶乘)

方法一(使用递归)

#include <stdio.h>
int fac(int n)
{
	if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n * fac(n - 1);
}
int main()
{
	int n = 0;
	scanf("%d", &n);
	int ret = fac(n);
	printf("%d\n", ret);
	return 0;
}

方法二(使用迭代)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n = 0;
	scanf("%d", &n);
	int i = 0;
	int ret = 1;
	for (i = 1; i <= n; i++)
	{
		ret *= i;
	}
	printf("%d\n", ret);
	return 0;
}

实例2 (求解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F(1)=1,F(2)=1, F(n)=F(n-1)+F(n-2)(n>=2,n∈N*)

#include <stdio.h>
int fib(int n)
{
	if (n <= 2)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n - 1) + fib(n - 2);
}
int main()
{
	int n = 0;
	scanf("%d", &n);
	int ret = fib(n);
	printf("%d\n", ret);
	return 0;
}

 运行结果:

 注意:当求得的数字较大时,使用递归的方法计算机所要计算的量是相当大的,因为每次计算一个第n项时都需要计算第n-1项和第n-2项 ,这里我们通过求解第40项来观察fib(3)的计算次数来观察。

计算第40项时已经计算第3项已经有三千多万次,那么如果计算第一百项,一千项...时程序就会崩溃...这是我们就要考虑使用迭代的方法进行求解。 

方法二(迭代求解)

#include <stdio.h>
int fib(int n)
{
	int a = 1;
	int b = 1;
	int c = 1;
	while (n > 2)
	{
		c = a + b;
		a = b;
		b = c;
		n--;
	}
	return c;
}
int main()
{
	int n = 0;
	scanf("%d", &n);
	int ret = fib(n);
	printf("%d\n", ret);
	return 0;
}

 运行结果: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递归和迭代的运行结果是一样的,但是迭代的运行速度要更快。 

🔴 注意:

1.许多问题是以递归的形式进行求解的,这只是因为它比非递归的形式更加清晰。

2.但是这些问题的迭代实现往往比递归实现效率更高,虽然可读性差些。

3.当一个问题相当复杂时,此时递归实现的简洁性便可以弥补它所带来的运行开销。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目录 历史 前言 I. C语言入门 1. 程序的基本概念 1. 程序和编程语言 2. 自然语言和形语言 3. 程序的调试 4. 第一个程序 2. 常量、变量和表达 1. 继续Hello World 2. 常量 3. 变量 4. 赋值 5. 表达 6. 字符类型与字符编码 3. 简单函数 1. 数学函数 2. 自定义函数 3. 形参和实参 4. 全局变量、局部变量和作用域 4. 分支语句 1. if语句 2. if/else语句 3. 布尔代数 4. switch语句 5. 深入理解函数 1. return语句 2. 增量开发 3. 归 6. 循环语句 1. while语句 2. do/while语句 3. for语句 4. break和continue语句 5. 嵌套循环 6. goto语句和标号 7. 结构体 1. 复合类型与结构体 2. 数据抽象 3. 数据类型标志 4. 嵌套结构体 8. 数组 1. 数组的基本概念 2. 数组应用实例:统计随机数 3. 数组应用实例:直方图 4. 字符串 5. 多维数组 9. 编码风格 1. 缩进和空白 2. 注释 3. 标识符命名 4. 函数 5. indent工具 10. gdb 1. 单步执行和跟踪函数调用 2. 断点 3. 观察点 4. 段错误 11. 排序与查找 1. 算法的概念 2. 插入排序 3.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4. 归并排序 5. 线性查找 6. 折半查找 12. 栈与队列 1. 数据结构的概念 2. 堆栈 3. 深度优先搜索 4. 队列与广度优先搜索 5. 环形队列 13. 本阶段总结 II. C语言本质 14.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1. 为什么计算机用二进制计数 2. 不同进制之间的换算 3. 整数的加减运算 3.1. Sign and Magnitude表示法 3.2. 1's Complement表示法 3.3. 2's Complement表示法 3.4. 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 4. 浮点数 15. 数据类型详解 1. 整型 2. 浮点型 3. 类型转换 3.1. Integer Promotion 3.2. Usual Arithmetic Conversion 3.3. 由赋值产生的类型转换 3.4. 强制类型转换 3.5. 编译器如何处理类型转换 16. 运算符详解 1. 位运算 1.1. 按位与、或、异或、取反运算 1.2. 移位运算 1.3. 掩码 1.4. 异或运算的一些特性 2. 其它运算符 2.1. 复合赋值运算符 2.2. 条件运算符 2.3. 逗号运算符 2.4. sizeof运算符与typedef类型声明 3. Side Effect与Sequence Point 4. 运算符总结 17. 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 1. 内存与地址 2. CPU 3. 设备 4. MMU 5. Memory Hierarchy 18. x86汇编程序基础 1. 最简单的汇编程序 2. x86的寄存器 3. 第二个汇编程序 4. 寻址方 5. ELF文件 5.1. 目标文件 5.2. 可执行文件 19. 汇编与C之间的关系 1. 函数调用 2. main函数和启动例程 3. 变量的存储布局 4. 结构体和联合体 5. C内联汇编 6. volatile限定符 20. 链接详解 1. 多目标文件的链接 2. 定义和声明 2.1. extern和static关键字 2.2. 头文件 2.3. 定义和声明的详细规则 3. 静态库 4. 共享库 4.1. 编译、链接、运行 4.2. 动态链接的过程 4.3. 共享库的命名惯例 5. 虚拟内存管理 21. 预处理 1. 预处理的步骤 2. 宏定义 2.1. 函数宏定义 2.2. 内联函数 2.3. #、##运算符和可变参数 2.4. 宏展开的步骤 3. 条件预处理指示 4. 其它预处理特性 22. Makefile基础 1. 基本规则 2. 隐含规则和模规则 3. 变量 4. 自动处理头文件的依赖关系 5. 常用的make命令行选项 23. 指针 1. 指针的基本概念 2. 指针类型的参数和返回值 3. 指针与数组 4. 指针与const限定符 5. 指针与结构体 6. 指向指针的指针与指针数组 7. 指向数组的指针与多维数组 8. 函数类型和函数指针类型 9. 不完全类型和复杂声明 24. 函数接口 1. 本章的预备知识 1.1. strcpy与strncpy 1.2. malloc与free 2. 传入参数与传出参数 3. 两层指针的参数 4. 返回值是指针的情况 5. 回调函数 6. 可变参数 25. C标准库 1. 字符串操作函数 1.1. 初始化字符串 1.2. 取字符串的长度 1.3. 拷贝字符串 1.4. 连接字符串 1.5. 比较字符串 1.6. 搜索字符串 1.7. 分割字符串 2. 标准I/O库函数 2.1. 文件的基本概念 2.2. fopen/fclose 2.3. stdin/stdout/stderr 2.4. errno与perror函数 2.5. 以字节为单位的I/O函数 2.6. 操作读写位置的函数 2.7. 以字符串为单位的I/O函数 2.8. 以记录为单位的I/O函数 2.9. 格化I/O函数 2.10. C标准库的I/O缓冲区 2.11. 本节综合练习 3. 数值字符串转换函数 4. 分配内存的函数 26. 链表、二叉树和哈希表 1. 链表 1.1. 单链表 1.2. 双向链表 1.3. 静态链表 1.4. 本节综合练习 2. 二叉树 2.1. 二叉树的基本概念 2.2. 排序二叉树 3. 哈希表 27. 本阶段总结 III. Linux系统编程 28. 文件与I/O 1. 汇编程序的Hello world 2. C标准I/O库函数与Unbuffered I/O函数 3. open/close 4. read/write 5. lseek 6. fcntl 7. ioctl 8. mmap 29. 文件系统 1. 引言 2. ext2文件系统 2.1. 总体存储布局 2.2. 实例剖析 2.3. 数据块寻址 2.4. 文件和目录操作的系统函数 3. VFS 3.1. 内核数据结构 3.2. dup和dup2函数 30. 进程 1. 引言 2. 环境变量 3. 进程控制 3.1. fork函数 3.2. exec函数 3.3. wait和waitpid函数 4. 进程间通信 4.1. 管道 4.2. 其它IPC机制 5. 练习:实现简单的Shell 31. Shell脚本 1. Shell的历史 2. Shell如何执行命令 2.1. 执行交互命令 2.2. 执行脚本 3. Shell的基本语法 3.1. 变量 3.2. 文件名代换(Globbing):* ? [] 3.3. 命令代换:`或 $() 3.4. 算术代换:$(()) 3.5. 转义字符\ 3.6. 单引号 3.7. 双引号 4. bash启动脚本 4.1. 作为交互登录Shell启动,或者使用--login参数启动 4.2. 以交互非登录Shell启动 4.3. 非交互启动 4.4. 以sh命令启动 5. Shell脚本语法 5.1. 条件测试:test [ 5.2. if/then/elif/else/fi 5.3. case/esac 5.4. for/do/done 5.5. while/do/done 5.6. 位置参数和特殊变量 5.7. 函数 6. Shell脚本的调试方法 32. 正则表达 1. 引言 2. 基本语法 3. sed 4. awk 5. 练习:在C语言中使用正则表达 33. 信号 1. 信号的基本概念 2. 产生信号 2.1. 通过终端按键产生信号 2.2. 调用系统函数向进程发信号 2.3. 由软件条件产生信号 3. 阻塞信号 3.1. 信号在内核中的表示 3.2. 信号集操作函数 3.3. sigprocmask 3.4. sigpending 4. 捕捉信号 4.1. 内核如何实现信号的捕捉 4.2. sigaction 4.3. pause 4.4. 可重入函数 4.5. sig_atomic_t类型与volatile限定符 4.6. 竞态条件与sigsuspend函数 4.7. 关于SIGCHLD信号 34. 终端、作业控制与守护进程 1. 终端 1.1. 终端的基本概念 1.2. 终端登录过程 1.3. 网络登录过程 2. 作业控制 2.1. Session与进程组 2.2. 与作业控制有关的信号 3. 守护进程 35. 线程 1. 线程的概念 2. 线程控制 2.1. 创建线程 2.2. 终止线程 3. 线程间同步 3.1. mutex 3.2. Condition Variable 3.3. Semaphore 3.4. 其它线程间同步机制 4. 编程练习 36. TCP/IP协议基础 1. TCP/IP协议栈与数据包封装 2. 以太网(RFC 894)帧格 3. ARP数据报格 4. IP数据报格 5. IP地址与路由 6. UDP段格 7. TCP协议 7.1. 段格 7.2. 通讯时序 7.3. 流量控制 37. socket编程 1. 预备知识 1.1. 网络字节序 1.2. socket地址的数据类型及相关函数 2. 基于TCP协议的网络程序 2.1. 最简单的TCP网络程序 2.2. 错误处理与读写控制 2.3. 把client改为交互输入 2.4. 使用fork并发处理多个client的请求 2.5. setsockopt 2.6. 使用select 3. 基于UDP协议的网络程序 4. UNIX Domain Socket IPC 5. 练习:实现简单的Web服务器 5.1. 基本HTTP协议 5.2. 执行CGI程序 A. 字符编码 1. ASCII码 2. Unicode和UTF-8 3. 在Linux C编程中使用Unicode和UTF-8 B.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3 November 2008 参考书目 索引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