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演进接入融合

接入融合

对于现有的 2/3/4G网络,升级的网络和低版本的网络间(如 LTE和 WCDMA) 往往采用互操作的方式,即在一定的网络选择策略下,通过判定 UE 接收到的导 频功率,选择 UE 接入和服务的网络。这种异制式间互操作的方法无法充分利用 运营商已部署的网络资源,也限制了用户可以达到的体验速率。此外,从保护网 络投资的角度,近两年我国才开始大规模部署 LTE 网络,在未来几年 LTE 网络 仍会是运营商的主要承载接入网,仍会持续演进和扩容。因此,在 5G 时代,多 接入制式的融合网络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接入网层面

在无线接入侧,实现融合化网络的关键技术是考虑如何将 5G 和 4G 紧密融 合,如 5G 和 4G 的紧耦合、双连接甚至载波聚合操作。接入融合一方面可以提 升 5G 网络的覆盖和峰值速率等 KPI 指标,另一方面可以尽量减少网络间复杂的 互操作流程。

图 8 接入融合示意图—接入网

双连接可以支持非理想的回传,适合不同接入技术异站址的场景,但对终端 的接收机有要求;载波聚合在 MAC 层聚合用户数据,需要考虑不同接入技术协 议 MAC 包的分组和处理,对站间同步和回传网络都有较高要求。无论采用双连 接还是载波聚合操作,接入融合可以通过进行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分离,进而实现 控制面的锚点选择,一般选择覆盖范围更大的制式作为控制面锚点,用户面数据 可以由多制式承载,实现用户面的多制式融合。

核心网层面

接入融合不仅体现在接入网层面,也体现在核心网层面,从数据和控制信息 的承载、无线资源分配管理到核心网的计费、鉴权,一体化做到真正的多网络融 合。目前 EPC 可以满足 5G 的部分需求,例如可以支持 eMBB 业务和 mMTC 业 务。EPC 现有的网元可以支持 5G 的早期部署,后续随着 5G 标准的不断完善和 新业务的出现,引入 5G 专用的核心网,5G 新核心网和 EPC 进行紧密耦合(例 如不同的网络切片由不同的核心网支持),并尽量减少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间不 必要的接口。

S1 S1 New Interface

图 9 接入融合示意图—核心网

灵活化网络

未来 5G 网络是以 SDN/NFV 技术实现的灵活软网络,结合云计算、大数据、 网络能力开放技术,实现控制转发面的解耦以及具备按需组网能力,以适配多样 化的业务需求。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各种类型的终端、业务、OTT 合作模式将 千差万别,未来网络基于用户、业务粒度的数据流量将存在很大差异,且与 OTT 公司的后向合作需求很大,需要计算、存储、网络传输资源之间的灵活化调整和 协同。

如图 10 所示,灵活化网络需要做到对各 DC 资源的统一管理,通过虚拟化 技术对网络功能模块进行快速建立,打造跨多级 DC 的网络切片。在 5G 网络中, 网元概念将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虚拟机中运行的各种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 从原有网元功能中剥离出来,进行优化、增强后,通过 NFV 技术来实现。功能模块可以是自有能力或第三方 APP,模块划分粒度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定义(如 以移动管理、会话管理、存储、鉴权等作为不同功能模块),不同用户可根据特 定的需要调用不同的功能模块,形成不同的网络切片,实现个性化服务,典型的 网络切片种类包括但不限于 eMBB、物联网、企业网、关键通信网络等。

图 10 5G 灵活化软网络的切片能力

NFV 和 SDN 技术的使用使得未来 5G 移动网络的云化成为可能,多级数据 中心的资源以资源池的方式供同一网络中的不同模块使用,形成按需的网络部署 能力。同一网络中的不同功能模块利用虚拟化技术集中部署到各级数据中心,通 过虚拟化层将硬件资源抽象为计算、存储和网络虚拟化资源,实现了底层物理资 源归一化、可共享,上层网络功能在不同物理资源之间迁移的目标。利用 NFV 技术在通用硬件平台上实现未来 5G 网络中的各种功能,并在各级数据中心进行 部署,不再是传统网络部署在地理上的集中化,而是实现硬件资源高度可共享, 达到真正意义的控制功能集中化。

弹性化网络

弹性化的网络不仅是出于节省网络资源、降低网络建设投资成本的考虑,更 是出于提高部署效率、提升用户体验的需要。5G 弹性化网络的发展趋势可以分 为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 从网络容量的角度来看,弹性化的要求是用户容量、数据容量的灵活伸

缩,以提高网络部署效率、降低部署成本

  • 从网络业务流路径的角度来看,弹性化的要求在于多元化灵活可选的业

务流向,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面对传统网络设备固化、扩缩容不灵活的挑战,传统核心网关控制面与转发 面分离,并能各自独立扩缩容成为弹性化 5G 网络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通过控 制面与用户面的分离,运营商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灵活选择控制面或用户面的 部署与容量调整,大幅降低网络部署成本。如此便不再有紧耦合情况下控制面与 用户面的“木桶效应”,即满足“短板”的要求一般会将造成设备投资的浪费。 此外,运营商还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在不影响现网用户的前提下,实现网络节 点的新增、删除、更新等操作,大幅度提高网络部署效率。

面对传统网络竖井化单一业务流向造成传输和核心网负担过重的挑战,多元 化、多级的业务流向也是弹性化 5G 网络的必然选择。在 5G 网络中,控制面网 关将专注于网络策略管理,包括安全认证、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计费管理等, 采用统一的控制策略,保证灵活的流量调度和连接管理,实现对转发面的可编程 控制。若将转发面网关部署在靠近本地接入网侧,可实现本地流量卸载,降低传 输网压力,满足低时延业务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另外,本地化部署的转发面 网关可与移动边缘计算(Mobile-Edge Computing,MEC)的功能实体共同部署, 实现网络能力与运营商业务、第三方业务的有机结合。若将转发面网关部署在网 络核心位置处,可支持用户漫游业务,并减少本地网络与归属地网络间的接口数, 更能满足业务连续性的需求。但是,低层级业务部署在降低主干传输负担和核心 网负担(相应的成本也会降低)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大数量的低层级服务器等设 备的需求,会一定程度上抬高设备投资。弹性化的多级网络,可以使部署成本和 用户体验的权衡更加灵活、更加合理,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

图 11 5G 网络控制面与转发面分离示意图

如图 11 所示,通过 SDN 技术的使用,控制面和转发面将分离,控制面功能 可按需集中和分级部署,同时,控制面通过 NFV 技术可实现 SDN 控制器,向下 控制用户层的各转发节点,向上提供编程能力及大数据分析能力,由运营商或第三方根据实际要求提供跨域的端到端数据传输保障。对于数据转发面,转发面网 关 VGW-U 与 MEC 功能实体共同部署,在 VGW-C 的集中调度下,实现动态业 务链(Service Chain)技术,即通过隧道封装的方式,实现数据流在不同应用间 进行正确的路由,针对本地化、低时延和高带宽业务(如车联网、VR、4K 视频 等)提供优化的服务运行环境,降低时延并节省传输资源。同时,可提供相应的 计费服务、感知用户的移动,并且可以通过虚拟机迁移技术实现内嵌应用在不同 位置间的迁移。

参考资料

信通院 移动金融应用安全白皮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