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加减法口诀,为珠算所特有。熟练使用珠算加减法口诀,是进行珠心算的基本功。
可以说,《原珠算加减法口诀表》的问世,对珠算的普及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它使得珠算加减法运算变得即好学又好记。尽管人们在使用口诀的时候,发现了其中一些小问题,但觉得并不影响大体,所以,就没有人再去挑战权威提出改进建议了。
然而,当珠心算逐渐发展起来后,特别是随着珠心算学习者的年龄逐渐变小,口诀表中某些表述不规范的问题就逐渐突显出来,有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珠心算效率,甚至直接影响到了珠心算的结果。
实践中,有的小学生对某些珠心算算术题,时常算不出正确结果,逐步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口诀表的某些表述不准确或不规范,致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了偏差,或在记忆上产生了混乱,原来问题出在口诀表上。如果这些问题现在还不引起注意,将会影响到未来全社会的珠心算教学。
《珠算加减法口诀表》存在的表述不规范之处,共有 4 类:
(一) 一个 “加” 的意思,分别用了三个字表示:上、下、还。
(二) 一个 “减” 的意思,用了两个字表示:下、去。
(三) “下五” 二字,在口诀中有时表示 “加五”(如 “满五加” 口诀 “五下五”)。
这个问题是最使人纠结的问题。过去,学习珠算的人,许多是为了生计而学,开始学习时年龄相对较大,明白 “此下五并非彼下五”。而现在学习珠心算的人年龄较小,大多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遇到 “下五” 易混淆加减,导致出错。
(四) 珠算加减法口诀表共分八小类,部分类名表述不准确,与具体口诀矛盾。例如 “进十加” 类,“进十” 与口诀(如 “一去九进一”)中 “进一” 意义冲突,且进位加法只能是进一,不应是进十。
对珠算加减法口诀的修订,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 坚持口诀回归珠算结构设计与算理设计本意,用对应动词表示算珠运动(加 / 减)。
(二) 坚持 “一词一意,一意一词” 原则。
(三) 坚持 “类名称” 与具体口诀完全对应原则。
具体修订方案
- 加法用词:以珠算 “梁” 为参照,算珠 “向梁靠近谓之加”,统一用 “回” 表示 “加”,替换原口诀中 “上、下、还”。
- 减法用词:以珠算 “梁” 为参照,算珠 “离梁远去谓之减”,统一用 “去” 表示 “减”,替换原口诀中 “下”,继承原口诀中 “去” 的用法。
规范后,口诀中仅有 4 个动词: - 回:在本档加算珠;
- 去:在本档减算珠;
- 进:向上一档加算珠;
- 退:从上一档减算珠。
加法口诀表
加数 | 不进位的加法 | 进位的加法 | ||
---|---|---|---|---|
直加 | 回五加 | 进一加 | 去五进一加 | |
一 | 一回一 | 一回五去四 | 一去九进一 | |
二 | 二回二 | 二回五去三 | 二去八进一 | |
三 | 三回三 | 三回五去二 | 三去七进一 | |
四 | 四回四 | 四回五去一 | 四去六进一 | |
五 | 五回五 | 五去五进一 | ||
六 | 六回六 | 六去四进一 | 六回一去五进一 | |
七 | 七回七 | 七去三进一 | 七回二去五进一 | |
八 | 八回八 | 八去二进一 | 八回三去五进一 | |
九 | 九回九 | 九去一进一 | 九回四去五进一 |
减法口诀表
减数 | 不退位的减法 | 退位的减法 | ||
---|---|---|---|---|
直减 | 去五减 | 退一减 | 退一回五减 | |
一 | 一去一 | 一回五去四 | 一退一回九 | |
二 | 二去二 | 二回五去三 | 二退一回八 | |
三 | 三去三 | 三回五去二 | 三退一回七 | |
四 | 四去四 | 四回五去一 | 四退一回六 | |
五 | 五去五 | 五退一回五 | ||
六 | 六去六 | 六退一回四 | 六退一回五去一 | |
七 | 七去七 | 七退一回三 | 七退一回五去二 | |
八 | 八去八 | 八退一回二 | 八退一回五去三 | |
九 | 九去九 | 九退一回一 | 九退一回五去四 |
(注:现口诀表中的回对应原口诀表的“靠”,这里仅调整了这个字)
详细资料,请参阅《高效珠心算》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