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网络学习笔记
文章平均质量分 80
本专栏为本人个人学习网络过程中记录的笔记,仅用于分享,视频来自b站新梦教育De小黑,如有侵权立马删除。
a康康康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Router-policy
3、节点号:一个route-policy由多个节点进行组成,每个节点叫做一个node,配置route-policy的时候必须携带节点号,执行策略的时候按照节点号大小从小到大依次进行。5、执行语句:apply用于执行某个动作,设备按照apply语句的动作对路由信息进行修改, 一个node可以存在多个apply语句,如果存在多个则都执行修改。多个node节点是逻辑或的关系,即路由匹配那个node就会执行改node的apply动作。顺序匹配,当路由满足多个node的时候,按照node号从小到大以此进行匹配。原创 2025-04-28 09:47:46 · 718 阅读 · 0 评论 -
ip-prefix前缀列表
通过指定 ip-prefix 列表的名称,filter-policy 能够根据 ip-prefix 中定义的条件来决定是否允许或拒绝某些路由信息的通过。filter-policy 为 ip-prefix 提供应用上下文:ip-prefix 本身只是一个定义了匹配规则的列表,而 filter-policy 则将这些规则应用到具体的路由协议和方向中,使得 ip-prefix 的过滤功能得以在实际的路由过程中发挥作用。:ACL只能抓取路由的前缀,没用办法匹配路由的掩码信息,如果有两条路由前缀相同,原创 2025-04-26 09:40:24 · 498 阅读 · 0 评论 -
路由控制基础
是通过一系列的工具,对路由条目添加各种策略,实现对路由的产生、发送和选择进行控制,通过控制路由条目,达到对报文转发的控制。filter-policy 2000 export/import [int] //对特定接口发出/接受的路由实现过滤。filter-policy 2000 export //对所有接口发出的路由实现过滤。filter-policy 2000 import //对所有接口接受的路由实现过滤。export:针对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无效,因为路由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不发送路由。原创 2025-04-25 08:15:09 · 150 阅读 · 0 评论 -
中间系统-SPF计算
L1/2的路由器在产生L1的LSP中将ATT bit置位为1,此时只建立L1邻居的路由器将会根据ATT bit置位为1的LSP产生一条指向该L1/2路由器的缺省路由。默认情况下,L1/2的路由器会将L1的路由以叶子的形式放入到自身产生的L2的LSP中即L2的路由器来说计算出的L1的路由就认为是L1/2路由器上的叶子信息。2、不满足明细路由的报文都发送给ATT bit置位为1的L1/2的路由器,但是L1/2的路由器可能不能将这些报文转发,导致路由黑洞。(up/down置位为1,当路由泄露时会产生)原创 2025-04-24 08:41:08 · 868 阅读 · 0 评论 -
中间系统-邻居建立,数据库同步
2、比较holdtime,如果为0则代表删除一条LSP,如果都不为0则选择一个更新的,即holdtime大的(从1200s递减的)1、发送报文的时候只携带需要的属性,不需要的属性可以不携带,扩展性更强。ISIS DIS和所有的路由器都是up的邻居关系,DIS一旦被抢占,不会发生邻居关系的震荡。1、当路由器为L2的路由器时,无论链路级别为多少,始终只会发送L2的hello报文。2、当路由器为L1的路由器时,无论链路级别为多少,始终只会发送L1的hello报文。MA网络中路由信息是由DR产生的LSA来描述的。原创 2025-04-23 08:13:43 · 715 阅读 · 0 评论 -
中间系统-基础
2、OSPF区域的类型由区域号决定,协议规定区域号为0的区域就是OSPF的骨干区域,非0区域就是非骨干区域。ISIS区域的类型由邻居级别决定。CLNP:无连接的网络服务,作用类似于TCP/IP模型中的IP协议(IP协议也是一种无连接的服务),都是用来进行逻辑寻址的网络层协议。2、Level-1/2:L1/2的路由器既能建立L1的邻居关系(要求区域ID一致),也能建立L2的邻居关系(不要求区域ID一致)。在OSI模型中我们将具有报文转发的网络节点叫做IS,即中间系统的意思,类似于TCP/IP模型中的路由器。原创 2025-04-22 10:33:56 · 765 阅读 · 0 评论 -
OSPF汇总
4、汇总路由的防环:ABR在一个区域内产生一条3类LSA之后,如果在该区域收到了其他 ABR产生的相同3类,则不会计算该3类LSA。3、明细路由出现震荡,汇总路由不会收影响,只有当所有明细路由失效之后汇总路由才会失效,网络更加稳定。2、针对type2 的外部路由,汇总路由的cost值是所有明细路由的最大cost + 1。3、在NSSA区域的ABR上也可以针对7转5的LSA进行汇总,需要在7转5的路由器上执行。1、针对type1 的外部路由,汇总路由的cost值是所有明细路的最大cost值。原创 2025-04-21 08:36:06 · 144 阅读 · 0 评论 -
OSPF特殊区域
1、当把一个区域配置为nssa区域之后,该区域下所有OSPF接口发送的报文N bit置位为1,E bit置位为0,标识自己具有7类LSA的处理能力。② 选路:NSSA区域内缺少了5类LSA,所以NSSA区域内的设备将没有办法根据5类LSA选择去往外部路由的最优路径。4、在非NSSA区域间路由器不具备协商7类LSA的能力,NSSA区域内的ABR会将7类LSA转换成5类LSA传递到其他区域。5、NSSA区域内的ABR将会自动产生一条7类缺省LSA,帮助NSSA区域内的设备访问其他区域引入的外部路由信息。原创 2025-04-20 08:58:29 · 577 阅读 · 0 评论 -
OSPF外部路由计算
type1:其他OSPF路由器计算type1类型的外部路由,将会累加内部cost值(自身到达ASBR的cost值,路由表呈现上直接使用ASBR的cost值)主要用于连接中断PC的接口,配置passive接口后,在不影响路由通告的前提下,可以不向外发hello包,去会影响邻居的建立;[R3-ospf-1]silent-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配置OSPF静默接口。Type : Sum-Asbr // LSA的类型,标识4类LSA。原创 2025-04-19 09:15:10 · 548 阅读 · 0 评论 -
OSPF虚链路
R2和R4建立虚链路后,R3会收到区域0和区域1传来的两条3类LSA,但是由于R3为ABR,不计算非骨干的3类LSA,所以R3去往5.5.5.5 的下一跳是R1。以虚链路邻居为根节点,构建出SPF树,在SPF树中到达自身最短路径的出接口IP地址,即自身向虚链路邻居发送报文的目的IP地址。虚链路的两个端点需要相互交换协议报文,但是虚链路的邻居是用邻居Router ID来标识的,不能作为协议报文的目的IP地址。没有开启MTU检测的时候,发送DD报文MTU取值为0,并且接收到DD报文忽略兑MTU的检测。原创 2025-04-18 12:59:34 · 909 阅读 · 0 评论 -
OSPF区域间路由计算
1. 为了防止OSPF区域间路由环路,定义出了ABR这种设备角色,并且定义区域间路由的转换,只能由ABR完成,而ABR是连接到骨干区域的,所以在OSPF区域设计要保证分骨干区域只与骨干区域相连。区域间路由计算依赖 3 类LSA进行完成,3类LSA由ABR进行产生,在一个区域内部泛洪,当三类LSA传递到其他区域的时候,adv cost会重新进行计算。OSPF的区域划分是在路由器上,在OSPF中规定area id等于0的区域,是OSPF的骨干区域,area id非0的区域都属于OSPF的非骨干区域。原创 2025-04-17 09:07:06 · 967 阅读 · 0 评论 -
OSPF区域内路由计算
Ls id : 1.1.1.1 // 链路状态ID,取值为产生这条LSA的路由器的RID。Ls id : 20.1.1.2 // 伪节点的RID,使用的是DR接口的IP地址充当。Adv rtr : 2.2.2.2 //产生这条LSA路由器的RID,使用DR的RID充当。// 伪节点是一台虚拟的路由器,虚拟路由器所产生的链路状态是由DR产生的 2类LSA产生的。原创 2025-04-16 14:44:51 · 679 阅读 · 0 评论 -
OSPF协议基础
DD报文传输的可靠性机制如何确保:在Exstart互相发送空的DD报文,用于选举主从关系,从设备会跟随主设备的DD序列号,当主设备收到从设备的DD序列号之后,将会把Seq+1发送自己的DD给送设备,从设备收到Seq+1的DD就能判断,先前自身发送的DD主设备已经收到。① A设备发送一个DD报文:X是随机产生的序列号;③ B收到A(从设备)发来的DD报文发现序列号和自己发送的一致,这时主设备B就能判断从设备A已经收到了B发送的DD报文,同时B的状态也会从ExStart状态转为Exchange状态。原创 2025-04-15 17:15:12 · 1059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