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由设备到机器人
把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物”都连接到互联网,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中使用的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进化,这条进化之路的前方到底有什么呢?这里我们就围绕其中一种形式,即机器人来对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8.1.1 机器人——设备的延续
可能有人会好奇物联网与机器人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下机器人的结构(图8.1)。

当然其中还包括一些机器人特有的构成要素,例如驱动器和用于驱动的电机驱动等。控制的内容也并非单纯的信号控制,还需要实现运转控制乃至图像识别等大量多样化功能。
然而从整体架构来说,机器人和普通设备一样,都是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控制这两者的控制器这三个要素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机器人算是一种高度集成了各式设备的机器。也就是说,可以把设备开发过程中的大多数成果都应用到它身上。
8.1.2 机器人的实用范围正在扩大
过去的机器人市场以产业机器人为中心,机器人只能用在工厂的生产线等少数环境中。然而近年来,其活跃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美国亚马逊收购了一家叫作Kiva Systems 的公司,这家公司一直在开发用来管理工厂库存的机器人,美国亚马逊把公司配送中心的商品搬运工作都交给了Kiva Systems 开发的机器人来完成(图8.2)。机器人能够读取贴在配送中心地面上的条码,再把正确的货物依次运到工作人员所在的地方。

从货架上挑选商品这项工作一直是靠人工完成的,但现在人们也在进行研究开发,试图让机器人来完成这项工作。另外,亚马逊还发布了试图用飞行机器人实现商品配送自动化的计划。如果能实现这些功能,那么从用户在网站上点击鼠标的那一刻起到货品配送到家为止,整个流程都会通过机器人来实现自动化。
除此之外,市面上还在陆续发售一种远端临场机器人,用户通过远程操作这种机器人,还能模拟参加会议和聚会。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开始实际导入这种机器人,来作为远程会议系统的补充(图8.3)。

这些新型机器人需要在距离人类活动范围较近的场所工作。为了能令机器人在上述这类复杂的环境下稳定运行,必须要做到让其适应周围的环境。
打个比方,拿远端临场机器人来说,在用其进行远程操作时,人类的视野是受限的,因此单凭人类的力量很难实现所有的移动操作。如果大家想象一下只用摄像头的影像来无线操纵几公里以外的模型,就会明白这有多难了。所以需要一些技术来让机器人自行移动到目的地。
综上所述,如果想构建一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动执行任务的半自主性系统,那么就需要把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组合起来,构建一个先进的机器人系统。
8.1.3 构建机器人系统的关键
要想把各种设备和传感器组合在一起,并由此构建一个机器人系统,需要克服繁多的问题。在此我们从软件开发的角度出发,看一下开发机器人系统需要的两个关键点。
首先第一点,需要高效利用机器人专用的中间件。就像前文说的那样,机器人开发是一项需要高度整合各种各样设备的工作,如果要从零开始开发机器人系统,那么在技术上、时间上、金钱上都需要投入相当巨大的成本。针对这点,人们将机器人需要的各类软件要素总结在一起,开发出了专门用于机器人的中间件。通过有效使用这类中间件,人们就能够实现高速开发、提升可维护性,以及与外部系统灵活联动等。
第二点,要高效利用网络环境。包括前文介绍过的仓库管理机器人和远端临场机器人在内,机器人很少单独进行某项操作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78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