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spice仿真PT100电路

一、PT100介绍

        PT100是一个温敏电阻,其在0度时阻值为100Ω,随着温度的升高阻值随之升高。在使用时PT100接法有二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本文介绍使用三线制的解法。

二、LTspice前期准备

        由于LTspice默认是没有LTspice的模型,也没有滑动变阻器。由于直接寻找PT100比较困难,故选择导入滑动变阻器模型代替PT100.

        在LTspice中导入滑动变阻器只需要在LTspice下载路径上对应的文件夹中加入asc、asy、lib文件,文件具体内容在Is there a potentiometer model for LTspice?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tack Exchange

 中有博主整理出来了。添加完成后在LTspice搜索potentiometer即可搜索到滑动变阻器。

图一:LTspice中导入的滑动变阻器模型

三、PT100电路搭建

STEP1:了解PT100电路工作原理

        上文提到PT100是一个温敏电阻,其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其中三线制接法是将其中一端接地,另外两端接入电桥的桥臂之中。当其阻值变化时电桥会打破平衡,其电桥两端电压会失去平衡,再通过运放将其放大,即可实现测温的功能。

STEP2:PT100电桥电路搭建

图二:PT100电桥电路图

        图二中采用的运放为减法运算电路,计算出电桥两端输出的差值并放大。更具虚短和虚短可得放大后的输出U:

U = (1+R8/R5)*R7*Up/(R6+R7)-R8*Un/R5=60-20Up (V)

通过电组分压可计算得则Uo为5V时,Vp=358.434mV,则Rpt=271.38,查看仿真曲线可看出其结结果有些偏差,经过思考和检查后发现是运放的问题,LTspice中的运放压降普遍较大。

图二:Vp仿真曲线

图三:运放输出仿真曲线

        对最后的输出结果可以通过ADC采样,可以更好的的得到温度变化后电压的输出变化。

图四:ADC采样电路

TIP:使用ADC采用信号时会出现步长太小的报错

图五:步长太小报错

解决报错的方法只需要在Tools——Setting——Spice中将solver的选项由Normal改为Alternate即可。

STEP3:处理共模信号影响

        要处理共模信号首先要知道共模信号如何产生。当两根信号线或者电源线平行且距离较近时其电信号直接会有一定产生影响,若两根信号线的流向相反则会产生差模信号,流向相同即会产生共模信号。

        减小共模信号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若条件运行可以将两条输出线隔出一定距离(图二中线画的夸张就是为了体现这一点)。较为简答的方法可以在两条信号线之间添加滤波电阻。

图六:减少共模信号干扰简易方法

除了简单的添加滤波电容外还可以从运放电路下手。其中使用差分放大电路可以有效的减少差模信号带来的干扰。

图七:使用差分放大器PT100电路图

此外在PCB走线时候可以通过蛇形走线的方式减少共模信号的影响。

图八:蛇形走线示意图

<think>嗯,用户问的是如何设计直接使用单片机自带的AD和DA引脚的电路。首先,我需要确认用户可能的需求背景。他们可能是在做一个项目,需要采集模拟信号或者输出模拟信号,比如传感器读数或者控制电机速度之类的。然后,单片机自带的AD/DA可能资源有限,所以用户想了解如何正确设计外围电路,确保信号准确可靠。 接下来,我应该分步骤来回答。首先AD和DA的基本原理可能需要简单提一下,但用户可能已经了解,所以重点放在电路设计上。AD部分,需要考虑输入信号的范围是否符合单片机的AD输入电压,可能需要分压或者放大电路。然后是抗干扰,比如滤波电容和RC滤波,避免噪声影响采样精度。另外,阻抗匹配,如果信号源内阻大,可能需要电压跟随器。还有保护电路,比如钳位二极管防止过压。 DA部分,输出可能驱动能力有限,可能需要运放做缓冲或放大。同样需要考虑滤波,去除高频噪声,特别是PWM转模拟的情况。负载匹配,防止过载。保护电路,比如限流电阻。 然后,具体的设计步骤可能包括确定信号参数、设计输入输出电路、滤波处理、保护电路,以及PCB布局的注意事项,比如走线短、远离干扰源、地线处理等。 还要考虑用户可能的误区,比如直接连接传感器而不做信号调理,或者忽略阻抗匹配导致测量误差。另外,可能用户没有意识到DA输出是PWM需要滤波,或者驱动能力不足的问题。 最后,给出一个示例电路,比如温度传感器通过分压和滤波连接到AD,DA通过运放缓冲驱动LED。这样用户能更直观地理解。同时提醒PCB布局的重要性,确保信号完整性。 总结下来,回答的结构应该是先介绍AD和DA的设计要点,分输入和输出部分,每个部分详细说明需要考虑的电路模块,然后给出设计步骤和示例,最后提醒注意事项。这样用户能逐步理解和应用。</think>好的,我将分步骤为您介绍单片机自带AD/DA引脚的外围电路设计要点: 一、AD(模数转换)输入电路设计 1. 信号调理电路 - 若输入信号超出单片机AD量程(如0-3.3V): $$ V_{out} = V_{in} \times \frac{R2}{R1+R2} $$ 采用电阻分压网络,建议选用0.1%精度金属膜电阻 - 若信号幅值过小,需用运放搭建同相放大器: $$ 放大倍数 = 1 + \frac{R_f}{R_g} $$ 2. 抗干扰处理 - 在AD引脚并联100nF+10μF陶瓷电容 - 添加RC低通滤波(截止频率$f_c = \frac{1}{2\pi RC}$) - 建议值:R=100Ω,C=100nF 3. 输入保护 - 双二极管钳位电路(1N4148) - TVS管(根据工作电压选择) 二、DA(数模转换)输出电路设计 1. 输出缓冲电路 - 使用轨到轨运放作电压跟随器 - 典型电路: $$ V_{out} = V_{DA} \times (1 + \frac{R_f}{R_g}) $$ 2. 滤波处理 -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 $$ f_c = \frac{1}{2\pi\sqrt{R1R2C1C2}} $$ - 推荐使用Sallen-Key拓扑 3. 负载匹配 - 串联限流电阻(通常100-1kΩ) - 避免直接驱动感性负载 三、PCB布局关键点 1. 模拟/数字地分割 - 单点接地点选择在电源入口 - 使用0Ω电阻或磁珠连接 2. 走线规范 - AD/DA信号线宽度≥0.3mm - 与数字信号线间距≥3倍线宽 - 避免90°直角走线 四、典型应用电路示例 1. 温度采集电路(AD应用) ``` [PT100] -> [仪表放大器] -> [RC滤波] -> [AD引脚] |___________| 增益设置电阻 ``` 2. PWM转模拟量(DA应用) ``` [PWM引脚] -> [RC滤波(R=10k,C=1μF)] -> [电压跟随器] -> 输出 ``` 五、注意事项 1. 电源去耦:每个模拟电源引脚加10μF钽电容+100nF陶瓷电容 2. 参考电压:建议使用独立REF芯片(如TL431)代替内部基准 3. 采样保持:对高速信号需外接采样保持电路(如LF398) 4. 阻抗匹配:信号源输出阻抗应小于1kΩ 建议设计流程: 1. 确认信号参数(幅值/频率/阻抗) 2. 选择调理电路拓扑 3. 仿真验证(推荐使用LTSpice) 4. 制作原型板测试 5. 根据实测结果优化参数 常见错误规避: - 未隔离电机等大功率负载导致的接地环路干扰 - 忽略PCB寄生电容对高频信号的影响 - 使用普通杜邦线连接模拟信号导致噪声耦合 通过以上设计方法,可使单片机AD/DA在12位分辨率下达到±1LSB的精度水平。实际应用中建议预留参数调整空间,如使用可调电阻代替固定阻值。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