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相关概念

1.计算机网络(network)由若干节点(节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link)组成。
2.互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
3.起源于美国的因特网先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
4.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可称为主机(host)。
5.网络之间的互联依靠的节点是——路由器

  • 计算机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起来。
  • 互连网则把许多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
  • 互联网(因特网)特指覆盖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计算机网络关键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目标:解决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相互通信问题

传输技术

  1. 网络传输是通过线路进行通信的过程;
  2. 传输技术实现信号从一端传到另外一端。

交换技术

1.引入交换的多终端间通信;
2.用户之间只需要一对线对与交换机相连;
3.交换机完成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计算机网络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协议

1.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简称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2.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3。两种存在形式:RFC文档(TCP:RFC
793)、程序(集成在操作系统中)。

协议的三要素:

  •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同步:时间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因特网的组成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边缘部分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输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1.处在因特网边缘部分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2.“主机A和主机B进行通信”,实际上是指:“运行在主机A上的某个程序和运行在主机B上的另一个程序进行通信”。
3.即“主机A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或简称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4.进程间的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C/S)、对等方式(P2P)。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等方式(P2P)
  • 对等连接(peer-to-peer,P2P)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 只要都运行了P2P软件,它们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 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信和交换)。

1.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最复杂的部分。
2.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3.在网络核心部分其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4.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主要的交换技术

网络主要交换技术有:电路交换(电话网)、报文交换(电报网)、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

电路交换(电话网)

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和B通话经过四个交换机;
  • 通话在A到B的连接上进行;
  • 面向连接(连接建立、话音传输、连接释放);
  • 始终占用整条链路分配的资源;
  • 不适合计算机数据突发性的要求。

报文交换(电报网)

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

  • 分组交换借鉴了报文交换的面向无连接、存储转发的优点。
  • 分组交换改进了报文交换的存储整个报文的缺点。
  • 分组交换传输时有多条路径可选。

1.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2.每一个数据端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3.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4.依次把个分组发送到接收端(假定接收端在左边)。
5.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
6.分组交换网中的节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节点的交换机(存储转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组交换小结
1.过程:
(1)在发送端把哟啊发送的报文分割为较短的数据块;
(2)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3)依次把个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4)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2.优点:
(1)高效 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2)灵活 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
(3)迅速 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充分使用链路的带宽。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自适应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3.缺点:
(1)分组在各节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2)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三种交换的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带宽

  • 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 网络中的“带宽”是指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b/s(bit/s)。

时延(delay或latency)

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和处理时延之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送时延
  •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节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 信道带宽 数据在信道上的发送速率。常称为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传播时延
  • 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处理时延
  • 处理时延 交换节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 节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是处理时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处理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 有时可用排队时延作为处理时延。
三种时延所产生的地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注意:

  •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 提高链路带宽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计算机网络分类

通信网类型的划分——按用途分

  • 公用网 是由通信运营商建设和管理,为公众提供通信服务的网络(电话网、电报网、因特网等)。
  • 专用网 是为某一特定团体服务的网络。
  • 虚拟专用网 是利用公用网的设施,建设为本单位服务的专用网络(VPN)。

通信网类型的划分——按作用范围分

  •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个人区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六、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才行,而这种协调事项当复杂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分层的好处:

  •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 灵活性好;
  • 易于实现和维护;
  •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两种国际标准

  • 法律上的(de jure)国际标准OSI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 是非国际标准TCP/IP现在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TCP/IP常被称为事实上的(de facto)国际标准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 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 实现(implementation)是遵循这种体系结构的前提下用何种硬件或软件完成这些功能的问题。
  •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则是具体的,是真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OSI与TCP/IP体系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TCP/IP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 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内容。
  • 因此往往采用这种的办法,即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 “透明”是一个很重要的术语。它表示:某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看起来却好像不存在一样
  • 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
  • 如何把比特加载到信号?——编码

数据加载到数字信号——编码
1.不归零制(Non_Return to Zero)
特点:高表示1,低表示0
缺点:为防止多1或多0(直流),须附加时钟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输以(frame)为单位的数据。
  • 数据链路层就是把一条又可能出差错的实际链路,转变成为让网络层向下看去好像是一条不出差错的链路。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在网络层,数据的传送单位是分组
  • 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
  • 负责两个主机的进程间的通信;向用户提供端到端服务。
  • 传输控制协议TCP——提供可靠交付,单位报文段。
  •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提供不可靠交付,单位数据报。
  • 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
  • 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网络服务;
  • 应用层需要识别并保证通信对方的可用性,使得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
  • 建立传输错误纠正与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控制机制。
计算机1向计算机2发送数据的过程

1.应用进程数据线传送到应用层,加上应用层首部,成为应用层PDU;
2.应用层PDU再传送到运输层,加上运输层首部,成为运输层报文;
3.运输层报文再传送到网络层,加上网络层首部,成为IP数据报(或分组);
4.IP数据报再传送到数据链路层,加上链路层首部和尾部,成为数据链路层帧;
5.数据链路层帧再传送到物理层,最下面的物理层把比特流传送到物理媒体,以电信号(或光信号)在物理媒体中传播,从发送端物理层传送到接收端物理层;
6.物理层接收到比特流,上交给数据链路层;
7.数据链路层剥去帧首部和帧尾部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网络层;
8.网络层剥去首部,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运输层;
9.应用层剥去首部,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应用层;
10.应用层剥去首部,取出应用程序数据上交给应用进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与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 实体(entity)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过程。
  •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 统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AP(Server Access Poin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IP四层协议的表示方法举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可应用到各式各样的网络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参考资料:
1.《计算机网络》(第8版)谢希仁 编著
2.老师的PPT

  • 34
    点赞
  • 2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5
    评论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不是橘子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