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 理解OSPF。
- 掌握OSPF的配置方法。
- 掌握查看OSPF协议的相关信息。
实验原理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的中文名称为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GP),能够适用各种规模的网络环境,是典型的链路状态协议。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S)中决策路由, OSPF分为OSPFv2和OSPFv3两个版本,其中OSPFv2用于IPv4网络,OSPFv3用于IPv6网络。
OSPF路由协议通过向全网扩散本设备的链路状态信息,是网络中的每台设备最终同步一个具有全网链路状态的数据库(LSDB),然后路由器使用迪杰斯特拉(Dijkstra)提出的最短路径算法(SPF),以自己为根,计算到达其它网络的最短路径,最终生成路由表。
OSPF属于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变长子网掩码)。OSPF是以组播的形式进行链路状态的通告的。
在大模型的网络环境中,OSPF支持区域的划分,将网络进行合理规划。划分区域是必须存在骨干区域。其它区域和骨干区域直接相连,或通过虚链路的方式连接。
常用配置命令如表1所示:
表1 常用配置命令
-
(一)单区域OSPF路由配置实验
实验环境配置
装有Cisco Packet Tracer的Windows计算机 。四个路由器(路由器R0、路由器R1、路由器R2和路由器R3)和两台PC(PC0和PC1),各个设备的参数配置如下表:
实验步骤及结果
Step1:布置拓扑。单区域OSPF应用于网络规模不大、只使用area 0一个区域就可以满足需要的情况。如图1-2所示,4个路由器连接了5个网段,全部属于area 0。其IP地址规划如表1-3所示。
图1-2 单区域OSPF拓扑图
表1-3 IP地址规划
Step2:配置路由器的OSPF路由,将全部路由器接口配置到area 0。
在R0中OSPF路由配置如图1-4所示:
图1-4 R0中OSPF路由配置
在R1中OSPF路由配置如图1-5所示:
图1-5 R1中OSPF路由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