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体系结构

一.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为了解决以上诸多问题, 于是有了一下的内容:

二. 提出了不同体系结构

最初的 ARPANET 设计时提出了分层的设计方法

分层: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

1974 年,IBM 按照分层的方法制定并提出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SNA (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体系结构

此后,其他一些公司也相继推出了具有不同名称的体系结构

但由于网络体系结构的不同,不同公司的设备很难互相连通

三. 国际标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RM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提出的 OSI/RM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是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成网的标准框架

RM:模型

 OSI/RM 是个抽象的概念

 1983年,形成了著名的 ISO 7498 国际标准,即七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存在两种国际标准

一. 协议与划分层次

 

二. 协议的两种形式

文字描述: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

程序代码:让计算机能够理解

三. 划分层次的概念举例:两台主机通过网络传送文件

网络接入模块负责做与网络接口细节有关的工作,并向上层提供接入和通信服务。

 

 各层完成的主要功能

差错控制:使相应层次对等方的通信更加可靠。

流量控制:发送端的发送速率必须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不要太快。

分段和重装: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据块划分为更小的单位,在接收端将其还原。

复用和分用:发送端几个高层会话复用一条低层的连接,在接收端再进行分用。

连接建立和释放:交换数据前先建立一条逻辑连接,数据传送结束后释放连接。

四.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网络的体系结构 (Network Architecture) 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不涉及实现)

实现 (implementation) 是遵循这种体系结构的前提下,用何种硬件或软件完成这些功能的问题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则是具体的,是真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 网络协议 (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 三个组成要素:
    •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daiwei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