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跨境电商支付背景研究
跨境支付一般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等方面,通过某些结算工具、支付系统和金融工具实行的资金跨国和跨地区转移行为。随着现代支付手段电子化与第三方跨境电商支付平台的出现,近年来,全球跨境电商支付发展十分迅速。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跨境支付总额达到125万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218万亿美元,增长率保持在15%。国内跨境支付汇款的主要结算方式为包括第三方交易在内的购汇和含第三方收结汇的跨境收入结汇方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转账模式和涉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两种互联网支付模式。
(一)传统支付类跨境电商平台
传统的跨境电子支付平台主要包括银行电汇、专业汇款公司(如西联汇款和Express)以及常见的国际信用卡(如Visa和美国运通等),其支付方式主要是在线下单和离线付款。在付款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根据境外商户的要求,通过线下银行柜台或网上银行购买外汇,选择具有相应交易币种的信用卡,填写汇款申请表并将订单金额汇至指定账户。
在传统的跨境支付生态系统中,跨境支付企业在内部和外部环境中与收款人,跨境电商平台和金融银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第三方支付类跨境电商平台
现有的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主要包括Pay Pal、合利宝、支付宝、SOFORTBanking等。相对于传统支付方式,其服务特色多样化,可替代性弱且商业主体较多,在应对交易风险方面作用更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第三方支付交易整体规模达到123.3万亿元,增长率超过20%。
发展的背后是需求的内在动力,在交易双方普遍缺乏彼此了解、相互信用和法律保护的情况下,作为资金支付过渡的“中间平台”,保障了买卖双方与银行之间资金流动和交易流程的安全。在当今对交易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交易快捷性等要求更高背景下,第三方支付的优势与风险也同样变得更加突出。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对跨境电子支付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近两年来在传统金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业务模式,金融机构结合大数据和信息通信技术来实现金融支付、投融资和信息中介等金融功能。支付服务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互联网金融的深度融合带动支付互联网化的持续发展,而在跨境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作用与功能愈加突出。
随着2005-2012年间相关平台建设的暴发期后,其市场发展逐渐稳定完善,并逐渐在支付市场中展现优势。相较于传统金融,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交易双方都可以借助平台进行信息筛选、需求匹配、定价和双方交易,而无需传统中介机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交易成本。
同样依托大数据金融技术的发展,支付业务的开展与交易流程逐渐规模化,便捷化、效率高,对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抵抗力强。
由于第三方支付具备将几个行业的需求结合并形成一种服务能力,因此其对于支持各产业发展、整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