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创近红外】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用应用集锦

慧创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基于全脑检测、超灵敏检测、超静音等众多优势在taVNS联用领域应用广泛,有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辟新的道路。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脑刺激技术可以激活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及类似iVNS的迷走神经介导通路。

fNIRS是一种能够实时监测大脑活动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这为深入理解大脑功能提供了重要视角。结合taVNS技术,不仅能够探索taVNS对大脑功能产生的具体影响,还能通过精细调整刺激参数,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使之更加精准高效。此外,taVNS与fNIRS均具有非侵入性、便捷操作及实时性等优势,使得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结合使用这两种技术,能够实现对帕金森病卒中等患者治疗过程的即时监测,为医生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从而制定出更加个性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模式的创新,有望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开辟新途径。

01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改善帕金森病的步态和皮质活动:一项初步随机研究

发表团队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张克忠、袁永胜团队

使用设备

慧创NirSmart

目的:

研究探讨了20Hz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taVNS)对帕金森(PD)患者步态障碍的影响,并研究了其潜在的神经机制。

方法:

研究共纳入22例PD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HCs组)。PD患者被随机分配(1:1)为接受真或假taVNS(与真taVNS组相同,但不释放电流),每天两次,持续1周。同时,通过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所有被试在日常行走期间双侧额叶和感觉运动皮层的激活。

结果:

帕金森患者在正常行走时表现出步态不稳定,活动受限。在完成7天治疗后,与假taVNS组相比,主动taVNS改善了步态特征,包括步长、步速、步幅和步长变异性。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III、起身和行走计时、Tinetti 平衡和步态评分没有发现差异。此外,PD患者在正常行走时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初级运动皮层和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的氧合血红蛋白相对变化高于HCs组。taVNS治疗后,左侧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显著降低。

结论:

taVNS可以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障碍,重塑感觉运动整合功能。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步态障碍,帕金森,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

参考文献:

Zhang, H., Cao, X. Y., Wang, L. N., Tong, Q., Sun, H. M., Gan, C. T., ... & Zhang, K. Z. (2023).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improves gait and cortical activity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pilot randomized study.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29(12), 3889-3900.

02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和任务导向训练可改善亚急性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发表团队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钟立团队

使用设备

慧创NirSmart

背景: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已成为脑卒中后上肢康复中一种很有前途的脑刺激方式。尽管一些研究已经检验了taVNS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中风患者运动恢复的机制仍不清楚。

目的:

探讨taVNS联合任务导向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 TOT)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

方法:

在这项双盲、随机、对照的试验中,将40例亚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VNS组(VG)在TOT期间接受taVNS治疗,假手术组(SG)在TOT期间接受假taVNS治疗。干预措施每周给予5天,持续4周。上肢功能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进行测量。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量日常生活活动。测量运动诱发电位(MEPs)来评估皮质兴奋性。评估分别在基线和干预后进行。此外,在干预前使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和心率变异性(HRV)检测taVNS的即时效果。

结果:

与干预后的SG组相比,VG组在上肢功能(FMA-UE, ARAT)和日常生活活动(MBI)方面有显著改善。此外,VG表现出更高的同侧MEPs引出率和对侧M1中更短的MEPs潜伏期。在VG中,FMA-UE的改善与对侧MEPs延迟的减少显著相关。此外,fNIRS显示,与SG相比,VG的对侧前额叶皮层和同侧感觉运动皮层的激活增加。然而,HRV组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taVNS联合TOT治疗可有效改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

03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初步研究

发表团队

大连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王立童团队

使用设备

慧创NirScan

背景: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患有左偏瘫或右偏瘫的中风幸存者中使用左耳taVNS,了解其对脑皮层反应的影响是优化脑卒中后康复方案的关键。

目的: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阐明taVNS对左侧偏瘫或右侧偏瘫脑卒中患者皮质反应的影响,并辨别其对上肢康复过程的潜在影响。

方法:

研究使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来确定脑卒中患者在进行“块转移”任务时的大脑激活模式。此外,利用侧化指数(Lateralization Index , LI)量化脑功能的侧化动态。

结果:

在左侧偏瘫患者中,未受影响半球的运动前和辅助运动皮层(PMC-SMC)以及左侧Broca区激活显著增加。相反,右侧偏瘫患者在治疗后表现出受影响的初级体感皮层(PSC)区域的激活增强。值得注意的是,taVNS显著放大了大脑激活,对两组患者的左侧运动皮层网络有显著影响。有趣的是,LI表现出一致性,表明在受损和未受损的脑区协调增强。

结论:

TaVNS可以显著增强受损大脑区域的激活,特别是在左侧运动皮质区域,而不会破坏大脑侧化。通过精确的神经调控和神经可塑性干预,TaVNS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中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上肢运动功能、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卒中、初级躯体感觉皮层、运动前和辅助运动皮层、初级运动皮层

参考文献:

Wang, L., Gao, F., Dai, Y., Wang, Z., Liang, F., Wu, J., ... & Wang, L. (2023).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on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with stroke: a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pilot study.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17, 1297887.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