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信息决策系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数据来源的质量。数据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数据颗粒度,覆盖度,以及实时性。大规模 物-物相连,越来越变得重要和迫切。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物联实现技术,通过和大家一起认知和分析,希望拓展一下实物互联实现的思路。
发现
前不久,有一个相关新型技术的发布,或许可以推动大规模的实物数字化进程,这就是无源物联网技术。从信息化应用上看,有源对信息化应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有源应用意味着成本增加、持续供电等问题,应用规模越大,能源消耗越发凸显,无源物联网技术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尤其对于10亿级的供应链大规模物-物互联应用,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介绍
无源物联网技术究竟包含了什么内容呢?如下图所示,截至2022年,无源互联网技术历经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无源1.0方式,如果大家接触过RFID 超高频应用的,会非常熟悉。无源2.0以及无源3.0技术是目前比较关注的内容,限于篇幅这里不展开细述。从应用结构上,无缘物联网基本遵循了物联网的应用- 网络-感知 的总体框架,但在应用端,将数据与智能单独作为一个层级来专门展现,其原因是大规模物-物相联情况下的高复杂度包括的空间接口,数据协议,能量截获,信号干扰等一系列的应用相关的集成应用难点。
对比
传统数据采集以及早期信息采集技术,需要配合大量的自动化附加手段投入,才能实现大规模的实物数字化的数据收集以及处理,这种信息的采集方式,适合于密集型的流水线标准化产品的诉求。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品以及个性化服务要求的提升,场景更多样,内容多批少量,甚至单一定制。这些大量汇集的,复杂的 以亿为计算单位的物品信息拥挤而来时,只有大规模的,低成本的实现技术,才有可能从容应对。
观点
从物联应用实践上,无源物联网技术 将信号功率从毫瓦级降低到缪瓦级,即10的负9次方;信号的获取可依托移动基站来进行;覆盖范围从10米级拓展到数百米级;数据内容不仅兼容传统条码ID以及传统RFID EPC,更包含传感感知信号,适用于不同的行业领域。
我们期待无源物联网技术以及6G网络的完善和成熟,促进实物互联能够早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