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系统与日志分析

目录

一、inode表结构

元信息

inode耗尽资源未满

修复误删的文件

xfsdump 命令格式:

xfsdump使用限制:

二、日志服务管理

Linux系统内核日志消息的优先级别(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消息越重要)

查询rsyslog详细信息

将ssh服务日志独立出来

 远程日志功能

 日志文件


一、inode表结构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二点文件。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文件名和inode号码是一一对应关系,每个inode号码对应一个文件名。

用户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时,系统内部的过程:

  1. 系统会先根据文件名去查找它对应的inode号码
  2. 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
  3. 根据inode信息,看该用户是否具有访问这个文件的权限:如果有,就指向相对应的数据block,并读取数据

  • 文件存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元是扇区,每个扇区存储512字节
  • 一般连续八个扇区组成一个“块”(block),一个块是4K大小,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
  •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一次性读取一个块

每个文件的属性信息,比如:文件的大小,时间,类型,权限等,称为文件的元数据

元数据是存放在inode(index node)表中。inode表中有很多条记录组成,每一条记录对应的存放了一个文件的元数据信息。

元信息

  • 文件数据包括实际数据与元信息(类似文件属性)
  • 文件数据存储在“块”中,存储文件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创建日期、文件大小、文件权限等)的区域就叫做inode。因此,一个文件必须占用一个inode,并且至少占用一个block。inode不包含文件名。文件名是存放在目录当中的。linux系统中一切皆文件,因此目录也是一种文件。

查看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有两种方法

  • ls -i 文件名 (仅显示文件名和大小)
  • stat 文件名 (更详细一些)
  •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inode区,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每个inode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
  • 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关注单个inode的大小,而是需要重点关注inode总数。inode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了,执行“df -i”命令即可查看每个硬盘分区对应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inode数量。

inode耗尽资源未满

ls -a查看所有文件找出分区中占用大量i节点的细小文件,进行转移或者删除,对于用户公用的文件系统,建议给相关用户设置限额(包括文件数量、磁盘空间)

修复误删的文件

centos7系统默认采用xfs类型的文件,目前没有比较成熟的文件恢复工具,建议提前做好数据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xfs类型的文件可使用xfsdump与xfsrestore工具进行备份恢复。若系统中未安装xfsdump与xfsdump与xfsrestore工具,可以通过yum install -y xfsdump命令安装。

xfsdump按照inode顺序备份一个xfs文件系统。xfsdump的备份级别有两种:

  • 0 表示完全备份
  • 1-9 表示增量备份

xfsdump的备份级别默认为0

xfsdump 命令格式:

xfsdump  选项  备份存放位置    要备份路径或设备文件

选项释义
-f指定备份文件目录
-L指定标签session  label
-M指定设备标签media label
-s备份单个文件,-s后面不能直接跟路径

xfsdump使用限制:

  1. 只能备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
  2. 必须使用root权限才能操作
  3. 只能备份XFS文件系统
  4. 备份后的数据只能让xfsrestore解析
  5. 不能备份两个具有相同uuid的文件系统(可用blkid命令查看)
#先创建分区  格式化  挂载
[root@mjy ~]# fdisk /dev/sdb
[root@mjy ~]# mkfs.xfs /dev/sdb1
[root@mjy ~]# mkdir bak
[root@mjy ~]# mount /dev/sdb1 bak/
[root@mjy ~]# cd bak/
[root@mjy bak]# cp /etc/passwd .
[root@mjy bak]# mkdir test
[root@mjy bak]# touch test/a
#使用xfsdump备份整个分区
[root@mjy bak]# rpm -qa |grep xfsdump
xfsdump-3.1.4-1.el7.x86_64
[root@mjy bak]# xfsdump -f /opt/dump_sdb1 /dev/sdb1 [-L dump_sdb1 -M sdb1]
xfsdump: using file dump (drive_simple) strategy
xfsdump: version 3.1.4 (dump format 3.0) - type ^C for status and control

 ============================= dump label dialog ==============================

please enter label for this dump session (timeout in 300 sec)
 -> ^C
[root@mjy bak]# xfsdump -f /opt/dump_sdb /dev/sdb1 -L dump_sdb -M sdb1
xfsdump: using file dump (drive_simple) strategy
xfsdump: version 3.1.4 (dump format 3.0) - type ^C for status and control
xfsdump: level 0 dump of mjy:/root/bak
xfsdump: dump date: Tue Dec 13 13:19:40 2022
xfsdump: session id: 8612c8c8-7441-4d1b-b50b-ee019e3c013f
xfsdump: session label: "dump_sdb"
xfsdump: ino map phase 1: constructing initial dump list
xfsdump: ino map phase 2: skipping (no pruning necessary)
xfsdump: ino map phase 3: skipping (only one dump stream)
xfsdump: ino map construction complete
xfsdump: estimated dump size: 25856 bytes
xfsdump: /var/lib/xfsdump/inventory created
xfsdump: creating dump session media file 0 (media 0, file 0)
xfsdump: dumping ino map
xfsdump: dumping directories
xfsdump: dumping non-directory files
xfsdump: ending media file
xfsdump: media file size 25552 bytes
xfsdump: dump size (non-dir files) : 2592 bytes
xfsdump: dump complete: 0 seconds elapsed
xfsdump: Dump Summary:
xfsdump:   stream 0 /opt/dump_sdb OK (success)
xfsdump: Dump Status: SUCCESS
#模拟数据丢失
[root@mjy bak]# rm -rf ./*
[root@mjy bak]# ls
#使用xfsrestore命令恢复文件
[root@mjy bak]# xfsrestore -f /opt/dump_sdb1 bak/
xfsrestore: using file dump (drive_simple) strategy
xfsrestore: version 3.1.4 (dump format 3.0) - type ^C for status and control
xfsrestore: ERROR: cannot stat destination directory /root/bak/bak: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xfsrestore: usage: xfsrestore [ -a <alt. workspace dir> ... ]
                              [ -b <blocksize> ]
                              [ -c <media change alert program>  ]
                              [ -e (don't overwrite existing files) ]
                              [ -f <source> ... ]
                              [ -h (help) ]
                              [ -i (interactive) ]
                              [ -m (force usage of minimal rmt) ]
                              [ -n <file> (restore only if newer than) ]
                              [ -o (restore owner/group even if not root) ]
                              [ -p <seconds between progress reports> ]
                              [ -q <use QIC tape settings> ]
                              [ -r (cumulative restore) ]
                              [ -s <subtree> ... ]
                              [ -t (contents only) ]
                              [ -v <verbosity {silent, verbose, trace}> ]
                              [ -w (use small tree window) ]
                              [ -A (don't restore extended file attributes) ]
                              [ -B (restore root dir owner/permissions) ]
                              [ -D (restore DMAPI event settings) ]
                              [ -E (don't overwrite if changed) ]
                              [ -F (don't prompt) ]
                              [ -I (display dump inventory) ]
                              [ -J (inhibit inventory update) ]
                              [ -K (force use of format 2 generation numbers) ]
                              [ -L <session label> ]
                              [ -O <options file> ]
                              [ -Q (force interrupted session completion) ]
                              [ -R (resume) ]
                              [ -S <session id> ]
                              [ -T (don't timeout dialogs) ]
                              [ -X <excluded subtree> ... ]
                              [ -Y <I/O buffer ring length> ]
                              [ - (stdin) ]
                              [ <destination> ]
xfsrestore: Restore Status: ERROR

二、日志服务管理

内核及系统日志由系统服务rsyslog统一管理,主配置文件为/etc/rsyslog.conf

linux操作系统本身和大部分服务器程序的日志文件都默认放在目录/var/log下

记录内容包括:

  • 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 日志级别:事件的关键性程度:loglevel   error  notice  info  debug

计划任务日志:

/var/log/cron:记录crond计划任务产生的事件信息

系统引导日志:

/var/log/dmesg:记录linux系统在引导过程中的各种事件信息

邮件系统日志:

/var/log/maillog:记录进入或发出系统的电子邮件活动

Linux系统内核日志消息的优先级别(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消息越重要)

优先级别说明
0EMERG(紧急):会导致主机系统不可用的情况
1ALERT(警告):必须马上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2CRIT(严重):比较严重的情况
3ERR(错误):运行出现错误
4WARNING(提醒):可能影响系统功能,需要提醒用户的重要事件
5NOTICE(注意):不会影响正常功能,但是需要注意的事件
6INFO(信息):一般信息
7DEBUG(调试):程序或系统调试信息等

查询rsyslog详细信息

将ssh服务日志独立出来

先查看ssh服务日志的位置   和别的混在一起,太乱

修改ssh配置文件,添加自己的自定义

[root@mjy ~]# vim /etc/ssh/sshd_config

[root@mjy ~]# vim /etc/rsyslog.conf

 

 重启服务

[root@mjy ~]# systemctl restart rsyslog.service sshd

用另一台可以远程登录此电脑用户

 已经独立出来一个位置

 远程日志功能

两边都要操作

[root@mjy log]#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root@mjy log]# setenforce 0
#关闭防火墙  selinux

两边都要打开端口

[root@mjy log]# vim /etc/rsyslog.conf
#按需打开tcp 或 udp 还有端口 

 查看端口是否打开

 修改配置文件

[root@mjy log]# vim /etc/rsyslog.conf

重启下服务   对面也要重启下

[root@mjy log]# systemctl restart rsyslog.service 

 测试

形成日志

 对面可以看到

 日志文件

  • /var/log/secure:系统安全日志,文本格式,应周期性分析
  • /var/log/btmp:当前系统上,用户的失败尝试登录相关的日志信息,二进制格式,lastb命令进行查看
  • /var/log/wtmp:当前系统上,用户正常登录系统的相关日志信息,二进制格式,last命令可以查看
  • /var/log/lsatlog:每一个用户最近一次的登录信息,二进制格式,lastlog命令可以查看
  • /var/log/dmesg:centos7之前的版本系统引导过程中的日志信息,文本格式,开机后的硬件变化将不再记录专用命令dmesg查看,可持续记录硬件变化的情况
  • /var/log/boot.log:系统服务启动的相关信息,文本格式
  • /var/log/messages:系统中大部分的信息
  • /var/log/anaconda:anaconda的日志操作系统安装时安装的软件信息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