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它不仅影响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还与心脏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全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很多人对口腔疾病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牙痛和龋齿上,其实,口腔疾病会对全身健康造成威胁,会导致和加剧许多全身性疾病。
一、口腔疾病与哪些疾病相关?
1. 心脏疾病。口腔疾病的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可侵入血液,加重或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大量研究证实牙周炎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与急性发作或总的死亡率均有显著相关。当心脏的某一部位受到的刺激超过一定程度时,这种刺激就会放射到别的部位产生疼痛,而牙痛就是冠心病的不典型症状之一。
2. 呼吸道疾病。口腔疾病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相关性较强。据有关资料统计,肺炎80%的诱因是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大多是来自口腔。
3. 糖尿病。大量研究显示糖尿病与牙周病发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且互为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在糖尿病人群中,牙周病的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且进展更迅速。同时,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显差于无牙周疾病的患者。
4. 影响生长发育。因为咀嚼功能降低,造成偏食和食欲不振等,导致胃肠消化吸收减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便会受到影响。
二、平时如何保持口腔健康?
1. 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 2 分钟,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选择合适的牙刷,一般每三个月更换一次,若出现牙刷毛变形外翻,要及时更换,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
2. 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可选择牙线架或卷轴型牙线,使牙线拉锯式进入两颗牙齿之间的缝隙,紧贴一侧牙面呈“C”字形包绕牙齿,上下刮擦牙面,再以同样方法清洁另一侧牙面。建议每天使用牙线,尤其晚上睡前要清洁牙齿缝隙。
3. 健康饮食,限糖减酸。经常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或碳酸饮料,会引发龋病或产生牙齿敏感,应少吃含糖食品,少喝碳酸饮料,控制进糖总量,减少吃糖次数及糖在口腔停留的时间。
4. 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涂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还可以每半年到医院接受一次牙齿涂氟,预防龋病。
5. 积极诊治错颌畸形。错颌畸形会增加龋病、牙龈炎等口腔疾病患病的风险,影响咀嚼、发音和美观。正畸治疗时间较长,佩戴矫治器后牙齿不易清洁,因此在正畸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口腔清洁。
6. 定期口腔检查。应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口腔问题,早期治疗。洁治可以清除牙齿表面的软垢、牙菌斑和牙石,让牙龈恢复健康。
对心血管患者来说,要特别注意牙痛,因为牙痛是心血管病的不典型症状之一,如果发现牙痛治愈不了,要及时前往医院诊治。另外,定时体检也不能少,及时发现异常,一般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脏异常情况,预防危险发生。提前发现心电异常和及时记录到异常心电波段是极其重要的,这时候就需要有一种便携式的心电设备来做日常的监测,目前市场上的便携式心电手环就有记录心电心率的功能,随时随地、随身佩带,在睡眠中也可以检测到变化。
在心电图里,有一种叫做心室晚电位的心电信号,它能更早的预警心脏病变情况,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1-4周内若出现晚电位,则预示在6-24个月中,发生心源性猝死及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高。
心室晚电位是发生在心电图上QRS波末端并延伸到ST段内的心电活动,其强度远远弱于常规心电信号,常规心电图并不能很好地捕捉,加上常规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筛查阳性率只有50%,而高频心电图却可以达到80-97%,说明高频心电更加敏感有效,适合冠心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一旦被检查出心室晚电位,一定要预防可能会产生的疾病并及时就医,避免悲剧发生。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曼森伯格的PSD滤波技术将应用于高频心电领域,更能准确的识别心室晚电位信号,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信号,降低危险系数,此技术将应用到便携式设备中,对有此需求的人士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