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  忠信之薄  而乱之首

前识者  道之华  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  不居其薄

处其实  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

上德的人,不自以为有德,所以有德。下德的人,不自以为失德,所以无德。

上德的人无私而为,而且不住相行为。

下德的人无私而为,但是有住相行为。

上仁的人住相而为,但是不为自己而行为。

上义的人住相而为,并且亦为自己而行为。

上礼的人住相而为,但若别人不认同回应,就会用强迫的方式要别人顺从。

所以,当社会失去了道,才会追求德。

            失去了德,才会追求仁。

            失去了仁,才会追求义。

            失去了义,才会追求礼。

礼,是由忠信转为浇薄,故祸乱亦因而由此发生。

追求信奉礼制的人,只是追求道的浮华,愚昧由此开始。

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处於浇薄之礼。

          立身实在,不处於浮华之礼。

所以,应该去除浇薄浮华,只取敦厚实在。

--------------------------------------------------------------------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上等尚德的人,无我、人、寿者、众生相,而且无住於自然法则(法相)。

* 下等尚德的人,无我、人、寿者、众生相,但执着自然法则,恐惧逆道。

* 尚仁的人无我相,但是有人相、寿者相、众生相,也不太明了自然法则。

* 尚义的人有我相,并且亦有人相、寿者相、众生相,但是不懂自然法则。

* 尚礼之人只依照对统治者有利的法律而行为,完全不知道自然法则的存在。

*『道』的本质是『无相』,具无住空性。

*『德』的本质是『妙有』,具运作实相。

* 孔子问道於老子,最重要的问题:『君子,要如何才能不失德?』,答曰:

上德的人,不自以为有德,所以有德。下德的人,不自以为失德,所以无德。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