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Hash数据结构的底层实现

1.前言

redis的哈希对象的底层存储可以使用ziplist(压缩列表)和hashtable。当hash对象可以同时满足一下两个条件时,哈希对象使用ziplist编码。
哈希对象保存的所有键值对的键和值的字符串长度都小于64字节
哈希对象保存的键值对数量小于512个

2.hash数据结构图

redis的hash架构就是标准的hashtable的结构,通过挂链解决冲突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 hash数据结构

/*Hash表一个节点包含Key,Value数据对 */
typedef struct dictEntry {
    void *key;
    union {
        void *val;
        uint64_t u64;
        int64_t s64;
        double d;
    } v;
    struct dictEntry *next; /* 指向下一个节点, 链接表的方式解决Hash冲突 */
} dictEntry;
 
/* 存储不同数据类型对应不同操作的回调函数 */
typedef struct dictType {
    unsigned int (*hashFunction)(const void *key);
    void *(*keyDup)(void *privdata, const void *key);
    void *(*valDup)(void *privdata, const void *obj);
    int (*keyCompare)(void *privdata, const void *key1, const void *key2);
    void (*keyDestructor)(void *privdata, void *key);
    void (*valDestructor)(void *privdata, void *obj);
} dictType;
 
typedef struct dictht {
    dictEntry **table; /* dictEntry*数组,Hash表 */
    unsigned long size; /* Hash表总大小 */
    unsigned long sizemask; /* 计算在table中索引的掩码, 值是size-1 */
    unsigned long used; /* Hash表已使用的大小 */
} dictht;
 
typedef struct dict {
    dictType *type;
    void *privdata;
    dictht ht[2]; /* 两个hash表,rehash时使用*/
    long rehashidx; /* rehash的索引, -1表示没有进行rehash */
    int iterators; /*  */
} dict;

3.redis ziplist数据结构

ziplist的数据结构主要包括两层,ziplist和zipEntry。

ziplist包括zip header、zip entry、zip end三个模块。

  • zip entry由prevlen、encoding&length、value三部分组成。
  • prevlen主要是指前面zipEntry的长度,coding&length是指编码字段长度和实际- 存储value的长- 度,value是指真正的内容。
  • 每个key/value存储结果中key用一个zipEntry存储,value用一个zipEntry存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ziplist存储结构

ziplist并没有定义明确的结构体, 根据存储结构我们可以定义ziplist如下, 只是进行演示使用.其中content字段存储实际的实体内容, 实体

typedef struct ziplist{
     /*ziplist分配的内存大小*/
     uint32_t bytes;
     /*达到尾部的偏移量*/
     uint32_t tail_offset;
     /*存储元素实体个数*/
     uint16_t length;
     /*存储内容实体元素*/
     unsigned char* content[];
     /*尾部标识*/
     unsigned char end;
}ziplist;

/*元素实体所有信息, 仅仅是描述使用, 内存中并非如此存储*/
typedef struct zlentry {
     /*前一个元素长度需要空间和前一个元素长度*/
    unsigned int prevrawlensize, prevrawlen;
     /*元素长度需要空间和元素长度*/
    unsigned int lensize, len;
     /*头部长度即prevrawlensize + lensize*/
    unsigned int headersize;
     /*元素内容编码*/
    unsigned char encoding;
     /*元素实际内容*/
    unsigned char *p;
}zlentry;

3.2 连锁更新

前面说过,每个节点的previous_entry length 属性都记录了前一个节点的长度:
(1)如果前一节点的长度小于254 字节,那么previ ous
entry_length 属性需要用 1字节长的空间来保存这个长度值。
(2)如果前一节点的长度大于等于254 字节,那么previous entry length 属性需要用5 字节长的空间来保存这个长度值。
如果我们将一个长度大于等于 254 字节的新节点 new 设置为压缩列表的表头节点,那么麻烦的事情来了,由于previous entry length大小不够用(1->5B),后面所有的节点可能都要重新分配内存大小。因为连锁更新在最坏情况下需要对压缩列表执行 N 次空间重分配操作, 而每次空间重分配的最坏复杂度为 O(N) , 所以连锁更新的最坏复杂度为 O(N^2) 。

但是呢,尽管连锁更新的复杂度较高,但它真正造成性能问题的几率是很低的。
(1)首先,压缩列表里要恰好有多个连续的、长度介于250 字节至253 宇节之间的节点,连锁更新才有可能被引发,在实际中,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2)其次,即使出现连锁更新,但只要被更新的节点数量不多,就不会对性能造成任何影响:比如说,对三五个节点进行连锁更新是绝对不会影响性能的;
因为以上原因, ziplistPush 等命令的平均复杂度仅为0(的,在实际中,我们可以放心地使用这些函数,而不必担心连锁更新会影响压缩列表的性能。

redis hash存储过程源码分析

以hset命令为例进行分析,整个过程如下:

  • 首先查看hset中key对应的value是否存在,hashTypeLookupWriteOrCreate。
  • 判断key和value的长度确定是否需要从zipList到hashtable 转换,hashTypeTryConversion。
  • 对key/value进行string层面的编码,解决内存效率问题。
  • 更新hash节点中key/value问题。
  • 其他后续操作的问题
void hsetCommand(redisClient *c) {
    int update;
    robj *o;

    // 取出或新创建哈希对象
    if ((o = hashTypeLookupWriteOrCreate(c,c->argv[1])) == NULL) return;

    // 如果需要的话,转换哈希对象的编码
    hashTypeTryConversion(o,c->argv,2,3);

    // 编码 field 和 value 对象以节约空间
    hashTypeTryObjectEncoding(o,&c->argv[2], &c->argv[3]);

    // 设置 field 和 value 到 hash
    update = hashTypeSet(o,c->argv[2],c->argv[3]);

    // 返回状态:显示 field-value 对是新添加还是更新
    addReply(c, update ? shared.czero : shared.cone);

    // 发送键修改信号
    signalModifiedKey(c->db,c->argv[1]);

    // 发送事件通知
    notifyKeyspaceEvent(REDIS_NOTIFY_HASH,"hset",c->argv[1],c->db->id);

    // 将服务器设为脏
    server.dirty++;
}

判断key/value的长度是否超过规定的长度64个字节,由REDIS_HASH_MAX_ZIPLIST_VALUE定义。如果超过64个字节那么久需要将ziplist转成hashtab对象。

/* 
 * 对 argv 数组中的多个对象进行检查,
 * 看是否需要将对象的编码从 REDIS_ENCODING_ZIPLIST 转换成 REDIS_ENCODING_HT

 * 注意程序只检查字符串值,因为它们的长度可以在常数时间内取得。
 */
void hashTypeTryConversion(robj *o, robj **argv, int start, int end) {
    int i;

    // 如果对象不是 ziplist 编码,那么直接返回
    if (o->encoding != REDIS_ENCODING_ZIPLIST) return;

    // 检查所有输入对象,看它们的字符串值是否超过了指定长度
    for (i = start; i <= end; i++) {
        // #define REDIS_HASH_MAX_ZIPLIST_VALUE 64
        if (sdsEncodedObject(argv[i]) &&
            sdslen(argv[i]->ptr) > server.hash_max_ziplist_value)
        {
            // 将对象的编码转换成 REDIS_ENCODING_HT
            hashTypeConvert(o, REDIS_ENCODING_HT);
            break;
        }
    }
}

hash底层的更新操作函数hashTypeSet内部会根据是ziplist还是hashtable进行不同的处理逻辑,在ziplist当中会判断ziplist存储数据的长度来判断是否需要转为hashtable 数据结构,其中长度判断是通过#define REDIS_HASH_MAX_ZIPLIST_ENTRIES 512定义的。

/* 
 * 将给定的 field-value 对添加到 hash 中,
 * 如果 field 已经存在,那么删除旧的值,并关联新值。
 *
 * 这个函数负责对 field 和 value 参数进行引用计数自增。
 *
 * 返回 0 表示元素已经存在,这次函数调用执行的是更新操作。
 *
 * 返回 1 则表示函数执行的是新添加操作。
 */
int hashTypeSet(robj *o, robj *field, robj *value) {
    int update = 0;

    // 添加到 ziplist
    if (o->encoding == REDIS_ENCODING_ZIPLIST) {
        unsigned char *zl, *fptr, *vptr;

        // 解码成字符串或者数字
        field = getDecodedObject(field);
        value = getDecodedObject(value);

        // 遍历整个 ziplist ,尝试查找并更新 field (如果它已经存在的话)
        zl = o->ptr;
        fptr = ziplistIndex(zl, ZIPLIST_HEAD);
        if (fptr != NULL) {
            // 定位到域 field
            fptr = ziplistFind(fptr, field->ptr, sdslen(field->ptr), 1);
            if (fptr != NULL) {
                /* Grab pointer to the value (fptr points to the field) */
                // 定位到域的值
                vptr = ziplistNext(zl, fptr);
                redisAssert(vptr != NULL);

                // 标识这次操作为更新操作
                update = 1;

                /* Delete value */
                // 删除旧的键值对
                zl = ziplistDelete(zl, &vptr);

                /* Insert new value */
                // 添加新的键值对
                zl = ziplistInsert(zl, vptr, value->ptr, sdslen(value->ptr));
            }
        }

        // 如果这不是更新操作,那么这就是一个添加操作
        if (!update) {
            /* Push new field/value pair onto the tail of the ziplist */
            // 将新的 field-value 对推入到 ziplist 的末尾
            zl = ziplistPush(zl, field->ptr, sdslen(field->ptr), ZIPLIST_TAIL);
            zl = ziplistPush(zl, value->ptr, sdslen(value->ptr), ZIPLIST_TAIL);
        }
        
        // 更新对象指针
        o->ptr = zl;

        // 释放临时对象
        decrRefCount(field);
        decrRefCount(value);

        // 检查在添加操作完成之后,是否需要将 ZIPLIST 编码转换成 HT 编码
        // #define REDIS_HASH_MAX_ZIPLIST_ENTRIES 512
        if (hashTypeLength(o) > server.hash_max_ziplist_entries)
            hashTypeConvert(o, REDIS_ENCODING_HT);

    // 添加到字典
    } else if (o->encoding == REDIS_ENCODING_HT) {

        // 添加或替换键值对到字典
        // 添加返回 1 ,替换返回 0
        if (dictReplace(o->ptr, field, value)) { /* Insert */
            incrRefCount(field);
        } else { /* Update */
            update = 1;
        }

        incrRefCount(value);
    } else {
        redisPanic("Unknown hash encoding");
    }

    // 更新/添加指示变量
    return update;
}

4.渐进式hash说明

dict中ht[2]中有两个hash表, 我们第一次存储数据的数据时, ht[0]会创建一个最小为4的hash表, 一旦ht[0]中的size和used相等, 则dict中会在ht[1]创建一个size*2大小的hash表, 此时并不会直接将ht[0]中的数据copy进ht[0]中, 执行的是渐进式rehash, 即在以后的操作(find, set, get等)中慢慢的copy进去, 以后新添加的元素会添加进ht[0], 因此在ht[1]被占满的时候定能确保ht[0]中所有的数据全部copy到ht[1]中.

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ourroad/p/4891648.html
https://www.jianshu.com/p/8299aea62ab8 (redis hash底层数据结构)
https://www.cnblogs.com/ourroad/p/4896387.html (Redis之ziplist数据结构)

  • 6
    点赞
  • 3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