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蒙,欢迎来到猛将潜意识,带你运用潜意识快速成长,重塑人生!
潜意识有猛将,人生再无阻挡!
每日一省写作269/1000天
任正非,任老这位被誉为中国企业家典范的传奇人物,曾坦言:
“为了成就华为,我舍弃了许多个人情感与时间。”
从创业之初,他抛弃了安稳的生活,毅然决然投入到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战场;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他多次选择舍弃短期利益,坚持长期战略,这才成就了华为如今的国际地位。
这并非个例。纵观历史,每个成就卓著的人,都懂得在关键时刻做出取舍:
- 乔布斯
削减90%的产品线,专注核心,重塑苹果辉煌;
- 王阳明
舍弃功名执念,悟道龙场,创立心学巅峰;
- 贝索斯
放弃华尔街高薪,投身创业,缔造亚马逊奇迹;
- 季羡林
远离名利场,专注学术,成就国学大师地位;
- 邓小平
放下个人恩怨,聚焦改革,开创现代化中国。
他们深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取舍之间的智慧,恰是决定人生高度的关键。
为什么“取舍”如此重要?
人生本质是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时间、精力、注意力,每一样都不是无限的。而现代社会的特征是“信息过载”与“选择焦虑”,这让许多人陷入“什么都想要”的困局。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
同时追求事业与家庭的平衡,最后两头不讨好;
-
想要在朋友圈展示多才多艺,结果每一项都浅尝辄止;
-
想要享受时间自由,却不愿放弃稳定的工作。
这些困境的根源,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舍不得。因为“放弃”意味着对自己负责,意味着承认一部分梦想将永远成为泡影。这种心理压力,阻碍了我们从混乱中突围。
取舍背后的哲学智慧
《道德经》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本意是说:学习的过程通常是不断累积知识、技能与经验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增加”来武装自己,提升能力;修道的过程恰恰相反,它不是积累外在的知识,而是不断舍弃内心的杂念、执着与欲望,简化生活,返璞归真;不断减去内心的执着和干预,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顺应自然的法则,而不再强求人为的控制或追求。
所以,人生真正的进步,不是通过累积更多,而是不断精简和聚焦的过程。
取与舍的哲学法则:
-
舍短期,取长期
马斯克的特斯拉多次面临财务危机,但他坚持研发电动车核心技术,最终取得商业成功。 -
舍表面,取本质
《孙子兵法》提到,最高明的战争策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背后是对力量本质的洞察。 -
舍幻想,取行动
无数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幻想反而降低行动力。
如何练习“取舍”的智慧?
掌握取舍之道,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需要刻意练习的能力。以下是具体步骤:
1. 定义“真正重要”的目标
问自己:“如果必须在这件事上投入生命的最后一周时间,我会怎么选择?”
这种极端假设能够逼迫我们关注核心目标。
2. 建立优先级体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四象限原则”:
将所有事务分为紧急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和不紧急不重要四类。
聚焦于“不紧急但重要”的长期事项。
3. 勇敢说“不”
每一次选择背后都意味着放弃,重要的是对诱惑保持定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提前设定规则来培养。
例如:明确每周只专注一个核心目标。
4. 学会舍得小胜利
有时候,我们会沉迷于短暂的成就感,而忘记了更高的目标。
例如:过度追求社交媒体点赞可能阻碍深度思考。舍弃这些短期快感,换取真正的成长。
取舍的收获与挑战
通过正确的取舍,你将获得以下回报:
- 深度的专注力:
比起分散注意力,聚焦能够让你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 内心的自由感:
:不再被琐碎事务和多余选择绑架,人生变得更加轻松;
- 持久的成就感:
长期坚持正确的选择,让你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影响力的人。
然而,取舍也意味着承担孤独与压力。当你拒绝短期诱惑时,可能会失去一部分人际关系或短暂的成就感。但正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真正长久的价值,总是在舍得的过程中浮现。
人生不过“取舍”二字。
每一次选择,都是在用“舍”铺就“取”的道路。
选择正确的“取”,意味着拥有真正想要的人生;
选择智慧的“舍”,意味着告别不必要的负累。
愿你能成为自己的舵手,舍掉无用的航道,驶向生命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