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S232、RS422、RS485、uart、spi、iic、can、usb、以太网接口、蓝牙、wi-fi
RS232
数据线数量:一般使用 3 根线,即发送线(TXD)、接收线(RXD)和地线(GND)。
主从关系:通常用于点对点通信,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主从关系,通信双方可以平等地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
单工全双工:一般为全双工通信,可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
使用场景:适用于短距离、低速率的通信场景,如计算机与本地的调制解调器、打印机、串口鼠标等设备之间的连接,也常用于设备的本地调试和配置。
最大距离:最大传输距离约为 15 米。
数据传输能力:支持的传输速率较低,通常最高为 115.2kbps,但也有资料显示可达到更高速率如 1Mbps,但这会影响通信距离。
信号电压:使用负电压(-12V 到 - 3V)表示逻辑 “1”,正电压(+3V 到 + 12V)表示逻辑 “0”。
RS422
数据线数量:有 4 根信号线,分别是发送正(T+)、发送负(T-)、接收正(R+)、接收负(R-),通常还会有一根地线。
主从关系:支持点对多的主从通信,即一个主设备(Master),其余为从设备(Slave),从设备之间不能直接通信。
单工全双工:为全双工通信,发送和接收通道相互独立,可同时进行双向数据传输。
使用场景:适用于长距离、高速率、多点通信的场合,常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主站与从站之间的通信,如 PLC 与远程 I/O 模块、智能传感器之间的通信,也用于安防监控系统中摄像头与控制中心的通信等。
最大距离:最大传输距离约为 1200 米。
数据传输能力:传输速率较高,通常最高为 10Mbps,但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成反比,在 100Kb/S 的传输速率下,才可以达到最大的通信距离。
信号电压:发送端数据 “1” 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 + 2V 至 + 6V 表示,数据 “0” 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 - 2V 至 - 6V 表示;接收端当两条线之间的电压差大于 + 200mV 时,识别为逻辑 “1”,小于 - 200mV 时,识别为逻辑 “0”。
RS485
数据线数量:通常有 2 根数据线,分别为 A 线和 B 线,也常配有一根地线。
主从关系:一般采用主从通信方式,即一个主机带多个从机。
单工全双工:默认是半双工通信,同一时刻只能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但通过特殊的硬件配置和通信协议也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
使用场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现场总线控制,如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中的远程抄表等,在需要多设备联网通信、长距离传输数据的场景中表现出色。
最大距离:最大传输距离约为 1200 米,采用特制电缆等措施可适当延长。
数据传输能力:支持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通常最高为 10Mbps,但速度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信号电压:发送端通常数据 “1” 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 + 2V 至 + 6V 表示,数据 “0” 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 - 2V 至 - 6V 表示;接收端 A 线相对于 B 线的电压大于 + 200mV 为逻辑 “1”,小于 - 200mV 为逻辑 “0”。
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
数据线数量:通常 2 根,发送线(TX)、接收线(RX),常搭配地线(GND)共 3 根线。
主从关系:常用于点对点通信,无严格主从关系,双方可平等收发。
单工全双工:全双工通信,可同时收发数据。
使用场景:常作为调试接口,用于连接串口通信模块、GPS 模块等,也用于一个电路板上不同芯片间通信。
最大距离:一般较短,TTL 电平下通常在 1 米以内。
数据传输能力:数据传输速度可调,常见波特率有 4800、9600、115200 等。
信号电压:一般使用 TTL 电平,高电平表示逻辑 “1”,低电平表示逻辑 “0”,不同芯片的电平标准略有差异,一般高电平为 3.3V 或 5V,低电平为 0V。
SPI(串行外设接口)
数据线数量:4 根,主出从入(MOSI)、主入从出(MISO)、时钟线(SCLK)、片选线(SS)。
主从关系:有严格的主从关系,一个主设备可连接多个从设备,从设备间一般不直接通信。
单工全双工:全双工通信,数据可同时双向传输。
使用场景:用于连接 Flash 存储器、显示屏、传感器模块等,如 MCU 与外置 Flash 芯片通信。
最大距离:一般是数米。
数据传输能力:传输速度较高,可达数十 MHz。
信号电压:根据使用的芯片和电路设计,一般为 3.3V 或 5V 的 TTL 电平,高电平表示逻辑 “1”,低电平表示逻辑 “0”。
I²C(集成电路总线)
数据线数量:2 根,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
主从关系:支持多主多从,总线上多个设备可为主设备或从设备。
单工全双工:一般认为是半双工,同一时刻数据单向传输,但主机可切换传输方向。
使用场景:用于连接温湿度传感器、EEPROM、实时钟(RTC)等低速设备。
最大距离:1 米到几米。
数据传输能力:速度通常在 100kHz 到 1MHz 之间。
信号电压:常用 3.3V 或 5V 电平,高电平表示逻辑 “1”,低电平表示逻辑 “0”,通过上拉电阻实现。
CAN(控制器局域网络)
数据线数量:2 根,CAN_High 和 CAN_Low 差分信号线。
主从关系:多主模式,网络上多个节点地位平等,都可在合适时机发送数据。
单工全双工:一般为半双工,某些情况下可通过特殊设计实现全双工。
使用场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对可靠性要求高的领域。
最大距离:可达 40 米(速率较低时),速率为 1Mbps 时,距离可达数十米。
数据传输能力:最高可达 1Mbps。
信号电压:显性电平表示逻辑 “0”,CAN_High 为 3.5V 左右,CAN_Low 为 1.5V 左右;隐性电平表示逻辑 “1”,CAN_High 和 CAN_Low 均为 2.5V 左右。
USB(通用串行总线)
数据线数量:4 根,两根电源线(VCC 和 GND),两根数据线(D + 和 D-)用于数据传输。
主从关系:有主从关系,主机控制数据传输,管理总线上的设备。
单工全双工:支持全双工通信,可同时双向传输数据。
使用场景:用于连接键盘、鼠标、存储设备、打印机等外部设备。
最大距离:一般 USB2.0 规范下,使用普通线缆时不超过 5 米,通过扩展器等可延长。
数据传输能力:USB1.1 速度为 1.5Mbps 和 12Mbps;USB2.0 最高达 480Mbps;USB3.0 及以上速度更高,可达数 Gbps。
信号电压:D + 和 D - 采用差分信号,通过不同的电压差表示逻辑 “0” 和 “1”,VCC 通常为 5V,也有 3.3V 等其他电压。
以太网接口
数据线数量:常见的 RJ45 接口有 8 根线,一般使用其中 4 根用于数据传输,即发送数据的 TX+、TX - 和接收数据的 RX+、RX-。
主从关系:在局域网中无严格主从关系,设备地位平等,通过网络协议进行数据交互。
单工全双工:支持全双工通信,可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使用场景:用于网络摄像头、工业控制系统、物联网设备等连接局域网或广域网。
最大距离:使用普通网线一般不超过 100 米,通过光纤等可传输更远距离。
数据传输能力:常见速率有 10Mbps、100Mbps、1Gbps 甚至更高。
信号电压: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或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通过电平变化表示数据,一般使用 3.3V 或 2.5V 等 TTL 电平。
蓝牙
数据线数量:无线通信,无传统意义上的数据线。
主从关系:支持点对点和点对多点通信,在连接时会有主设备和从设备之分。
单工全双工:支持全双工通信,可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使用场景:用于无线耳机、智能手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场景。
最大距离:一般分为 Class1 可达 100 米;Class2 约 10 米;Class3 约 1 米。
数据传输能力:传输速率可达数 Mbps,蓝牙 5.0 及以上版本速度更快。
信号电压:蓝牙模块工作电压一般为 2.7V-3.6V 等,通过射频信号传输数据。
Wi-Fi
数据线数量:无线通信,无传统意义上的数据线。
主从关系:在无线网络中,AP(接入点)可看作主设备,连接的终端设备为从设备,但通信较为灵活。
单工全双工:支持全双工通信,可同时收发数据。
使用场景:用于智能家居设备、无线摄像头、物联网网关等连接互联网或组建无线局域网。
最大距离:室内一般覆盖范围在几十米,室外空旷环境可达数百米。
数据传输能力:传输速率从几十 Mbps 到数 Gbps 不等,取决于标准和频段等因素。
信号电压:Wi-Fi 模块工作电压一般为 3.3V 等,通过射频信号传输数据
二、以下是不同嵌入式通信接口适用场景及传输速率总结:
UART
适用场景:常用于连接串口通信模块、GPS 模块、传感器等,也作为电路板上不同芯片间通信及调试接口。
传输速率:常见波特率有 4800、9600、115200 等,可达数 Mbps。
SPI
适用场景:用于连接 Flash 存储器、显示屏、传感器模块等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高的设备。
传输速率:通常可达几百 Kbps 到几十 Mbps。
I²C
适用场景:适用于连接温湿度传感器、EEPROM、实时钟(RTC)等低速设备。
传输速率:通常在 100kHz 到 1MHz 之间。
CAN
适用场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对可靠性要求高的领域。
传输速率:最高可达 1Mbps。
USB
适用场景:用于连接键盘、鼠标、存储设备、打印机、摄像头等外部设备。
传输速率:USB1.1 为 1.5Mbps 和 12Mbps;USB2.0 最高达 480Mbps;USB3.0 及以上可达数 Gbps。
以太网接口
适用场景:用于网络摄像头、工业控制系统、物联网设备等需要连接局域网或广域网的场景。
传输速率:常见有 10Mbps、100Mbps、1Gbps 甚至更高。
蓝牙
适用场景:用于无线耳机、智能手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场景。
传输速率:可达数 Mbps,蓝牙 5.0 及以上版本速度更快。
Wi-Fi
适用场景:用于智能家居设备、无线摄像头、物联网网关等连接互联网或组建无线局域网。
传输速率:传输速率从几十 Mbps 到数 Gbps 不等。
三、使用的电信号区别:
使用差分信号的接口
RS - 422:
发送端数据 “1” 以两线间(T + 和 T -)的电压差为 +2V 至 +6V 表示,数据 “0” 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 - 2V 至 - 6V 表示。
接收端当两条线(R + 和 R -)之间的电压差大于 +200mV 时,识别为逻辑 “1”,小于 - 200mV 时,识别为逻辑 “0”。
RS - 485:
发送端数据 “1” 以 A 线和 B 线间的电压差为 +2V 至 +6V 表示,数据 “0” 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 - 2V 至 - 6V 表示。
接收端 A 线相对于 B 线的电压大于 +200mV 为逻辑 “1”,小于 - 200mV 为逻辑 “0”。
CAN:使用差分信号传输数据。逻辑 1 时,两根信号线(CAN_H 和 CAN_L)的电压差在 +2V~+6V 之间;逻辑 0 时,电压差在 - 6V~ - 2V 之间。
以太网接口:传统的 10/100Mbps 以太网接口使用的是差分信号,电平范围通常在 - 2 到 +2 伏特之间,逻辑 “0” 大约在 +0.8 到 +2 伏特,逻辑 “1” 大约在 - 0.8 到 - 2 伏特。千兆以太网使用更复杂的信号编码,但也是基于差分信号。
使用 TTL 电平的接口
UART:一般使用 TTL 电平,高电平表示逻辑 “1”,低电平表示逻辑 “0”。不同芯片的电平标准略有差异,通常高电平为 3.3V 或 5V,低电平为 0V。
SPI:常使用 TTL 电平进行通信,一般高电平为 2.7V 以上,低电平为 0.5V 以下。
I²C:可以使用 TTL 电平,也可以使用其他电平标准,如 CMOS 电平。当使用 TTL 电平时,电平范围与常规 TTL 电平一致。
其他类型电平的接口
RS - 232:采用单端非差分信号,使用正负电压来表示逻辑状态。发送端逻辑 “1” 为 - 3V 到 - 15V 的负电压,逻辑 “0” 为 +3V 到 +15V 的正电压;接收端通常将低于 - 3V 的电压识别为逻辑 “1”,高于 +3V 的电压识别为逻辑 “0”。
USB:USB 2.0 接口的信号电平通常在 0 到 3.3 伏特之间,逻辑 “0” 大约在 3.1 到 3.3 伏特,逻辑 “1” 大约在 0 到 0.1 伏特;USB 3.0 接口逻辑 “0” 在 0.8 伏特以上,逻辑 “1” 在 0.4 伏特以下。
蓝牙:蓝牙模块一般使用 3.3V 或 5V 等单端电平工作,例如 HC - 05 蓝牙模块一般工作电压在 3.3V~6V。
Wi - Fi:Wi - Fi 模块一般使用 3.3V 或其他单端电平工作,具体根据不同的芯片和模块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