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题目名称:

基于压缩传感的探地雷达成像技术的研究

 

 

 

 

 

 

 

 

 

 

 

 

 

 

 

 

 

 

 

 

 

 

 

 

 

 

 

 

一、课题来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及研究意义、目的(附主要参考文献)

1.1 课题来源

数据的获取是实验研究的关键步骤,过去的几十年间传感系统获取数据的能力不断地得到增强,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不断增多。而在传统的采样过程中,为了避免信号失真,采样频率不得低于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依照奈奎斯特采样定律会导致海量采样数据,大大增加了存储和传输的代价,这无疑给信号处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相应的硬件设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寻找新的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已成为一种必然,近几年诞生的压缩传感(Compressive SensingCS)理论是一个充分利用信号稀疏性或可压缩性的全新信号采集、编解码理论。该理论表明当信号具有稀疏性或可压缩性时,通过采集少量的信号投影值就可实现信号准确或近似重构。压缩传感理论为数据采集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低成本数码相机音频、医学成像、雷达成像和图像重建、天文学观测(图像本身就稀疏,例如天空的星星)、军事侦查(用很简易的摄像机随机记录场景可以完全重构军事地图)、资源探测、信道编码等高、精、尖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很有意义,应用前景也非常广泛。

探地雷达是一种有效的浅层隐藏目标探测技术,利用电磁波在媒质电磁特性不连续处产生的反射和散射实现非金属覆盖区域中目标的成像探测在工程地质勘探方面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它的高分辨率和地下目标快速成像技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国内投入使用的探地雷达几乎全部是从国外进口的。因此研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地雷达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从事探地雷达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就在于如何使探地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并对接收的回波信号进行处理,以改善数据质量,为进一步的地质解释提供清晰的探地雷达回波剖面图,从而使我们能够方便地观测、识别地下目标物体。

由于探地雷达信号具有很好的稀疏性,可以很好的满足压缩传感的条件,因此将压缩传感技术运用在探地雷达图像数据获取上,可以解决海量数据采集和存储问题,能显著降低图像处理的计算量。此外还可以省去雷达接收端的脉冲压缩匹配滤波器,降低接收端对模数转换器件带宽的要求。设计重点由传统的设计昂贵的接收端硬件转化为设计新颖的信号恢复算法,从而简化雷达成像系统。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压缩传感理论是应用数学与信号处理领域中一个非常新的研究方向,自从2006 年起有正式论文发表之后,迅速引起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该领域的先驱者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Terence Tao、加州理工大学的Emmanuel Candès、斯坦福大学的David Donoho、以及莱斯大学的Richard Baraniuk 等。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则刚刚起步,发表论文甚少,但中科院电子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燕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的一些研究组已经开始着手研究。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奠基性的工作有,TaoCandèsDonoho 等人已经构建了压缩传感的理论框架,给出传感矩阵Φ 须满足的充分条件,即一致不确定性原理(Uniform Uncertainty PrincipleUUP);传感矩阵的行数M 与信号稀疏度K 之间须满足M K *log(N) 等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5-8]。除此之外,也有许多关于解决该理论中具体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传感矩阵与重构算法两个大的方面。关于传感矩阵的研究,目前选用的矩阵是随机的,如高斯矩阵或贝努利矩阵等[9-12]。如何构造确定的(非随机的)传感矩阵是目前该领域中的一个公开问题。DeVore 利用多项式构造方法获得满足UUP 特性的矩阵,但只针对稀疏度K 较小的情况成立[13],该问题还远没有得到解决。在信号重构方面,有大量文献将最优化方法和匹配跟踪方法引入该问题中进行求解[14-17],但缺乏对算法收敛性与稳定性的讨论。在硬件实现上,Rice 大学的Baraniuk 教授等研制出单像素相机[18]A/I 转换器[19-21],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眼球。随后也有一些硬件方面的相继报道,例如,麻省理工学院Wald 教授等人研制出MRI RF脉冲设备[22],麻省理工学院Freeman 教授等人研制出编码孔径相机[23],伊利诺伊州立大学Milenkovic 等人研制出DNA 微阵列传感器[24]等等,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压缩传感矩阵判别理论,除Rice 大学的单像素相机(硬件成本昂贵,重建算法效率低下)外,其它硬件均缺乏严格的理论分析。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压缩传感在理论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将之投入到实际应用当中,如信息、医学等学科[25-36]

探地雷达技术在国外起步较早。德国人Hulsmcyer1904年首次尝试用电磁波信号来探测远距离地面物体。1910年,LcimbachLowy在德国专利中提出了利用电磁波来探测埋藏物体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高速脉冲形成技术、取样接收技术及汁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探地雷达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地下浅层目标探测得以实现,国外开始出现各种形式的实验性雷达,美、日、加拿大等国有几家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产品,探测深度可达50多米,分辨率达厘米级。美国陆军已开始实施代号为FCSMDN(Future Combat System Mine Detection and Neutralization)的研究计划,在1996年至2006年问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制有效的反坦克塑性地雷探测装置,并已经研制出一些演示系统,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攻关。这一项目中研制的探地雷达系统包括马可尼(Marconi)公司的手持和车载下视探地雷达、SRIInternational的前视探地雷达、Mirage Systems开发的用于直升机的三维合成孔径探地雷达和PSI的车载下视合成孔径探地雷达。为克服传统脉冲雷达的缺陷,这些系统普遍使用步进频率雷达而且具有合成孔径成像能力。欧洲联合科研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er)也开展了地雷探测技术的研究,并且建立地雷信号数据库,该数据库搜集了多种类型探地雷达的大量实测数据。

国内对探地雷达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产品在分辨率、使用方便性、对雷达信号成像和图像解释技术等方面与国外产品存在差距,但是由于不断引

  • 2
    点赞
  • 3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研究题目:基于ARM单片机的智能小车循迹避障研究设计 研究背景和意义:智能小车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其中循迹避障是智能小车常用的功能之一。现有的循迹避障技术存在着传感器灵敏度不高、鲁棒性差、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更加精细的设计和优化算法来提高智能小车的循迹避障能力。本研究旨在基于ARM单片机,开发出一种高效、稳定的智能小车循迹避障系统。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研究: 1. 硬件设计:根据循迹避障的需求,设计硬件电路,包括传感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控制模块等。其中,传感器模块需要能够准确地检测环境中的障碍物和循迹线路,电机驱动模块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控制信号,控制模块需要能够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保证智能小车在运行过程中能够稳定地避开障碍物和沿着预定的路线行驶。 2. 软件设计:通过ARM单片机的编程,实现智能小车循迹避障算法的优化,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响应速度。在软件设计中,将采用PID控制算法,对小车的运动进行控制,同时将优化传感器数据的处理算法,以提高循迹和避障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调研和准备工作(2个月) 1. 研究现有循迹避障技术的优缺点; 2.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电机驱动模块; 3. 准备ARM单片机的开发环境。 第二阶段:硬件设计和调试(4个月) 1. 根据需求设计电路原理图和PCB布局图; 2. 制作电路板和进行相关元器件的调试; 3. 对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 第三阶段:软件设计和调试(4个月) 1. 开发ARM单片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