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
(1)物理层
- 集线器、中继器
(2)数据链路层----帧
- 将网络层传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
- 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传送,差错控制
- SDLC/HDLC/PPP/STP/帧中继
- 点到点通信(主机到主机)
按照图,接收网络层的数据单元+头+尾à帧,把整个帧交给物理层,物理层按照一个比特一个比特的传输。
- 数据链路层,解决的是物理链路直接相连的两个相连结点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帧作为数据单位传输的,逻辑上的。
- 物理寻址,在数据链路层增加一个地址,在数据链路层而不是物理层。在帧头中增加发送端/接收端的物理地址,标识数据帧的发送端和接收端。
问:数据链路层解决的是物理层链路直接相连的,两个相连节点之间的传输,既然是相连的发出去,相邻节点就能接收,干嘛还要个地址呢?
所有通信主机都链接在一个链路上,广播通信方式。一个主机发送数据其他相邻的主机都能接收到。比如20物理地址的主机发送数据,这条链路上的主机都能收到,但是有时候不是其他主机需要的数据。无法保证正确的主机接收。
(3)网络层----数据报
- IP/IPX/ARP/RARP协议
- 分组,不同主机通信
- 路由选择
(4)传输层----TCP/UDP
- 报文段TCP、用户数据报UDP
- 端到端(主机两个进程间)
(5)会话层
- 不同主机各进程间的会话,建立同步SYN
(6)表示层
- 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 数据压缩、加密、解密
(7)应用层
- FTP文件传送、SMTP邮件传输、万维网HTTP
TCP/IP模型
- 网络接口层
- 网际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