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了阿里研究院的《互联网+:从IT到DT》一直没有机会读过。今天逛书店的时候偶然发现,买了回来。按照读者的评价,这本书应该是视野很开阔的。
嗯,现在比较忙,这本书只能看3天,稍有遗憾吧。不过想想老师说的也对,程序员都是追求完美的,但是完美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管怎样,还是在有限的资源中取得最好的成绩吧,加油。
几位大佬的序言
马云:从IT到DT
互联网+是互联网企业的生存之路
如果一个行业中的公司常常不能活着超过3年,那这个行业永远无法成为主流,永远不可能深深根植于社会经济。
我一直觉着互联网就是个新兴行业,是挺“高大上”的行业。马云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他的胸怀,是把互联网真正做大,做强,做成像电力那样的基础设施。这种思路我是从没有想过的。
互联网必须找到那个缺失的部分。这个缺失的部分就是鼠标和土地、水泥携手合作,找到一个方法让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能够结合。只有“互联网+”,互联网公司才能活下来,才能开心的活30年。
DT(数据技术)时代即将到来
IT科技和数字科技,这不仅仅是不同的技术,而是人们思考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待这个世界方式的不同。
IT时代是方便自己控制和管理,“信息”是一种权利。而DT时代是利他、激发大众活力为主,DT是一个数据更充分流动的时代,会更加透明、利他;正注重责任和体验。
嗯,我觉得IT时代就是大家开发管理系统,来辅助执行业务。DT则更加注重利用数据,帮助我们决策,告诉我们没有注意到的,让我们更好的生活。
曾鸣:互联网的“器”与“道”
曾老师的这篇序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主要谈了当前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
一个观点
当前传统企业在强调自身优势的时候,常提到的一个观点是“互联网是工具,商业/金融的本质不会变”,言下之意是我们对商业 / 金融的本质理解的很透彻,只要把互联网这个工具用好,未来还是我们的。
曾老师明显是不同意这个观点的了,看他后面怎么反驳。
技术与商业是无法分割的一体
要把互联网这个工具用好,就必须理解互联网思维。这是互联网的本质。“分布式”既是互联网技术的基本架构特征,也是未来商业的基本模式。
最前沿的技术和最创新的商业模式往往是共同前进的。
然后举了淘宝、谷歌的成功来论证这一观点。
一个“引进”互联网工具的企业,基本没有可能接触到技术的前沿,而且引进的技术优势能发挥多少也是问题,要如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呢?
反驳1:你们用不好互联网这个工具的。(笑)
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会挑战当前的观念
首先举了汽车取代马车的例子,说明在“交通的本质没有变”的情况下我们所能感知的一切基本都被颠覆了。
然后,说了下面一段:
当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让一切在线,甚至虚拟和现实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观念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时候空谈“商业 / 金融的本质不会变”,只会让自己更加被动。努力理解互联网将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的本质变化,从而在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远比仅仅把它当做工具要重要的多。
反驳2:你们所谓的本质是会变的。唉,厉害,服。
最后一句话我很喜欢,再重复一次:努力理解互联网将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的本质变化,从而在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远比仅仅把它当做工具要重要的多。
这几篇序在我看来都是非常精彩的,不愧是业界大佬。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远,要不断学习总结,开阔自己的眼界,一路前行。
徐子沛:传统企业如何转型:一切业务数据化
数据化是企业的秘诀
徐老师第一个观点以电商为例,对比了电商和传统商家的区别,提出业务数据化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数据可以洞见未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徐老师认为,随着数据化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历史也可以数据化,这样人类可以分析过去,从而把握 未来
陈有刚:“互联网+”于中国发展的比较优势
这篇说实话没怎么看懂,谈的都是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记下几个小标题吧。
- 从劳动力成本优势到创造了成本优势
- 市场经济软基础建设的加速器
- 企业需要回归价值本源
- 着力以客户资源为基础的创新
-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平衡
李纲:“互联网+”激发传统产业新产能
互联网+推动GDP增长
互联网+会让传统企业如虎添翼,大大推动中国经济有质量的发展。
变革正在发生
支付、购物、视听出行4大领域的传统行业壁垒已被打破。
不是颠覆,而是老树抽新枝
“互联网 + 传统企业”是利用新的数字化手段优化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给消费者、可以以及企业自身创造增量价值。
未来商业化的两个特点
- 整体的平台化
- 个体的专业化
第1章
这一章主要讲了互联网+的连接作用,融合作用。还有就是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和传统行业的衰落(百度广告营收超过央视)。
另外还强调了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进行“互联网+”的必要性。
第2章
看完这章觉得阿里云好牛逼啊,哈哈。不过我自己也是阿里云的用户嘛,感觉确实不错。
第3章
这章主要着眼小处,介绍了几个小企业、个人的“大数据先锋”,大数据让他们占得先机。
第4章
这章主要说了下面几点:
- 企业间的合作正从线性流程线性合作转变成非线性流程非线性合作
- 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只占企业数据的很小一部分,随着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产生,结构化的数据已经不能被用于企业的BI
- 线性的流程并不适合于每个企业,对有些企业来说是一种削足适履
- 企业间的大规模合作已经在数据流动的冲击下逐渐形成
- 除了企业以外的各种组织也会逐渐进行大规模的合作
第5章
这章主要阐述了C2B。C2B简单来说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企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每个顾客提供精准、符合客户需要的服务。
同时客户也参与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选择、定制等方式来给出自己的喜好。
还举了几个定制服务、化妆品、车和家具的例子。
第6章
这章感觉是曾鸣老师写的。主要描述了传统的管理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迎来的挑战以及一些企业通过分布式自主决策的管理改革取得成功的例子,也符合曾老师在序言中的观点:
最前沿的技术和最创新的商业模式往往是共同前进的。
感觉这章还是挺有意思的。
第7章
这章主要强调“聚合”。消费者直接聚合起来,形成一个个的部落。这些部落正是企业提供C2B服务的基础。
而互联网中的“聚合”,包括新浪是对新闻的聚合,百度、谷歌是对信息的聚合,淘宝、京东是对卖家的聚合。这些聚合关系都产生的巨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