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笔记(1)

第一章 人际关系的构成

  • 人类需要和其他人接触,对此我们往往认识不足。人类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如果剥夺了和他人的紧密接触,这会令人很痛苦,人类社会属性的核心部分正是对亲密关系的需要。归属需要是人类长期演化的产物。
  • 亲密关系是什么?亲密关系和泛泛之交至少在六个方面存在程度差异
    • 了解(knowledge)。熟知彼此的经历、爱好、情感和心愿
    • 关心(care)
    • 相互依赖性(interdependence)。伴侣对彼此需要的程度和影响对方的程度
    • 相互一致性(mutuality)。认同双方在生活上的融合,自称为“我们”,而不是“我”和“他/她”。事实上,这种称谓上的变化(从“我”到“我们”),常常标志着人际关系发展到了微妙而又意义重大的阶段,此时新伙伴刚刚认识到彼此间产生了依恋
    • 信任(trust)
    • 承诺(commitment)
  • 那些朋友和爱人都很少的人,比有充满关爱的亲密伴侣的人死亡率高得多。一项经历9年的大规模纵向研究发现,缺乏亲密关系的人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3倍
  • 个人主义支持自我表现,重视个人成就,使得我们期望从亲密关系中获得比上一辈更多的东西——更多的快乐和享受,更少的麻烦与付出,只要对婚姻不满意,就会理直气壮地结束夫妻关系,重新追求满意地亲密关系。集体主义下人们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更紧密,离婚率更低。
  • 影响人际关系规范更重要的因素是特定文化下青年男女的相对数量,描述指标是性别性别比率(男比女)。高性别比率下倾向支持传统的两性性别角色,即男主外女主内。低性别比率的社会倾向颠覆传统,鼓励女性独立,强调女性权利。人际关系专家认为,这种文化波动并非偶然,社会规范的演变总是要满足那些掌握经济、政治和法律权利的强势人群的利益。
  • 我们对人际关系的期望和接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地区标准。
  • 人际关系还受到个体经历和经验的影响。最好的例子就是对依恋类型的影响。
    • 婴儿哭喊时能得到及时照料,就会觉得他人可以信任,从别人那里获得安全和友善。结果,这些儿童就发展出安全型(secure)依恋
    • 如果大人对孩子的照料无法预测且不持续,有时热情关注,有时焦急烦躁或根本不出现,这些孩子就会对他人产生焦虑复杂的情感,这种依恋类型就是焦虑-矛盾型痴迷型)。与他人的关系变得紧张和过分依赖,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分贪求。
    • 照料者在关照孩子时带着拒绝或者敌对的态度勉强为之,孩子就会认为他人是靠不住的,因而在他人的关系上畏缩不前,表现出回避型(avoidant)依恋
      • 恐惧型的人因为害怕被拒绝而极力避免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虽然他们希望有人喜欢自己,但更担心因此离不开别人
      • 疏离型的人认为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得不偿失,拒绝与他人相互依赖,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自力更生,也不在乎他人是否喜欢自己
  • 现在普遍认为可以在两个维度上区分这四种依恋类型:回避亲密(avoidance of intimacy)和忧虑被弃(anxiety about abandonment)。回避亲密的程度表示人们在亲密关系中是感到舒心和轻松或是感到烦躁不安;忧虑被弃的人害怕他人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而远离自己。但是注意,这两个维度是连续变化的,四种类型之间没有非常明显的界限分割。

img

  • 依恋类型会随着个体经历发生变化。例如,安全型的人经历刻骨铭心的分手以后可能变成痴迷型。

  • 个体差异也会影响亲密伴侣的行为

    • 性别差异。源自身体的两性生物性差异,但男女之间的共通性远大于差异性

    • 性认同差异。由文化和教育引起的两性在社会性和心理性上的差异,或者叫社会性别,例如一般认为男性应该自信、独立、果敢、能干、好强,具有“男子气”,女性应该更温柔、体贴、友善、敏感,具有“女人味”。存在一部分人,他们同时拥有传统上认为应该属于男性和女性的特质,称为双性化。男子气通常与**工具性(instrumental)特质有关,女人味通常与表达性(expressive)**特质有关。两种特性应该被看作两种能力,男性或者女性都能够掌握,并且通常来说同时具有工具性和表达性的人,更受异性喜欢,在工作和生活上更加游刃有余。理想的夫妻他们的工具性和表达性通常都很高。

    • 人格差异。五大人格特质,开放性,外倾性,尽责性,宜人性,神经质。神经质的人婚姻通常不幸福。人格特质比较稳定,长期也只会缓慢的变化。

    • 自尊差异。对自我的评价构成了自尊,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如果他人不喜欢我们,我们要喜欢自己非常困难,如果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足够的接纳和欣赏,长期处在低自尊的人就会形成负面的自我评价。低自尊的人有时低估伴侣对他们的爱,以致损害亲密关系,他们很难相信伴侣会深深地爱着自己,结果他们往往对持续的爱情不乐观。

      我们依赖他人时总要冒很大风险,虽然亲密关系让人享受到支持和关心,但如果发现伴侣不值得信赖,也会让我们容易感受到背叛和拒绝。高自尊的人对伴侣给自己的爱充满信心,出现问题时也能拉近与伴侣地距离;低自尊的人持续的怀疑伴侣对自己的关心和信赖,一般关系变糟就从伴侣身边离去。我们都需要在与他人联系和自我保护之间保持平衡,低自尊的人总把他们的自尊心放在亲密关系之上。

  •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来自于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并影响这人际关系的后续发展。

  • 人类本性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演化心理学有三个基本假设

    • 性选择。性选择意味着能更成功地繁殖后代的优势
    • 两性之所以存在差异,只是因为某种程度上他们在过去面临着不同的繁殖困境:一年内男性与100名女性发生性关系,他可能是100个孩子的父亲。一年内女性与100名男性发生性关系,只能生育1个小孩。男女双方在生养孩子上的养育投入的生物学差别引起了男女双方在选择配偶时进化出不同的策略。那些认真挑选配偶的女性祖先繁殖更为成功(有更多的孩子存活下来),男性则与之相反,追求和利用每次交配机会的男性祖先繁殖更为成功(更多的自己的后代)。因此女性选择男性伴侣谨慎得多,要求伴侣聪明、友善、有名望、性情稳定,男性则不那么苛刻,女性也不像男性那样对随便、不忠诚性行为感兴趣。
    • 文化影响决定了演化形成的行为模式是否具有适应性(?)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rbone1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