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 AI 和 Web3 领域发生了两件“大”事,两件事都具有指标意义,但在媒体上其意义都被大量的八卦细节给掩埋了。
其实看待任何重大事件,都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视角。第一是娱乐的视角,在新闻事件中找乐子。如果是本着这个目的,那么就要带着显微镜,了解的细节越多越好,因为细节多了,密度大了,八卦点才多,才能趣味盎然。另一个视角则是宏观的,主要是根据事件判断行业乃至世界的趋势,思考这些趋势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主要是指导决策的。如果是这个目的,那就要带好望远镜,不要选错镜头。只有将各种琐碎细节省略掉,大尺度下的模式才会呈现出来,才能够识别趋势,进而帮助自己做出选择和决策。
两种视角并无高下之分,娱乐也很重要,尤其是在熊市周期,当你无力反抗的时候,主动享受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你的目的就是要做决策,那么事情越大,越是宜粗不宜细。不要老想着解密猎奇,那些八卦细节跟你没什么关系。要思考 100 年之后的中学历史课本会怎么写今天的事,思考这些事与哪些历史桥段形成了押韵,这样才能够发现趋势。
很可惜现实世界中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个道理,一味迷信“见微知著”,以为知道的细节越多越好,其实是高估了自己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南辕北辙了。
我不是 AI 方面的专家,但是就拿 OpenAI 的内乱来说,其实奥特曼的进进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