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 ==,equals以及hascode的区别

==

  • 基本数据类型:
    byte,short,char,int,long,float,double,boolean 他们之间的比较,应用双等号(==),比较的是他们的值
  • 引用类型(类、接口、数组)
    当他们用(==)进行比较的时候,比较的是他们在内存中的存放地址,所以,除非是同一个new出来的对象,他们的比较后的结果为true,否则比较后结果为false。
    对象是放在堆中的,栈中存放的是对象的引用(地址)。由此可见’==’是对栈中的值进行比较的。如果要比较堆中对象的内容是否相同,那么就要重写equals方法了
private static String TAG = "NKEqualsTest";
    public static void equals1(){
        int a1 = 11;
        int a2 = 11;

        Integer b1 = new Integer(11);
        Integer b2 = new Integer(11);
        Integer b3 = new Integer(127);

        Integer c1 = 127;
        Integer c2 = 127;

        Integer d1 = 128;
        Integer d2 = 128;

        Log.e(TAG, "a1 == a2 : " + (a1 == a2)); //比较常量类型的时候,就比较数值
        Log.e(TAG, "b1 == b2 : " + (b1 == b2)); //Integer是一个对象,比较包装类型(类,数组等)的时候,比较的是对象的地址
        Log.e(TAG, "a1 == b1 : " + (a1 == b1)); //通过new的方式产生的Integer会自动拆箱为int,所以为true
        Log.e(TAG, "b3 == c1 : " + (b3 == c1)); //对象的地址不同,所以结果为false
        Log.e(TAG, "c1 == c2 : " + (c1 == c2)); //看下方解析
        Log.e(TAG, "d1 == d2 : " + (d1 == d2));

        String s1 = "str";
        String s2 = "str";
        String str1 = new String("str");
        String str2 = new String("str");

        Log.e(TAG, "s1==s2:" + (s1 == s2));      //比较的两个都是资本类型,所以相等
        Log.e(TAG, "s1==str1:" + (s1 == str1));  //String不是自动拆箱,所以是不同
        Log.e(TAG, "str1==str2:" + (str1 == str2)); //不同的对象
    }

比较结果如下:

a1 == a2 : true
b1 == b2 : false
a1 == b1 : true
b3 == c1 : false

c1 == c2 : true
d1 == d2 : false

s1 == s2     : true
s1 == str1   : false
str1 == str2 : false

解析

  • 为什么c1 == c2 为:true
  • 为什么d1 == d2为: false

首先要了解一下:
Integer c1 = 127的编译过程。java在编译这句代码的时候,其实就是相当于:
Integer c1 = Integer.valueOf(127);以下是Integer.valueOf()的源码: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return new Integer(i);
}

IntegerCache.low = -128;
IntegerCache.high = 127;

也就是说:
* -128到127的数值会被缓存在IntegerCache中的,取出来的时候,都是在IntegerCache中读取的。所以c1 == c2 为ture
* 不是-128到127的数值,都是通过new Integer()得到的,所以的d1 == d2为false

* Equals*

Java8的API解释

equals方法在非空对象引用上实现等价关系:

  • 自反性 :对于任何非空的参考值x , x.equals(x)应该返回true 。
  • 对称性 :对于任何非空引用值x和y , x.equals(y)应该返回true当且仅当y.equals(x)回报true 。
  • 传递性 :对于任何非空引用值x , y和z ,如果x.equals(y)回报true个y.equals(z)回报true ,然后x.equals(z)应该返回true 。
  • 一致性 :对于任何非空引用值x和y ,多次调用x.equals(y)始终返回true或始终返回false ,没有设置中使用的信息equals比较上的对象被修改。对于任何非空的参考值x , x.equals(null)应该返回false 。该equals类方法Object实现对象上差别可能性最大的相等关系;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非空的参考值x和y ,当且仅当x和y引用相同的对象( x == y具有值true )时,该方法返回true 。

请注意,无论何时覆盖该方法,通常需要覆盖hashCode方法,以便维护hashCode方法的通用合同,该方法规定相等的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哈希码。

1. 默认情况(没有重写equals方法)

默认情况下,没有重写equals方法的就是调用Object中的equlas方法,Object的equlas方法源码如下: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his == obj);
}

也就是Object中的equals()方法中是通过 == 来比较的,而 == 中对于包装类型的比较,是比较其对象的地址是否相等,也就是是否引用了同一个对象。

2. 重写equals方法

那么就要根据具体的代码来确定equals方法的作用了,重写后一般都是通过对象的内容是否相等来判断对象是否相等。下面是String类对equals进行了重写: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anObject) {
        //如果== 是true,说明两个equals一定是相同
        if (this == anObject) {
            return true;
        }
        //查看是否是字符串类型,否则返回false
        if (anObject instanceof String) {
            String anotherString = (String) anObject;
            int n = length();
            //比较两个字符串长度是否相等,否者返回false
            if (n == anotherString.length()) {
                int i = 0;
                //在这里去比较字符串中的每一个字符是否相等
                while (n-- != 0) {
                    //一旦发现有一个字符串不同,则直接返回false
                    if (charAt(i) != anotherString.charAt(i))
                            return false;
                    i++;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从上面的String的equals()中看到String 比较的是两个字符串的内容是否相等,因为String重写了Object中的equals()方法

hasCode方法

hashCode()方法返回的就是一个数值,从方法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其目的是生成一个hash码。hash码的主要用途就是在对对象进行散列的时候作为key输入,据此很容易推断出,我们需要每个对象的hash码尽可能不同,这样才能保证散列的存取性能。事实上,Object类提供的默认实现确实保证每个对象的hash码不同(在对象的内存地址基础上经过特定算法返回一个hash码)。Java采用了哈希表的原理。哈希(Hash)实际上是个人名,由于他提出一哈希算法的概念,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 哈希算法也称为散列算法,是将数据依特定算法直接指定到一个地址上。初学者可以这样理解,hashCode方法实际上返回的就是对象存储的物理地址(实际可能并不是)。

散列函数,散列算法,哈希函数。
是一种从任何一种数据中创建小的数字“指纹”的方法。
散列函数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映射为较短的固定长度的二进制值,这个小的二进制值称为哈希值。好的散列函数在输入域中很少出现冲突
所有散列函数都有如下一个基本特性:
1:如果a=b,则h(a) = h(b)。
2:如果a!=b,则h(a)与h(b)可能得到相同的散列值。

Object 的hashCode方法的源码,是怎样得到hashCode的

public int hashCode() {
        return identityHashCode(this);
}

static int identityHashCode(Object obj) {
        int lockWord = obj.shadow$_monitor_;
        final int lockWordStateMask = 0xC0000000;  // Top 2 bits.
        final int lockWordStateHash = 0x80000000;  // Top 2 bits are value 2 (kStateHash).
        final int lockWordHashMask = 0x0FFFFFFF;  // Low 28 bits.
        if ((lockWord & lockWordStateMask) == lockWordStateHash) {
            return lockWord & lockWordHashMask;
        }
        return identityHashCodeNative(obj);
}

//最终是调用了底层的函数去生成hashCode
 @FastNative
 private static native int identityHashCodeNative(Object obj);
hashCode的作用

想要明白,必须要先知道Java中的集合。  
总的来说,Java中的集合(Collection)有两类,一类是List,再有一类是Set。前者集合内的元素是有序的,元素可以重复;后者元素无序,但元素不可重复。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了:要想保证元素不重复,可两个元素是否重复应该依据什么来判断呢?

这就是Object.equals方法了。但是,如果每增加一个元素就检查一次,那么当元素很多时,后添加到集合中的元素比较的次数就非常多了。也就是说,如果集合中现在已经有1000个元素,那么第1001个元素加入集合时,它就要调用1000次equals方法。这显然会大大降低效率。
于是,Java采用了哈希表的原理。
这样一来,当集合要添加新的元素时,

先调用这个元素的hashCode方法,就一下子能定位到它应该放置的物理位置上。

如果这个位置上没有元素,它就可以直接存储在这个位置上,不用再进行任何比较了;

如果这个位置上已经有元素了,就调用它的equals方法与新元素进行比较,相同的话就不存,不相同就散列其它的地址。所以这里存在一个冲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实际调用equals方法的次数就大大降低了,几乎只需要一两次。

equalse()和hasCode()的关系

Java对于eqau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是这样规定的:

  • 同一对象上多次调用hashCode()方法,总是返回相同的整型值。

  • 如果a.equals(b),则一定有a.hashCode() 一定等于 b.hashCode()。

  • 如果!a.equals(b),则a.hashCode() 不一定不等于 b.hashCode()。此时如果a.hashCode() 总是不等于 b.hashCode(),会提高hashtables的性能。

  • a.hashCode()==b.hashCode() 则 a.equals(b)可真可假

  • a.hashCode()!= b.hashCode() 则 a.equals(b)为假。

上面结论简记:

1、如果两个对象equals,Java运行时环境会认为他们的hashcode一定相等。
2、如果两个对象不equals,他们的hashcode有可能相等。
3、如果两个对象hashcode相等,他们不一定equals。
4、如果两个对象hashcode不相等,他们一定不equals。

关于这两个方法的重要规范:

规范1:若重写equals(Object obj)方法,有必要重写hashcode()方法,确保通过equals(Object obj)方法判断结果为true的两个对象具备相等的hashcode()返回值。说得简单点就是:“如果两个对象相同,那么他们的hashcode应该相等”。不过请注意:这个只是规范,如果你非要写一个类让equals(Object obj)返回true而hashcode()返回两个不相等的值,编译和运行都是不会报错的。不过这样违反了Java规范,程序也就埋下了BUG。

规范2:如果equals(Object obj)返回false,即两个对象“不相同”,并不要求对这两个对象调用hashcode()方法得到两个不相同的数。说的简单点就是:“如果两个对象不相同,他们的hashcode可能相同”。

为什么覆盖equals时总要覆盖hashCode

一个很常见的错误根源在于没有覆盖hashCode方法。在每个覆盖了equals方法的类中,也必须覆盖hashCode方法。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会违反Object.hashCode的通用约定,从而导致该类无法结合所有基于散列的集合一起正常运作,这样的集合包括HashMap、HashSet和Hashtable。

1.在应用程序的执行期间,只要对象的equals方法的比较操作所用到的信息没有被修改,那么对这同一个对象调用多次,hashCode方法都必须始终如一地返回同一个整数。在同一个应用程序的多次执行过程中,每次执行所返回的整数可以不一致。

2.如果两个对象根据equals()方法比较是相等的,那么调用这两个对象中任意一个对象的hashCode方法都必须产生同样的整数结果。

3.如果两个对象根据equals()方法比较是不相等的,那么调用这两个对象中任意一个对象的hashCode方法,则不一定要产生相同的整数结果。但是程序员应该知道,给不相等的对象产生截然不同的整数结果,有可能提高散列表的性能。

总结

1、equals方法用于比较对象的内容是否相等(覆盖以后)

2、hashcode方法只有在集合中用到

3、当覆盖了equals方法时,比较对象是否相等将通过覆盖后的equals方法进行比较(判断对象的内容是否相等)。

4、将对象放入到集合中时,首先判断要放入对象的hashcode值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的hashcode值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直接将该对象放入集合中。如果hashcode值相等,然后再通过equals方法判断要放入对象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对象是否相等,如果equals判断不相等,直接将该元素放入到集合中,否则不放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