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学习(一)

为什么要再学习

最近通过研究机器学习之后,对人类学习有了全新的理论认识;通过参加超脑社群,看到革命性的学习方法。其实有好多想写的东西,但又觉得组织起来好累,想说的太多,很容易让人感觉太发散,没有条理,最后什么都记不住,当然这也是我要学习的内容。

昨天看《如何阅读一本书》,又产生了灵感,读书的方法都可以有1-4层,层层嵌套,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每一层都是构成后一层的基础。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问题解决不了,并不是问题本身解决不了,而是没有把他解构成可以解决的问题。

我写公众号这件事儿也是一样的,原本只是想输出知识来强化学习,但发现这好像变成了一种负担,最后反而没有动力。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不是逼着自己每天几点几分必须动笔,几点几分必须写完,这种“自律”的问题太多,就不展开来说。我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把问题拆解,比如构成知识的最小单位是什么,首先得把每一个最小的知识点,能够通过输出来强化学习,才能操作大的知识点,很多人就是一上来就开始写文章,文笔好的有经验的这都不说了,像我这种纯属于硬着头皮上的,所以不这么玩了。

我想借鉴当下最火的vlog模式,把每天所学的知识片段,拼凑在一起,用文章的形式写出来,目前专注这几个方向:

  1. 建立知识系统-读书/文章

  2. 职业发展-AI/商业

  3. 个人健康-运动/饮食


这里是第一天的记录

《如何阅读一本书》(一)

目前就读了20%,但是对思维的冲击就非常强烈了,不亚于读《失控》时的感觉。
先简单介绍下这本书,出版于1940年,被清华和香港大学列在经典推荐书单(1/50)中,虽然有很多做笔记的方式已经很过时了,但核心思路却历久弥新。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时不时的有一种批判性的视角,这是作者在有意强调的,希望读者可以边读边思考,而不仅仅是说教。

比如:他会问你,哪些书是该读的,哪些书是看两眼就该扔了的;还有全书都应该用一个速度看完吗?其实不同的内容应该有不同的速度。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速度呢?因为看书有很多种目的(第三篇专门讲不同书的读法)。
先说最普遍的实用型书籍,那就是希望通过阅读收获的知识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并不是每本书都真的能帮你解决问题。
所以需要先进行检视阅读(可简单理解为通览),从各个关键信息入手,比如书名、副标题、序、目录、后记、引用文献,挖掘本书的核心观点,核心关键词,然后对数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针对自己最大的困惑找到那么一两个章节再进行一次检视阅读,当你对整本书有个大概的了解了之后,可以回答如下几个问题时,也算是把检视阅读做完了。

  1. 这本书的整体在讲什么

  2. 作者着重讲解的是哪部分

  3.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整体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这时候你需要决定,是继续读下去,还是把它扔到一边。
如果决定读下去,那就开始读书的第三层分析阅读,这部分等我看完了再写。

推荐marginnote 3管理自己的知识系统

先不展开来说,但一句话描述:如果和evernote比较的话,它可以更方便的建立知识之间的链接,可以边整理边思考,随时回顾知识源头(精准到行)。

入手airpods 2

解放双手,支持hey siri,倒腾了几下各种捷径,可以结合siri按顺序执行多个任务,苹果收购workflow这家公司意图很明显了,就是想先看看大家会用siri做些什么,然后再着手设计智能助理真正的助理功能。
还有个功能设计的很好,就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系统,忘记截图了,就类似于你每天晚上10点左右都使用“播放网易的私人FM”的捷径,那今天快到那个时间了,系统会推送一个消息,问你是否要运行这个捷径。
喜欢这种节奏,在一个产业还没有成熟之前,从各个角度去提前渗透这种服务。

产品经理也能动手实践的AI(二)-图像识别

Jeremy这个家伙课程讲解的特别细,特别有条理,不想放过每一个和他学习细节,所以整理起来特别慢。但其实要说第一课的图像识别,那也就是4行代码,这个不展开来说就等于没说……所以还在仔细的梳理。
不过基于现有的认知可以先说几个问题:

  1. 为什么要研究图像识别?

    1. 它是人类视觉的延伸,将人类不能看到或者没有精力看完的图像信息,交给机器自动处理。

    2. 目前已经有很多领域的应用:人脸识别,可以用于身份识别;无人驾驶,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医疗领域,肿瘤识别,DNA染色……

  2. 图像识别的本质是什么?

    1. 形象点说,就是把图像焦点中的内容和大脑知识库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得出相似性的推理

    2. 如果从神经网络的角度来说,就是将大量图像数据,进行多个层级的运算,拟合成一个线性整流函数ReLU,以此生成一个识别算法,然后再用这个识别算法,去判断图像中的物体。

解锁冷冻食材技能

自从上手了自己做饭这件事情,就彻底告别外卖了,想吃什么看着下厨房新出的视频教程App-懒饭,然后用盒马生鲜/叮咚买菜,30min送达,(这还真是上海才有的便利),切切炒炒,不要比外卖好吃太多。
这样是健康了,花费的时间大多数时候也可以控制在20min之内,但菜品的丰富性还不够,经常做一顿吃两顿想想就没激情。
偶然间看到了日本非常推崇的冷冻食材,查了资料,冷冻食材要比放了2-3天的食物健康,营养也损失的更少。所以目前还在疯狂的尝试中,等我试好了再上图。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