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帝国做产品的故事

作者:杭州研究院·王安稳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古帝国做产品的故事,说的不好别笑话啊。

  • 产品:青苗法

  • 需求方:北宋帝国、屁民

  • 产品经理:宋神宗

  • 交互设计师:王安石

一、需求

1068年8月17日,京城地震!

时值北宋神宗熙宁元年,20岁的赵顼刚当上产品经理(皇帝),就遇到了如此重量级的天谴。鉴于民不聊生的事实,God震一震也正常。

北宋帝国

国库一个大大的窟窿。3年前的财务报表就赤字1570万两白银,每年还要给大辽西夏合计十五万两的压岁钱,加上2w官吏的高薪俸禄(建国时仅3千)、125万禁军的口粮(建国时仅22万),财政部长每天只忙两件事:躲债和写辞职报告。

屁民

全国人口的80%每年春夏青黄不接时,不是借高利贷度日就是乞讨为生,这两条路都指向一个终点,起义。


神宗登基时北宋帝国面对的需求

二、产品上线

地震完第二天,门下侍郎曾公亮请旨:天灾不断,国库不足,不如将今年赏赐给两府各地官员的银两金帛减免。按说如此良策应马上批准,没想到复核时司马光与王安石起了争执:

司马光观点:救灾与节省开支,是应该从上到下,我首先表态自己不领赏赐,此议通过。(没错!司马光砸缸的那位就是指他)

王安石反对:唐朝有个窝囊宰相常衮曾口称为国家不领俸禄,结果被就地Fire掉(旁白:只有无能的宰相才会让国库亏空)。国库一亏空就不领俸禄绝对是个馊主意,好的办法是发布牛逼的理财产品,民不加赋、官不辞禄,国库照样充实!此议驳回。

神宗在这件事虽然听了司马光的(你不领俸禄皇帝我求之不得,只盼你申请终身不领),但私底下和王安石研发了一个产品,准备靠它来彻底解决以上需求。

这次争论后不久,王安石升任宰相,开始了一次被后世称之为“王安石变法”的改革,青苗法是其核心产品。

青苗指田里青黄不接的水稻,一般这个时节屁民最难熬,解决此需求的法子自然命名青苗法。

青苗法设想来解决两大需求:国库空虚、青黄不接时农民因借高利贷而被剥削。具体交互方式参考了唐朝末年的竞品;同时做过小范围的用户测试,王安石在任今宁波市长时曾推广过此类方案,效果杠杠的。


(青苗法借贷流程图)

规则如下:每年春夏两季,农民可以像政府借款度过难关,等到夏收秋收时连本带利(20%利息)归还政府,这里政府担当了民间地主的角色,不过收的利息少很多。王安石希望通过此法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目标。

两类用户:执行放贷的官吏、借贷的农民。

官吏:将国家粮仓的粮食折算成为货币(取近10年内丰年粮价均价)。每年正月三十前、五月三十前放贷完成,自放贷日起一年内收回本息,荒年可顺延。

农民:10户或5户成立保甲。每个保甲内按财产状态分五等,各等级可借青苗钱数量不同,保甲成员相互监督担保。借到的是货币,归还可用粮食或货币。


(保甲内各个等级借贷额)

还有一类受影响的用户:官僚地主。他们原来的放贷收入由于受青苗法挤压基本没有了,除非他们的利息低于20%。这也是产品上线后收到巨大反弹的主要原因。


(产品三类用户各自受到的影响)

1069年9月青苗法作为产品正式发布上线。

三、上线后各种冲击

捎带说下上线后效果,上线次年国库有结余;1073年在国库大把银两支持下,北宋大胜吐蕃,拓地千里,成为北宋史上唯一拓地胜仗;还有就是这种交互方式其实很大程度开拓了增量市场,原来很多荒废农田因为青苗钱被开发出来,人口也节节攀升,对于官僚地主、政府、屁民三方可以说是共赢。不过相对这些成效,上线后的冲击更超出预期。

1、产品设想是一回事、用户使用是另外一回事。

小范围的用户测试推广到全国就难说了。最先出Bug的是官员这边:私自抬高利息、层层设卡收回扣、丰年强制借贷等等…地方官私自将还款期缩短到半年,利息高达40%,比肩民间高利贷;屁民过去向地主借贷无手续且立马到账,现在的青苗钱层层审批克扣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账。范仲淹女婿贾蕃推行青苗法就让手下搞权钱交易,民众向他告状,这哥们不但不受理还语出雷人:“尔等刁民,官不贪污,何以养家糊口?尔等再闹,必然大刑伺候!”百姓于是上访到京城,直接大闹王安石相府。名门之后尚且如此,其它地方官就更难说了。还有一类亢奋型的,1070年今嘉兴市委书记李定到京述职,当着神宗的面夸青苗法“民便之,无有不喜者。”这给了神宗和王安石莫大的安慰,立马给李定升了官,因为当时满朝文武都在唾骂青苗法。农民当然没有李定说的那么欢迎青苗法,因为同甲的富户经常被迫慷慨解囊,几年内一甲皆贫困户。

这类产品线上的Bug尚可修复:贾蕃革职、限制强行借贷、放松还款期限、定期审核保甲内财政状态…但对于人言就没办法了。

2、做交互设计听到比较多的一句话:看到没?当时我就说这样不合适

这句话应该是很多交互设计师对已上线产品内心独白(未全实现自己设计方案)。司马光作为青苗法的天然反对者(我猜测他偏执的不喜欢王安石是因为他俩极其相似:当世大儒、穷困一生、不纳妾、执拗。所谓文人相轻,然也),就天天追着产品经理宋神宗吐槽这句话。这哥们老奸巨猾,见神宗不待见他就拉御史、枢密使、大学士下水,一起抹黑王安石。1069年产品刚刚上线,御史吕誨就上书弹劾王安石10大罪状:此人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蹇慢上,阴贼害物,还举了一堆陈年旧事做为例子:王安石早年假装清高的拒绝朝廷的数次封官,这次封他为相居然不见推辞,有猫腻;某年某月居然仅依靠人情判案,此案大概是讲一个被强迫改嫁的寡妇刺伤了新丈夫,因为此男实在太丑,王安石按人之常情判她无罪、司马光按法律判她死罪…整个奏折没有关于青苗法很挫的实际证据,结果自然是御史下台。再看一个相对不滑稽的弹劾,1070年2月苏轼上书:“青苗法收20%利息,难道不是政府在放高利贷吗?现在天下人都认为青苗法是为谋取钱财,陛下却认为是行道义;天下人都认为政府贪心那点利息钱,只有陛下认为政府因为清廉才这样做!”。神宗看后七窍生烟,流放了苏轼。

到后来守旧派干脆不再给年轻的产品经理讲什么道理,司马光干脆一句话:就是看王安石不爽,不想和他同朝为官,求罢!撒泼N次后,神宗准了他这个无理的要求。于是朝廷中央各部长官都因为各种没理由的理由被更换,也算是开了后世党争的先河:只有站队,没有对错,如果你我不是一队,你说的话都是放屁,相反,你的屁都是香的。

3、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

虽然青苗法的效果令国库充实,门下侍郎曾公亮不需要再虚伪的上书请求不发年终奖了,但是那帮守旧派还是建了个群:宗旨是收集青苗法的Bug,汇集起来私信给产品经理,天天恶心着王安石,再后来干脆顺路私信给皇太后、太皇太后。

1074年的一天,产品经理在后花园侍奉太皇太后,老奶奶照例唠叨了一堆祖宗法不可变的屁话,神宗委婉加虔诚的解释:青苗法有利于老百姓,不是害他们…谁知老太太突然哭泣着质问:我不管你的青苗法,王安石乱了天下!是也不是?神宗估计当场吓尿了!好死不死这一年又是全国旱灾,神宗很规矩的下了罪己诏,God象征性的滴了几滴雨后继续干旱,在那个不知道雨是由冷空气与暖空气交配形成的年代,连续干旱9个月着实吓坏了这个产品经理。王安石很镇定的说出了比三个代表更精辟总结来安慰神宗: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次这句话常成为后世变法人士的座右铭,明朝首辅张居正改革时应该也常这么讲。

这句话苦撑了一段时间,压倒青苗法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来了:真实的用户反馈!1074年4月正是一年青黄不接,光州军区参谋郑侠通过司马光给宋神宗私信了一张《流民图》并附言:“青苗法以来,东北流民千里,身无完衣,卖妻蒸儿…陛下看到的这张图所反映情况不及真实的十分之一。微臣以此奏折立誓:如陛下撤掉青苗法后,十天内没有下雨,请立斩臣于宣德门外!”后面的立誓基本属于胡扯,地球人都知道太祖建宋时就立下文臣进言不杀的训言,不过当时那张流民图画的相当凄惨,真实表现了荒年底层老百姓的凄惨状况。


郑侠的流民图已遗失,上图为抗战时蒋兆和的《流民图》,画的是日本轰炸下的重庆难民。

四、OVER

神宗看着这张图夜不能寐,第二天就开仓放粮,将青苗法下线,同时免了青苗本息。

万万没想到!当天真的下雨了(旁白:会观天象在那个年代真是混迹职场利器啊!)

10天后王安石求罢,神宗批准,让他去江宁府当了知州。

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产品像青苗法一样,生死由不得交互设计师,也由不得产品经理。任何意外事件都会将看似正轨上的事情推翻。不过他们还是怀着赤诚的心做着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所有事情,实现抱负的同时也让世界变的更美好。

我胡扯这么多的唯一目标是:在这个与老祖宗断点的高科技时代,大家一起体验下他们与我们同样的挣扎与努力,仅此而已。

补充:青苗法后来又再次上线,直到宋神宗去世为止共存活了17年。神宗一挂,司马光出任宰相第一件事就是废除青苗法。神宗去世时国库钱粟“数十百巨万,可以支二十年之用”。

参考文献:《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王荆公》

网易云信∣真正稳定的IM云服务

http://netease.im  长按识别,关注精彩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