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C:革新网络传输的新一代协议

QUIC:革新网络传输的新一代协议

1. 引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用户对更快、更可靠的网络连接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网络协议开始显露出其局限性。在这样的背景下,QUIC(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新一代传输层协议应运而生。

QUIC的出现标志着网络协议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不仅融合了TCP、TLS和HTTP/2的优点,还通过创新的设计解决了这些传统协议的诸多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QUIC协议的方方面面,包括其起源、核心特性、工作原理、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QUIC如何重新定义了网络通信的标准,以及它如何为更快、更安全、更可靠的互联网体验铺平道路。无论您是网络工程师、开发者,还是对网络技术感兴趣的爱好者,本文都将为您提供关于QUIC协议的深入洞察。

2. QUIC协议概述

2.1 QUIC的起源与发展

QUIC协议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12年,当时Google的工程师们正在寻找一种方法来改善web浏览体验。他们意识到,尽管HTTP和TCP在过去几十年里表现出色,但在现代互联网环境中,这些协议开始显示出一些固有的限制。

Google最初将QUIC设计为一个实验性协议,目标是在不改变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情况下,显著提高web性能。QUIC的早期版本主要在Google的服务中使用,如Google搜索、Gmail和YouTube。随着时间的推移,QUIC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

2015年,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开始了QUIC的标准化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简单地采纳Google的实现,而是对协议进行了全面的审查和改进。经过多年的讨论和修订,IETF最终在2021年5月发布了QUIC的正式标准(RFC 9000)。

2.2 QUIC的设计目标

QUIC的设计围绕着几个关键目标:

  1. 减少延迟:通过减少连接建立时间和改进的拥塞控制来降低延迟。
  2. 提高可靠性:特别是在不稳定的网络条件下,如移动网络。
  3. 增强安全性:将加密和认证作为协议的核心部分。
  4. 改善性能:通过多路复用和更好的丢包处理来提高吞吐量。
  5. 支持网络演进:设计一个易于更新和部署的协议。

2.3 QUIC与传统协议的比较

为了更好地理解QUIC的创新之处,我们可以将其与传统的TCP+TLS+HTTP/2组合进行比较:

特性QUICTCP+TLS+HTTP/2
传输层协议UDPTCP
连接建立时间1-RTT(首次),0-RTT(重复)3-RTT(TCP+TLS)
多路复用原生支持,无队头阻塞支持,但存在队头阻塞问题
拥塞控制集成且可插拔TCP内置,难以更新
加密默认且必需(TLS 1.3)可选(通常使用TLS)
连接迁移支持不支持
中间件兼容性可能存在问题广泛支持

2.4 QUIC的核心特性

QUIC的设计融合了多项创新特性,使其成为一个强大而灵活的协议:

  1. 快速连接建立
    QUIC大大减少了建立新连接所需的时间。在首次连接时,QUIC只需要1-RTT就可以完成加密握手并开始数据传输。更重要的是,对于重复连接,QUIC支持0-RTT握手,这意味着客户端可以在发送第一个数据包时就包含应用数据,从而实现即时的数据传输。

  2. 改进的拥塞控制
    QUIC实现了更先进的拥塞控制算法。它不仅继承了TCP的拥塞控制机制,还进行了改进和优化。QUIC的拥塞控制是可插拔的,这意味着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和需求选择或更新拥塞控制算法,而无需修改协议本身。

  3. 连接迁移
    这是QUIC的一个重要创新。在传统的TCP连接中,如果客户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例如,从Wi-Fi切换到移动数据),连接就会中断。而QUIC允许连接在不同的网络路径之间迁移,而不会中断数据传输。这对于移动设备用户来说尤其有价值。

  4. 多路复用
    QUIC支持在单个连接上并发传输多个数据流。与HTTP/2不同,QUIC的多路复用设计避免了队头阻塞问题。在QUIC中,每个流都是独立的,一个流的数据包丢失不会影响其他流的数据传输。

  5. 内置加密
    安全性是QUIC设计的核心考虑之一。QUIC集成了TLS 1.3,为所有通信提供端到端的加密。这不仅保护了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还使得中间设备难以干扰或篡改QUIC流量。

  6. 灵活的错误纠正机制
    QUIC引入了更灵活的错误纠正机制。它可以根据网络条件动态调整重传策略,更有效地处理数据包丢失,从而提高在不稳定网络环境下的性能。

  7. 流量控制
    QUIC实现了细粒度的流量控制,可以在连接级别和流级别进行控制。这允许更精确地管理资源,防止接收方被大量数据淹没。

  8. 平滑的版本过渡
    QUIC的设计考虑到了未来的演进。它包含了版本协商机制,允许客户端和服务器协商使用哪个版本的协议,从而实现平滑的协议更新。

这些核心特性使QUIC成为一个非常强大和灵活的协议,能够适应现代互联网的各种挑战。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特性是如何在实际中工作的,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提升网络通信的性能和可靠性。

3. QUIC的工作原理

要全面理解QUIC的革新性,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工作原理。本节将详细介绍QUIC如何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处理丢包以及保证安全性。

3.1 连接建立

QUIC的连接建立过程是其一个主要的创新点,它大大减少了建立安全连接所需的时间。

3.1.1 首次连接(1-RTT握手)

当客户端首次连接到服务器时,QUIC使用1-RTT(往返时间)握手:

  1. 客户端发送一个Initial包,包含:

    • 版本信息
    • 目标连接ID
    • 客户端的TLS ClientHello消息
  2. 服务器回应:

    • 一个Initial包,包含TLS ServerHello、加密参数等
    • 一个Handshake包,包含TLS加密扩展和证书
    • 可能还有一个包含应用数据的0-RTT或1-RTT包
  3. 客户端发送Handshake包,完成TLS握手

  4. 此时,双方可以开始交换应用数据

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往返就可以建立加密连接并开始数据传输,比传统的TCP+TLS组合快得多。

3.1.2 重复连接(0-RTT握手)

QUIC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支持0-RTT握手。当客户端之前已经与服务器建立过连接时:

  1. 客户端可以在第一个数据包中就包含加密的应用数据
  2. 服务器可以立即解密并处理这些数据
  3. 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往返,实现了即时的数据传输

这个特性对于需要频繁建立连接的应用(如web浏览)特别有利,可以显著减少延迟。

3.2 数据传输和流控制

QUIC的数据传输机制设计得非常灵活和高效,它引入了流(Stream)和连接(Connection)的概念。

3.2.1 流和连接
  • 连接:QUIC连接是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一个逻辑通道。一个连接可以包含多个流。
  • :流是QUIC中的基本数据传输单位。每个流都是双向的,可以并行传输数据。
3.2.2 多路复用

QUIC的多路复用设计解决了HTTP/2中存在的队头阻塞问题:

  • 每个流都是独立的,一个流的数据包丢失不会影响其他流
  • 应用可以在单个QUIC连接上并发传输多个数据流
  • 接收方可以乱序处理来自不同流的数据包
3.2.3 流量控制

QUIC实现了两级流量控制:

  1. 连接级流量控制:限制整个连接的数据传输速率
  2. 流级流量控制:单独控制每个流的数据传输速率

这种设计允许更精细的资源管理,防止接收方被大量数据淹没。

3.3 丢包恢复

QUIC的丢包恢复机制比TCP更加高效和灵活。

3.3.1 包序号
  • 每个QUIC数据包都有一个唯一的包序号
  • 包序号单调递增,不会重复使用
  • 这使得接收方可以精确地告知发送方哪些包已收到,哪些包丢失
3.3.2 选择性确认(SACK)

QUIC使用类似于TCP SACK的机制,但更加高效:

  • 接收方可以确认不连续的数据包范围
  • 这减少了不必要的重传,提高了网络利用率
3.3.3 快速重传和恢复

当检测到丢包时,QUIC可以快速进行重传:

  • 不需要等待超时
  • 可以在收到后续数据包的确认后立即重传丢失的包
  • 这大大减少了数据恢复的时间

3.4 安全性

安全性是QUIC设计的核心考虑之一。QUIC集成了TLS 1.3,为所有通信提供强大的加密和认证机制。

3.4.1 加密和认证
  • 除了初始握手包,所有QUIC数据包都是加密的
  • 使用AEAD(Authenticated Encryption with Associated Data)算法进行加密
  • 这不仅保护了数据的机密性,还保证了完整性
3.4.2 前向安全性

QUIC支持前向安全性:

  • 即使长期密钥被泄露,过去的通信仍然是安全的
  • 这通过定期更新加密密钥来实现
3.4.3 抗重放攻击

QUIC实现了多种机制来防止重放攻击:

  • 使用唯一的包序号
  • 实现严格的包序号检查
  • 在0-RTT数据传输中使用特殊的防重放机制
3.4.4 连接迁移的安全性

当进行连接迁移时,QUIC使用特殊的机制来验证新的客户端地址:

  • 服务器发送一个特殊的探测包到新地址
  • 客户端必须正确响应这个探测才能完成迁移
  • 这防止了潜在的DDoS攻击

通过这些机制,QUIC不仅提供了高效的数据传输,还确保了通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这种设计使QUIC成为一个真正全面的现代网络协议,能够满足当今互联网用户和应用的各种需求。

4. QUIC的优势

QUIC协议的设计旨在解决现有网络协议的多个痛点,为用户和开发者带来显著的优势。本节将详细探讨QUIC的主要优势,并解释这些优势如何在实际应用中体现。

4.1 性能提升

QUIC在多个方面显著提升了网络性能,特别是在高延迟和丢包严重的网络环境中。

4.1.1 减少延迟
  • 快速连接建立:QUIC的0-RTT和1-RTT连接建立机制大大减少了初始延迟。对于频繁建立新连接的应用(如web浏览),这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 避免队头阻塞:通过在单个连接上使用独立的流,QUIC避免了HTTP/2中存在的队头阻塞问题。即使一个流的数据包丢失,其他流仍然可以继续传输数据。

  • 并行处理:多路复用允许并行处理多个请求和响应,减少了整体延迟。

4.1.2 提高吞吐量
  • 改进的拥塞控制:QUIC的拥塞控制算法更加灵活和高效,能够更好地利用可用带宽。

  • 快速丢包恢复:通过使用唯一的包序号和选择性确认,QUIC可以更快地检测和恢复丢失的数据包,提高了在不稳定网络中的吞吐量。

  • 连接迁移:允许连接在不同网络间无缝切换,维持高吞吐量。

4.2 更好的移动体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QUIC为移动用户带来了显著的体验改善。

4.2.1 连接迁移
  • 用户可以在Wi-Fi和移动数据之间切换,而不会中断正在进行的数据传输。
  • 这对于移动应用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视频流、在线游戏等场景中。
4.2.2 适应不稳定网络
  • QUIC的设计更适合处理移动网络中常见的丢包和延迟波动。
  • 快速的错误恢复机制确保了在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较好的性能。

4.3 增强的安全性

QUIC将安全性作为核心设计目标,为所有通信提供了强大的保护。

4.3.1 默认加密
  • 除了初始握手包,所有QUIC数据包都是加密的。
  • 这不仅保护了数据的机密性,还使得中间设备难以干扰或篡改QUIC流量。
4.3.2 改进的隐私保护
  • 加密大部分连接元数据,减少了可被观察到的信息。
  • 这使得网络监控和流量分析变得更加困难,提高了用户隐私。
4.3.3 抵御攻击
  • 内置的防重放机制。
  • 改进的DDoS防护,特别是在连接迁移过程中。

4.4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QUIC的设计考虑到了未来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4.4.1 易于更新
  • 基于UDP的设计使得QUIC更容易在不影响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进行更新和部署。
  • 版本协商机制允许客户端和服务器选择兼容的协议版本。
4.4.2 可插拔组件
  • 拥塞控制算法可以独立更新,无需修改整个协议。
  • 这允许根据特定需求和网络条件进行优化。
4.4.3 扩展性
  • QUIC的设计允许添加新的功能和扩展,而不会破坏向后兼容性。
  • 这为未来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5 改善的错误处理

QUIC提供了更高效和智能的错误处理机制。

4.5.1 精确的错误检测
  • 通过唯一的包序号,QUIC可以精确地识别哪些数据包丢失或损坏。
4.5.2 快速恢复
  • 一旦检测到错误,QUIC可以立即采取行动,而不需要等待超时。
  • 这大大减少了恢复时间,提高了整体性能。

4.6 降低服务器负载

QUIC的设计也考虑到了服务器端的效率。

4.6.1 减少握手开销
  • 0-RTT连接重用显著减少了服务器处理新连接的开销。
4.6.2 更高效的资源利用
  • 多路复用允许更有效地利用服务器资源,减少了并发连接的需求。

通过这些优势,QUIC不仅提高了网络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还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这些优势使QUIC成为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5. QUIC面临的挑战

尽管QUIC带来了诸多优势,但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协议,它在广泛采用和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本节将详细探讨这些挑战,以及它们可能对QUIC的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

5.1 中间设备兼容性

QUIC的一个主要挑战来自于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兼容性问题。

5.1.1 防火墙和NAT设备
  • 许多现有的防火墙和NAT(网络地址转换)设备可能不理解或不支持QUIC协议。
  • 这些设备可能会错误地阻止QUIC流量,导致连接失败或性能下降。
5.1.2 负载均衡器
  • 传统的基于TCP的负载均衡器可能无法正确处理QUIC流量。
  • 这可能导致在大规模部署QUIC时面临困难,特别是在需要精确控制流量分发的场景中。
5.1.3 网络监控工具
  • 现有的网络监控和分析工具可能无法正确解析QUIC流量。
  • 这对网络管理员和安全团队构成挑战,可能影响故障排查和安全审计。

5.2 CPU使用率

QUIC的某些特性可能导致更高的CPU使用率,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5.2.1 加密开销
  • QUIC默认对所有数据进行加密,这增加了CPU的计算负担。
  • 在高吞吐量场景下,这可能导致服务器和客户端的CPU使用率显著增加。
5.2.2 包处理
  • QUIC的包处理逻辑比TCP更复杂,可能需要更多的CPU资源。
  • 这在处理大量并发连接时可能成为性能瓶颈。

5.3 调试难度

QUIC的某些特性使得协议的调试和故障排查变得更加复杂。

5.3.1 加密流量
  • 由于QUIC流量是加密的,传统的网络分析工具可能无法提供详细的可见性。
  • 这增加了识别和解决网络问题的难度。
5.3.2 动态特性
  • QUIC的一些动态特性,如连接迁移和版本协商,可能使问题的复现和诊断变得更加困难。

5.4 标准化过程

虽然IETF已经发布了QUIC的正式标准,但标准化过程仍在继续,这带来了一些挑战。

5.4.1 版本兼容性
  • 随着QUIC标准的演进,不同版本之间的兼容性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 这可能导致在部署和维护QUIC实现时面临困难。
5.4.2 实现差异
  • 不同的QUIC实现可能对标准有不同的解释或扩展。
  • 这可能导致互操作性问题,特别是在不同供应商的实现之间。

5.5 部署和迁移

将现有系统迁移到QUIC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5.5.1 遗留系统集成
  • 将QUIC集成到现有的、基于TCP的系统中可能需要大量的工作。
  • 这可能涉及到重写应用程序代码、更新网络配置等。
5.5.2 性能调优
  • QUIC的性能特性与TCP不同,可能需要重新调整网络和应用程序配置以获得最佳性能。
  • 这需要时间和专业知识,可能延缓QUIC的采用。

5.6 用户感知

QUIC的采用还面临着用户感知和接受度的挑战。

5.6.1 可见性
  • 对于最终用户来说,QUIC的好处可能不是立即可见的。
  • 这可能影响用户对采用QUIC的积极性,特别是在需要用户主动选择使用QUIC的情况下。
5.6.2 隐私考虑
  • 尽管QUIC提供了增强的隐私保护,但一些用户可能对新协议的隐私影响存有疑虑。
  • 这需要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沟通。

5.7 监管和合规

在某些地区或行业,QUIC的某些特性可能面临监管挑战。

5.7.1 加密和监管
  • QUIC的默认加密可能与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监管要求相冲突。
  • 这可能导致在某些市场中采用QUIC面临法律或政策障碍。
5.7.2 网络中立性
  • QUIC可能被视为对网络中立性原则的挑战,因为它可能改变网络流量的处理方式。
  • 这可能引发关于公平性和网络管理的讨论。

尽管这些挑战看似重大,但它们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这些问题可能会通过技术进步、标准化努力和行业合作得到解决。QUIC的潜在好处足以激励社区继续努力克服这些障碍,推动协议的广泛采用。

6. QUIC的应用和未来展望

QUIC协议自诞生以来就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并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生态系统的发展,QUIC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本节将探讨QUIC的当前应用状况,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6.1 当前应用

6.1.1 Web浏览

Web浏览是QUIC最早且最广泛的应用领域之一。

  • Google Chrome:作为QUIC的发起者,Google在Chrome浏览器中广泛支持QUIC。
  • Mozilla Firefox:Firefox也已经实现了对QUIC的支持。
  • Microsoft Edge:基于Chromium的新版Edge浏览器同样支持QUIC。

这些主流浏览器的支持大大推动了QUIC在Web领域的应用。

6.1.2 CDN服务

内容分发网络(CDN)提供商正在积极采用QUIC,以提高其服务性能。

  • Cloudflare:已经在其CDN服务中实现了QUIC支持。
  • Akamai:正在其平台上部署QUIC。
  • Fastly:也在其边缘计算平台中支持QUIC。

CDN对QUIC的采用有助于提高全球范围内的内容分发速度和可靠性。

6.1.3 移动应用

QUIC的特性使其特别适合移动环境,因此许多移动应用正在采用QUIC。

  • YouTube:Google的YouTube应用使用QUIC来改善视频流传输。
  • Facebook:Facebook的移动应用也在使用QUIC来提高性能。
6.1.4 大规模Web服务

一些大型Web服务提供商已经开始在其基础设施中采用QUIC。

  • Google搜索:Google的核心搜索服务广泛使用QUIC。
  • Facebook:Facebook正在其服务中逐步采用QUIC。

6.2 未来展望

随着5G网络的普及和边缘计算的发展,QUIC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6.2.1 物联网(IoT)

QUIC的特性使其非常适合IoT应用:

  • 低延迟连接建立对于需要频繁通信的IoT设备非常有利。
  • 连接迁移特性可以帮助移动IoT设备在不同网络间无缝切换。
  • 改进的安全性对于保护敏感的IoT数据至关重要。
6.2.2 实时通信

QUIC可能在视频会议、在线游戏等实时通信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 多路复用和低延迟特性可以提高音视频质量- 连接迁移功能可以确保在网络切换时保持通话或游戏会话的连续性。
6.2.3 边缘计算

随着边缘计算的兴起,QUIC可能成为连接边缘节点和终端设备的理想协议:

  • QUIC的低延迟特性适合边缘计算的实时处理需求。
  • 安全特性可以保护边缘节点和设备之间的通信。
6.2.4 车联网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车联网对网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 QUIC的低延迟和可靠性特性适合处理车辆间的实时通信。
  • 连接迁移功能可以帮助车辆在不同的网络覆盖区域间平滑切换。
6.2.5 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

AR和VR应用对网络性能有极高要求,QUIC可能成为这些应用的理想选择:

  • 低延迟特性可以减少AR/VR体验中的卡顿和延迟。
  • 多路复用可以同时处理视频、音频和交互数据流。

6.3 QUIC的长期影响

随着QUIC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们可以预见它将对互联网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6.3.1 网络架构的演变
  • QUIC可能推动网络设备和中间件的升级,以更好地支持基于UDP的协议。
  • 这可能导致网络架构的重新设计,以充分利用QUIC的优势。
6.3.2 应用开发范式的转变
  • QUIC的特性可能影响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方式,特别是在处理网络通信方面。
  • 开发者可能需要学习新的最佳实践来充分利用QUIC的功能。
6.3.3 安全标准的提升
  • QUIC的默认加密可能推动整个互联网向更高的安全标准发展。
  • 这可能加速端到端加密在各类应用中的普及。
6.3.4 性能期望的变化
  • 随着QUIC的广泛应用,用户对网络性能的期望可能会提高。
  • 这可能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快、更可靠的网络服务发展。
6.3.5 协议创新的加速
  • QUIC的成功可能激励更多的网络协议创新。
  • 这可能导致更多基于UDP的应用层协议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7. 结论

QUIC协议代表了网络通信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通过创新的设计,QUIC不仅解决了传统TCP/IP协议栈的多个限制,还为更快、更安全、更可靠的互联网通信铺平了道路。

QUIC的核心优势在于:

  1. 显著减少了连接建立时间,特别是对于重复连接。
  2. 通过多路复用和改进的拥塞控制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3. 内置的安全机制确保了通信的私密性和完整性。
  4. 连接迁移功能极大地改善了移动环境下的用户体验。
  5. 灵活的设计为未来的协议演进提供了坚实基础。

尽管QUIC在部署和兼容性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但其潜在的好处足以推动整个行业朝着克服这些障碍的方向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预期看到:

  • QUIC在Web、移动应用、IoT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 网络基础设施的逐步升级以更好地支持QUIC。
  • 开发工具和实践的演变,以充分利用QUIC的特性。
  • 新的创新和应用场景的出现,进一步扩展QUIC的影响力。

QUIC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演进的故事,它代表了互联网社区对更好的网络体验的不懈追求。通过解决长期存在的网络问题,QUIC为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和服务奠定了基础。

随着5G、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QUIC有望在塑造未来互联网生态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它不仅将提高现有应用的性能,还可能催生全新类型的网络服务和体验。

然而,QUIC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还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这包括网络设备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应用开发者以及标准化组织的协作。只有通过广泛的合作和持续的创新,我们才能充分发挥QUIC的潜力,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快、更安全、更可靠的互联网体验。

最后,QUIC的发展历程提醒我们,即使是像TCP这样经受了时间考验的基础协议,也有可能通过创新得到根本性的改进。这种创新精神对于推动技术进步和应对未来挑战至关重要。随着QUIC继续发展和成熟,它无疑将成为塑造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我们开启一个更加互联、高效和安全的数字未来。

参考

  1. Langley, A., & Chang, W.-T. (2016). QUIC: A UDP-Based Secure and Reliable Transport for HTTP/2. IETF Draft

  2. Iyengar, J., & Thomson, M. (2021). QUIC: A UDP-Based Multiplexed and Secure Transport. RFC 9000, IETF

  3. Shade, R., & Cheshire, S. (2019). QUIC Loss Detection and Congestion Control. RFC 9002, IETF

  4. Kühlewind, M., & Trammell, B. (2018). Applicability of the QUIC Transport Protocol. IETF Draft

  5. Cui, Y., Li, T., Liu, C., Wang, X., & Kühlewind, M. (2017). Innovating Transport with QUIC: Design Approaches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21(2), 72-76

  6. Megyesi, P., Krämer, Z., & Molnár, S. (2016). How quick is QUIC? I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CC) (pp. 1-6)

  7. Carlucci, G., De Cicco, L., & Mascolo, S. (2015). HTTP over UDP: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QUIC. In Proceedings of the 30th Annual ACM Symposium on Applied Computing (pp. 609-614)

  8. Rüth, J., Hohlfeld, O., & Zimmermann, T. (2018). QUIC: A Literature Review. arXiv preprint arXiv:1810.12440

  9. Kakhki, A. M., Jero, S., Choffnes, D., Nita-Rotaru, C., & Mislove, A. (2017). Taking a long look at QUIC: an approach for rigorous evaluation of rapidly evolving transport protocol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17 Internet Measurement Conference (pp. 290-303)

  10. Cui, Y., & Qian, Z. (2021). A Survey of QUIC: Protocols, Security, Performance, and Beyond.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 23(4), 2177-2206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