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聚类分析方法研究

引文分析根据分析角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引文数量上进行分析,另一类是从引文网状关系上进行探讨,这种分析角度不仅仅停留在引文数量等文献外部特征,已经融入了相关主题内容等因素,是更为深入的引文分析方法。共引分析就是后者的一种形式。

共引(Co-Citation),又称同被引,若两篇文献同时被n篇文献(n=1,2,…)所引用,则称这两篇文献具有共引关系,其共引强度为n。一般认为同被引用的文献在主题上具有或多或少的相似性, 因此同被引次数即共引强度可以测度文献在内容方面的相关度。由此, 通过一组文献之间的共引关系可以形成共引网络, 该网络内节点之间的远近便可以反映它们主题内容的亲疏关系。共引分析就是以此为原理,以具有一定学科代表性的一批文章(或著者或期刊)为分析对象, 利用聚类分析、多维标度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借助计算机, 把众多分析对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共引网状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若干类群之间的关系并直观地表示出来,研究分析对象所代表的学科及文献的结构和特点。

前苏联情报学家依林娜.马沙科娃和美国情报学家亨利.斯莫尔于1973年分别提出文献共引的概念。将此概念推广到与文献相关的各种特征对象上,形成各种类型的共引概念,如词共引、文献共引、著者共引、期刊共引、主题共引和类共引等。纵观国外共引分析的研究历程,主要有两个系列:以斯莫尔为代表的以文献为分析单位所做的文献共引分析研究,和以怀特为代表的以作者为分析单位所做的作者共引分析研究。期刊共引分析研究则相对较少。

基于共引的聚类分析是聚类分析技术在共引领域的具体应用,主要是指以共引强度作为基本计量单位,对给定的引用文献集合或被引文献集合进行分类聚合的定量处理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将内容联系密切的论文聚合为一个个文献簇,并定量给出簇与簇之间的联系程度,进而生成某一学科专业论文的聚类分析网络图或树状图。分析过程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确定分析领域。确定拟研究的学科领域,选择学科范围,既可以选全学科或比较大的学科,又可以选择小学科或某学科中的某一专业、某研究专题等以确定是在宏观层次揭示整体的学科结构和科学发展规律,还是在微观层次描述单个学科或者研究团体以及他们的相互依赖关系。

2、确定分析单位。共引分析的分析单位可以是期刊、论文或作者,其中以论文和作者为分析单位的居多。期刊有相对稳定的内容范围,以其为分析单位可以反映学科或主题之间的关系;论文中包含了一个学科或者课题的关键概念、方法、数据,以其为分析单位可以揭示思想学术流派、学科专业或主题领域之间的关系;作者一般在某个兴

  • 3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