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来
在投入产出的关系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产出不仅仅只有期望产出,还有非期望产出,例如当在有GDP产出时候,在工业领域必然会产生二氧化碳、废水等非期望产出。那么原本CCR(规模报酬不变,即投入产出同比例增加)、BCC模型(规模报酬可变)考虑的投入越少导致产出越多就不能说明一个DMU是有效率的,如何将非期望产出考虑进去就成了问题。因此在此之后发展出SBM、DDF模型。
2. DDF模型(方向距离函数模型)
3.SBM模型
Tone 于2001年提出SBM模型(Slack Based Measure),优点在于成功解决了经向模型在效率评价中对于松弛变量的忽视问题。
横轴:单位产出的投入1;
纵轴:单位产出的投入2;
投入越少越好,即前沿面越靠近原点对应的效率越高
GG‘:表示无效的程度
OG':表示有效的程度
1-GG'/OG':表示有效程度的衡量换句话说,就是径向效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