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论文精读】Understanding Bench Press Biomechanics—The Necessity of Measuring Lateral Barbell Forces

💪引言

这篇博客的发表纯纯是爱好,本文的作者也就是我,断断续续也健身了一年,卧推从一开始50kg,涨到了现在的110kg左右,个人感觉这个过程还是十分快乐的,本次博客主要是介绍一下宽距卧推和窄距卧推的不同之处,具体看下文!

💪专业术语解释

  1.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

    • 定义:通过记录肌肉活动时产生的电信号来评估肌肉的功能和活动水平。
    • 用途:在运动生物力学中用于分析肌肉在不同动作中的参与程度,评估肌肉负荷和努力程度。
  2. 关节净力矩(Net Joint Moment, NJM)

    • 定义:由关节周围所有肌肉和外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力矩,反映肌肉产生的总负荷。
    • 用途:用于分析关节在动作中的承受负荷和生物力学特性。
  3. 归一化关节净力矩(Strength Normalized Net Joint Moment, nNJM)

    • 定义:将NJM值归一化为个体最大自愿等速收缩(MVIC)力矩的百分比,用于评估关节相对负荷。
    • 用途:便于不同个体或动作间的比较,反映训练的相对强度和适应性。
  4. 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

    • 定义:关节在特定动作中的活动范围,用角度(°)来表示。
    • 用途:在力量训练中,较大的ROM通常被认为能更有效刺激肌肉生长和提高灵活性。
  5. 向心与离心阶段(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Phases)

    • 定义
      • 向心阶段:肌肉收缩并缩短,用于推动负荷(如卧推中将杠铃推起)。
      • 离心阶段:肌肉在受力时拉长(如卧推中控制杠铃下放)。
    • 用途:向心阶段更偏力量发展,离心阶段更偏肌肉耐力与控制力提升。
  6. 肌肉活动峰值(Peak EMG Activity)

    • 定义:在动作中某一时刻肌肉活动电信号的最大值。
    • 用途:用于衡量动作对目标肌肉的最大刺激强度。
  7. 横向杠铃力(Lateral Barbell Force)

    • 定义:卧推动作中作用在杠铃上的水平方向力,相对于通常分析的垂直方向力而言。
    • 用途:更精确地计算关节力矩及理解动作稳定性和力学特性。
  8. 肩水平内收(Shoulder Horizontal Adduction)

    • 定义:肩关节沿水平方向向身体中线收的动作,在卧推或飞鸟动作中常见。
    • 用途:由胸大肌和三角肌前束等肌肉主导,是肩部重要的力量发力方向。
  9. 肌肉最大自愿等速收缩(Maximum Voluntary Isokinetic Contraction, MVIC)

    • 定义:在等速条件下,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矩或张力。
    • 用途:用于对EMG或NJM进行归一化,帮助比较不同动作或个体的相对肌肉努力程度。
  10. 生物力学(Biomechanics)

    • 定义:研究生物体(如人体)运动规律及受力情况的学科。
    • 用途:帮助理解训练动作的力学特性及其对关节和肌肉的影响。
  11. 力臂(Moment Arm)

    • 定义:从关节中心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 用途:力臂越长,关节所承受的力矩越大,对动作难度与肌肉参与度影响显著。

💪研究背景

卧推是用于增强上肢力量、爆发力和肌肉增长的常用力量训练动作,广泛用于体育运动、健身以及康复中。然而,以往研究对卧推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主要依赖肌电图(EMG),其单独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该研究结合了肌电图(EMG)和关节净力矩(Net Joint Moments, NJM)以及归一化的关节净力矩(nNJM)来提供更全面的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研究目的

  1. 生物力学分析:通过测量肘部和肩部的NJM和nNJM,评估肌肉负荷及努力程度。
  2. 动作变化的影响:分析不同握距和肘部姿势对关节动力学、运动学以及肌肉活动的影响。

💪方法

  • 实验设计: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35名具有力量训练经验的成年受试者完成了4种卧推变式,包括中等握距(BPM)、宽握距(BPW)、窄握距肘部贴近身体(BPNI)、窄握距肘部远离身体(BPNO)。
  • 测量与分析
    • 测量关节力矩、肌肉活动(通过EMG)及力量输出。
    • 使用16个摄像头的运动捕捉系统和自制的仪器化杠铃进行三维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采集。
    • 对每个动作的前3次重复进行分析,以避免疲劳影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要结果

Table 1:受试者特征

解释
该表展示了35名受试者的基本身体特征和训练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重、肩峰间距(双肩峰之间的距离)、平均每周阻力训练次数、每周卧推训练次数,以及卧推1RM(单次最大重复次数)与体重的比值。

  • 平均年龄约31.4岁,身高约1.71米,体重约79.9千克,表明受试者为成年且具有一定训练经验的人群。
  • 平均每周约4次阻力训练、2.3次卧推训练,说明他们在研究开始前已经有规律的训练习惯。
  • 卧推1RM与体重比值为1.22,反映出受试者整体在卧推方面有较高的力量基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able 2:不同握距与肘部姿势下的动力学结果

解释
此表展示了在不同握距(中等、宽、窄)和肘部位置(肘内收或外展)时,受试者进行卧推动作的动力学参数,包括肘关节与肩关节的净力矩(NJM)及归一化力矩(nNJM)、力臂长度、杆铃受力大小和方向等。

  • 随握距变化,肩与肘关节的受力情况显著改变。宽握距下,肩关节力矩和相对负荷(nNJM)更大,而窄握距下,肘关节力矩有所增加。
  • 横向(侧向)杠铃力对力矩计算有重要影响,握距变化会改变水平和垂直受力的比例。
  • 数据表明,不同握距和肘部姿势可用来针对性地强化特定关节和肌群的力量与稳定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able 3:不同握距与肘部姿势下的肌电图(EMG)活动结果

解释
该表列出了主要上肢参与肌群(如肱三头肌的不同头部、三角肌前束、胸大肌三个部分、以及肱二头肌)在不同握距和肘部位置下的平均和峰值肌电活动水平。

  • 数据显示,窄握距时肱三头肌外侧头、三角肌前束及胸大肌锁骨头的活动度提升,而宽握距则可增加胸大肌腹部头的肌肉参与。
  • 不同变式能够改变特定肌肉的激活模式,有助于设计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例如,若想加强肱三头肌和肩部屈曲肌群,可偏向使用窄握距;若想增强胸大肌特定部分的力量和围度,则可采用较宽的握距。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1. 肘部和肩部的关节力矩(NJM)

  • 所有卧推变式都产生了高负荷的肘部和肩部肌肉力矩。
  • 宽握距增加了肩部力矩和nNJM,而窄握距则显著增加了肘部力矩。
  • 不同肘部姿势(BPNI vs BPNO)对肘部和肩部的力矩有显著影响,肘部远离身体(BPNO)时的力矩更大。

2. 肌肉活动(EMG)

  • 窄握距显著增加了肱三头肌外侧头、三角肌前束以及胸大肌锁骨头的活动。
  • 宽握距则增加了胸大肌腹部头的活动。
  • 肌肉活动在动作的向心阶段显著高于离心阶段。

3. 运动学变化

  • 握距和肘部位置的变化显著影响了肘关节和肩关节的运动范围(ROM)以及角度。
  • 窄握距下,肘关节ROM更大,这可能有助于肘关节伸肌的肌肉增长。
  • 宽握距下,肩关节水平内收ROM更大,有助于肩水平内收肌肉的增长。

4. 横向杠铃力的重要性

  • 横向杠铃力约占垂直力的25%,其影响了力臂长度和关节力矩的计算,必须在分析中考虑。

💪讨论与意义

1. 训练指导意义

  • 窄握距(特别是肘部远离身体)更适合肘关节肌肉(如肱三头肌)的力量和肌肉增长训练。
  • 宽握距则更适合肩部肌肉(如胸大肌腹部头)的训练。
  • 对于肘关节受伤或疼痛的个体,建议初始阶段采用宽握距进行训练以减少肘部负担。

2. 测量与方法学意义

  • 仅依赖EMG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动作的生物力学特性,需结合NJM和nNJM来提供更准确的评估。
  • 本研究首次将横向杠铃力纳入分析,揭示其对关节动力学计算的显著影响。

💪结论

所有的卧推变式均可有效刺激肘部伸肌及肩部水平内收肌肉的力量增长,但握距和肘部姿势的选择应根据训练目标进行调整。宽握距适合提升卧推动作的最大力量,而窄握距适合增加肘部肌肉的力量和肌肉量。此外,研究还强调了结合EMG与NJM的必要性,以更全面理解卧推的生物力学特性。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小馒头学python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