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分析的创造发明法讲解

《发明创造法》

(1)偶然发现法

(2)联想法

(3)挖掘潜力法

(4)移植发明法

(5)逆向思维法

(6)希望列举法

(7)缺点列举法

(8)适应需要发明法

(9)触类旁通法

(10)分析借鉴法

(11)扩展用途法

下面将上述方法展开描述。

1、偶然发现法

不少发明就是偶然的发现,如果平时不仔细观察、不深度思考, 偶然的发现就会错过。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现象都有其内在的工作机理。偶然出现的事物,如果我们抓住不放 ,研究其中内在的工作机制,就可以发掘出一些新产品、新业务。

偶然发现的小孔成像原理,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就是利用该原理。

苏格兰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寻找一种治愈所有感染的药物,在试验各种细菌过程中,他偶然注意到一种快速生长的霉菌在一个丢弃的培养皿中阻止了细菌生长,于是将霉菌分离出来单独培养,由此发现了青霉素。

弗莱明要遇到青霉菌所致的溶菌现象,究竟需要多少偶然因素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出现。有人曾为此专门著文阐述。首先,青霉菌适合在较低温度下生长,葡萄球菌则在37度下生长最好。其次,在长满了细菌的培养基上,青霉菌无法生长。最后,青霉菌大约在5天后成熟并产生孢子,这时青霉素才会出现,而青霉素也只对快速生长中的葡萄球菌有溶菌作用。

1943年青霉素开始大量应用于临床细菌感染的疾病治疗,抗菌药物的大规模使用,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2、联想发明法

联想发明法,由某种事物联想起和它有关的事物,使原来无缘的事物建立起联系,并共同演变成新事物的过程,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

接近联想

即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或者存在某种联系形成的联想。

由指纹的独一无二,难以仿冒的特征,产生联想,发明指纹锁。

相似联想

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联想。运用相似联想法产生的发明成果很多,但其发明创造性稍差。在接近或相似的事物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绝大多数人都比较熟悉,容易想到,很难跳出传统的思维范围,所以普遍缺乏创新之举。尽管如此,相似联想法在创造发明中,其运用还是十分普遍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研究生物的生理机能和结构特征,进行联想创造,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发明创造。自然界的生物经过亿万年的优选、演变,存在着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模型。

从轮船的螺旋桨表面常有”气蚀“现象(受气泡破灭时所产生的一种冲击力所破坏),相似联想到”气蚀“去污,用超声波在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破灭产生冲击波,冲击波将衣物上污垢去除,由此发明了不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pangup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