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经济
paopao_50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婚姻状况的观察-孤独消费论
若从婚姻状况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发现未婚男女的搞笑节目消费不是最多的,离异者或丧偶者在搞笑节目上的支出明显更高(如图2-4所示)。这进一步证实了,孤独感与搞笑节目消费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但由于离异者或丧偶者的样本数量不多,这一结果仅供参考。原创 2025-03-31 13:52:09 · 423 阅读 · 0 评论 -
搞笑节目剧院复兴的新引擎-孤独消费论
无论是推崇活动消费还是搞笑节目消费,似乎都与孤独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数据可以看出,美容消费位居榜首。然而,感到孤独的程度与美容消费额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不论是否感到孤独,美容消费额基本持平。其他特定爱好、娱乐、文化及社会活动消费15.9%;推崇活动消费22.1%;美容消费31.8%;饮酒消费16.8%;健康消费15.0%;漫画消费15.0%;音乐消费14.2%;散步消费11.5%。原创 2025-03-31 13:45:00 · 384 阅读 · 0 评论 -
孤独男性的美容消费趋势-三浦展
在讨论美容消费时,我们不应仅关注女性消费者,20~49岁感到孤独的男性群体同样值得关注。其中,漫画消费位居第一,这在预料之中;而饮酒消费排在第二位,也反映了男性消费的普遍趋势。推崇活动消费13.5%。漫画消费30.6%;饮酒消费20.7%;音乐消费19.8%;美容消费18.9%;健康消费16.2%;散步消费16.2%;棒球消费14.4%;原创 2025-03-31 13:41:18 · 358 阅读 · 0 评论 -
孤独感背后的消费冲动-三浦展
如果非要说的话,女性在健康消费方面,完全不感到孤独的女性中有7.5%的人消费额超过20万日元,而在感到孤独的女性中,这一比例为零。这表明感到孤独的人在健康领域的消费可能较少,这本身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孤独感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在不同领域增加消费尽管不孤独的人在某些领域的消费也可能较高,但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并未发现他们在任何领域的消费额明显高于那些感到孤独的人。原创 2025-03-31 13:30:14 · 178 阅读 · 0 评论 -
应援消费增长的原因-越孤独越消费
近年来,在日本,众筹已经演变成一种流行的现象。根据日本众筹协会的数据,众筹市场规模在这几年里显著增长,2017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了7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5亿元),而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更是飙升至50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05亿元 )。同时,“应援消费”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从助力活动到援助灾区等,应援消费涵盖支持各类活动的广泛消费行为。显然,众筹消费是应援消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原创 2025-03-31 13:20:14 · 236 阅读 · 0 评论 -
互动模式的兴起-越孤独越消费
流行音乐界也反映了这种群体力量的趋势。坂道系和杰尼斯系等,都表明了当今的流行音乐更青睐团体而非个人独唱。在这些团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助、支持和鼓励取代了单一的领军人物形象。粉丝看到团体成员间相互扶持,会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而艺人则以回馈粉丝的方式形成一种双向的相互应援。当支持的运动员或团队表现卓越时,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勇气”和“活力”。这种现象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互动性的“相互应援”模式。原创 2025-03-31 13:06:40 · 198 阅读 · 0 评论 -
众筹在年轻人中已成常态-三浦展
在深入分析本次调查结果之前,我们需要对应援消费的分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根据调查,应援消费应明确划分为不同领域例如,棒球应援归于棒球类,足球应援归于足球类,偶像应援则归于推崇活动类。此外,应援消费被特别定义为涉及支援灾区群众和受疫情影响者的消费。尽管各类消费中都包含一定比例的应援消费和推崇活动消费,但本次调查并未对众筹的应用范围设限:而是将应援消费限定在特定领域内。原创 2025-03-30 13:37:30 · 323 阅读 · 0 评论 -
众筹与奢侈品阶层意识比较研究-三浦展
从社会阶层的视角来看,35~49岁的男性中,上层人群的众筹消费额明显超过了其他社会阶层(如图3-5所示)。此外,整体而言,学历较高的人群在众筹上的消费也较多,这在20~34岁的年轻男性中尤为突出(如图3-6所示)。在过去,人们可能通过购买房产、豪华车或高端高尔夫球设备等方式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成功,而现在的年轻一代则倾向于通过参与众筹活动来实现这一点。当我们根据众筹消费额,对应援消费额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在20~34岁的男性群体中,随着他们在众筹上的支出增加,他们在应援上的支出相应地呈现上升趋势。原创 2025-03-30 12:59:52 · 320 阅读 · 0 评论 -
应援消费背后的公益动机-孤独消费论
我认识的一位30多岁的女性朋友(出生于平成时代),近来开始通过应援消费来积累善缘。例如,她参与了为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和土耳其地震举办的捐款活动。她是一位典型的潮流女性几乎尝试了本书中讨论的所有消费类型,包括听评书和相声、享受桑拿、体验下午茶、举行野餐、观看格斗赛事、学习插花、在商业街购买炸土豆饼、在家烹饪等。这些活动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受欢迎,她也都一一尝试过。从年轻时起,她就经常在五反田TOC购买韩国化妆品,并飞往韩国购物及体验美容服务,她将这些爱好保持至今。原创 2025-03-30 12:54:10 · 353 阅读 · 0 评论 -
复古消费席卷各年龄层-越孤独越消费
那些在“二战”结束后至1960年左右出生的人,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引领了复古潮流,这一代人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童年时期喜爱的早期电视节目、1959年创刊的《少年星期天》《少年杂志》等漫画周刊、1954年首映的电影《哥斯拉》,以及1960年后播出的《少年侦探团》《哈里玛欧》《奥特 Q》《奥特曼》等节目及相关玩具,在他们成年后成了其怀旧文化的一部分。然而,也有例外,一些女性一直喜爱丽佳娃娃,与之相关的图书也大量出版,如增渊宗一于泡沫经济时代的1987年所著的《丽佳娃娃的少女奇幻学》原创 2025-03-30 12:42:25 · 339 阅读 · 0 评论 -
用户深夜刷手机的真正刚需
深夜刷手机的背后,是我们在寻找内心的慰藉。《孤独消费论》不仅揭示了这一现象,还给出了解决方案。如果你想摆脱孤独,理性消费,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深夜刷手机,你是不是也这样?你以为自己只是无聊,其实背后藏着更深层的需求——《孤独消费论》告诉你,这才是真正的刚需!书中提到,深夜刷手机其实是一种“孤独消费”。这本书简直是深夜刷机党的“灵魂解码器”!它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多维度剖析了现代人的孤独感,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消费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原创 2025-03-30 12:37:02 · 430 阅读 · 0 评论 -
复古爱好与学历差异-越孤独越消费
分析20~29岁年轻人的昭和复古消费与学历之间的关系,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四年制一流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与以下学历人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女性群体中尤为显著(如图4-2所示)。原创 2025-03-30 12:27:42 · 257 阅读 · 0 评论 -
昭和复古是否回归了保守主义?-三浦展
调查数据显示,那些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相信日本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年轻人,特别是20~29岁的人,更倾向于进行昭和复古消费(如图4-4所示)。他们对昭和复古消费的偏好与认为“日本是一个好国家”的观念相吻合,因此他们相信日本的未来也会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虽然不能确定这种观点是否完全等同于他们对未来的看法,但相比于认为未来会变差的观点,这无疑显示出了更为积极的态度。同时,人们可能还有一种心理,那就是认为一个拥有许多值得怀念的时代的国家,是一个好国家。对年轻一代来说,昭和复古消费是对他们美好过去的一种肯定和致敬。原创 2025-03-30 12:22:42 · 402 阅读 · 0 评论 -
精粹生活:简约生活新风尚-孤独消费论
最近,随着“精粹生活”风潮的兴起,自制梅干、梅子酒味噌、纳豆等的人日益增多。由于独自尝试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开设工作坊,与众人共同自制食品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除了食品热衷于制作手工艺品和衣服的昭和复古消费者人数也在上升。原创 2025-03-29 19:36:06 · 257 阅读 · 0 评论 -
情感博主不会说的孤独变现法
书中案例丰富,从独居经济崛起,到一人食餐厅火爆,都揭示孤独带来的消费新趋势。它给咱实实在在的变现方法,比如如何利用孤独心理打造小众爆款产品,怎样借孤独情感营销吸引精准受众。读完它,你不再是被孤独吞噬的个体,而是能敏锐捕捉孤独商机的 “掘金者”。无论是想创业,还是在职场开拓新领域,这本书都能为你打开新思路,把孤独变成助力成功的筹码。它结构清晰,先剖析孤独在当代社会的种种表现,让我们对自身孤独有更透彻认知,再层层递进,阐述如何将这份孤独转化为财富。这本《孤独消费论》简直是孤独人群的福音!原创 2025-03-29 19:24:45 · 314 阅读 · 0 评论 -
古着的崛起-越孤独越消费
文化分析研究所在2001年发布了一份《古着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是一位女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文化分析研究所购买了这篇论文并出版。这位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了日本一家知名的精品店工作,。现在她已经是一位40多岁的女性,而她的孩子可能也正在享受着逛古着店的乐趣。原创 2025-03-29 18:15:41 · 152 阅读 · 0 评论 -
孤品稀缺价值与个性表达的对话-三浦展
无论是手工制作或小批量生产的商品,还是大规模生产的商品,或是那些在日本鲜少流通的品牌商品,一旦成为古着,它们藏会因自然褪色等因素而展现出多样性。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性正是古着吸引人的地方。比如你所挑选的那件古着,可能是从全球各地的无数古着中挑出来的,拥有类似古董的独特价值。任何商品,只要具备这种独特性,哪怕不是所谓的高端品牌,对那些欣赏它的人来说,也具有非凡的意义。即使是销售相似商品的店铺,其商品选择和陈列方式也各有千秋,体现出店主独到的审美观念。对追求个性化体验的人来说,古着店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原创 2025-03-29 18:11:14 · 171 阅读 · 0 评论 -
店主及店员的专业讲解能力-孤独消费论
古着店的魅力不仅在于店铺本身,更在于店主和店员的魅力在独立经营的古着店中,店主往往亲自己挑选并采购商品他们对商品有着深入的了解,并能向顾客详细介绍商品的优缺点品牌背景、时代背景等。通过与店主的交流,顾客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乐趣,得到知识上的满足。例如,在本书附录的案例里,古着店THINK的武田先生就曾表示:“希望顾客在与我们交谈的同时,享受欣赏古着的乐趣。”像古着店SIRTURDAY的今井先生一样,他还希望通过这种交流促进店铺所在社区的发展。原创 2025-03-28 12:51:30 · 200 阅读 · 0 评论 -
性价比优势体验-越孤独越消费
古着的性价比高,尤其是那些品相稍差或非知名品牌的商品价格通常非常亲民,1000日元或500日元是其常见的售价。如果是二手唱片,可能会有封套严重损坏或盘面有划痕的情况,但衣服通常不会有这么糟糕的情况。如今,破旧的牛仔裤已成为时尚的一部分,磨损的袖口和领口反而增添了衣服的魅力。即便是高端品牌的衣服,但在古着店通常以1万~2万日元的价格就能买到,而在潮流精品店购买同样的新品往往需要更高的价格。考虑到古着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发掘的乐趣以及长期穿着的可能性,这样的价格实际上是相当合理的。原创 2025-03-28 12:45:12 · 202 阅读 · 0 评论 -
自由搭配与中性穿搭的魅力-孤独消费论
对新品服饰来说,每年都有不同的流行趋势,这就导致无论顾客走进哪家店铺,都会看到风格类似的服饰。然而,当年的流行趋势未必符合每个人的喜好。与新品服饰受当年流行趋势所限不同,古着不受当下流行趋势的制约,使得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随时寻找自己喜欢的古着(尽管在古着中也存在某些流行趋势 )。原创 2025-03-28 12:40:11 · 400 阅读 · 0 评论 -
开设“三浦记”-越孤独越消费
然而,我曾数次参与孩子幼儿园举办的跳蚤市场,以大约100日元的价格出售儿童服装,并以低价处理了自己的衣服、腰带和领带等。我还参与了在吉祥寺PARCO大楼顶楼举办的跳蚤市场。除此之外,我一般选择将物品丢弃。回想起来,有些被扔掉的物品其实相当不错,实在是浪费。但由于过去古着店铺较为稀少即使想要出售,也难以找到合适的途径。关于出售旧物的乐趣,我想分享一段个人经历。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几乎没有购买过古着,也从未尝试在古着店售卖衣服对于不再穿的衣服,我通常会直接丢弃。原创 2025-03-28 12:10:17 · 186 阅读 · 0 评论 -
边缘事物引领变革潮流-越孤独越消费
当我深入思考时,我发现古着和这些年来我一直倡导的共享住宅之间,存在意想不到的相似之处。在它们成为潮流之前,出于被认为是不洁净的、显得寒酸的、他人穿过的、与他人共享生活空间等原因,古着和仅由旧房翻新改建而成的共享住宅常常遭到人们的排斥。在一个认为持续购买全新产品才是进步的时代:从昭和时代早期直至泡沫经济时代的人群,也就是现在55岁以上的这一代人,他们深刻记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将共享转变为私有和专用的快乐,因此他们对古着和共享住宅持有较强的抵触感。原创 2025-03-27 14:56:32 · 363 阅读 · 0 评论 -
40-44岁:名牌童装一代-孤独消费论
接下来,我们将深人了解问卷调查的综合分析结果。首先来看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人群在古着消费上的支出情况。在男性群体中,40~44岁的消费者在古着上的花费最为显著,紧随其后的是20~24岁的年轻群体,而45~49岁的群体也有一定的古着消费;女性消费者的购买趋势则相对分散,20~69岁的女性均有广泛购买古着的行为(如图 5-1所示 )。原创 2025-03-27 14:50:53 · 382 阅读 · 0 评论 -
古着消费新趋势:中性化崛起-孤独消费论
当我们将“购买可爱风格的时尚物品”这一行为与古着消费数据进行交叉统计分析时,我们发现那些偏爱可爱风格的男性在古着上的消费更为慷慨。特别是在35~49岁的男性群体中,这一消费倾向尤为明显(如图5-2所示)。此外,20~34岁的男性及35~49岁的女性与35~49岁的男性群体表现出了相似的消费倾向。当前的年轻男性群体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他们身材修长面容精致,不少人甚至青睐女装款式。据了解,在古着店中挑选Tifany(蒂芙尼)等品牌的饰品自用的男性消费者数量相当可观。原创 2025-03-27 14:38:20 · 346 阅读 · 0 评论 -
古着:复古风格中的心灵慰藉-三浦展
购买古着也可以视作一种复古消费,而复古消费通常与孤独感有关。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古着消费额其实与孤独感无关,对未来生活的不安感与购买古着不是正相关的。有趣的是,数据显示那些感到不安的人群往往更少购买古着。当我们进一步分析古着消费额与人们对日本未来发展方向看法的关系时,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对日本未来持乐观态度的人,他们的古着消费额往往更高。这与认为日本正朝好的方向发展的人在昭和复古领域的消费较多的情况相一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古着消费似乎与对未来生活的不安感、对国家未来持悲观态度负相关。原创 2025-03-26 18:01:17 · 157 阅读 · 0 评论 -
邻里链接意愿古着消费社区效应-三浦展
正如附录案例一中指出的,古着店本身也越来越重视与当地社区的联系。古着店从当地年长的居民手中收购古着,强调年轻一代在购买古着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故事。这不仅是物品的再利用,更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这些故事不仅关乎衣服的前任主人,也可能与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有关。古着店的这种新趋势似乎与人们希望在居住地建立更紧密的邻里关系的愿望相吻合。我们发现,那些重视未来居住地社区交流的人,往往会更多地进行古着消费。这种趋势在35~49岁的男性群体中尤为突出。原创 2025-03-26 17:51:55 · 185 阅读 · 0 评论 -
直播带货凌晨GMV暴涨的秘密
别再盲目摸索直播带货的门道了,也别对自己的消费行为感到困惑。《孤独消费论》帮你揭开凌晨 GMV 暴涨的秘密,让你在消费和商业领域都能快人一步!赶紧入手,开启探索之旅吧🛒。🌟 这本书最大亮点就是,把看似复杂的消费心理学讲得通俗易懂。还是普通消费者,想搞懂自己深夜剁手的原因,它都能满足你。📚 结构清晰明了,先抛出孤独消费这一独特概念,再逐步拆解不同场景下的消费行为,最后给出对未来消费市场的洞察。家人们,你是不是也好奇为啥现在直播带货,凌晨的 GMV 能疯狂暴涨📈这本《孤独消费论》给出了超震撼的答案!原创 2025-03-26 17:47:27 · 179 阅读 · 0 评论 -
前桥市老酒店的华丽新生-越孤独越消费
建筑文化研讨会”的宗旨在于保护那些尚未被列为文化财产的近现代建筑,防止它们在激进的城市开发浪潮和经济压力下被拆毁。同时,该研讨会致力于维护这些建筑及其周边区域的文化遗产和景观风貌。当我开始涉足古着领域时,我恰好担任日本文化厅主办的'建筑文化研讨会”委员。该研讨会为我提供了表达观点的平台。该研讨会广受关注,部分原因可能是知名演员铃木京香女士也是其中一员。原创 2025-03-26 17:37:33 · 167 阅读 · 0 评论 -
纵向与横向链接特征融合的策略-三浦展
纵向链接指的是那些与时间相关联的纽带,它们有历史性和故事性;而横向链接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包括在工作和生活领域中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是纵向与横向的链接。政府和企业等组织有责任为这些链接创造机会。家庭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纵向链接,它从父母延伸到父母的父母一直追溯到远古的祖先。原创 2025-03-26 17:30:05 · 170 阅读 · 0 评论 -
古着店:复古文化的传承者-孤独消费论
横沟先生表示:“可以说古着店为街区带来了多样性。无论是二手商品店还是二手唱片行,这类商店的存在为原本单一的街道带来了一种新鲜感,仿佛引入了一些异质元素,让人感到新奇和有趣,我认为居民其实也在寻找这种新鲜感。原创 2025-03-25 18:10:04 · 157 阅读 · 0 评论 -
种草视频里藏着的情绪刚需
我最近读了一本超有料的书——《孤独消费论》,简直颠覆了我对消费的认知!作者深入剖析了现代消费背后隐藏的情绪需求,比如为什么我们会在孤独时疯狂购物,或者为什么一款产品能瞬间戳中我们的心。这本书的结构清晰,从孤独消费的定义、现象到背后的经济心理逻辑,层层递进。它的亮点在于用超多真实案例,让我们看到消费不再只是物质的满足,更是情绪的慰藉。比如书中提到的“情绪刚需”,就是那种让我们在疲惫时能被治愈,或者在孤独时找到陪伴的东西。而且,它的语言风格很接地气,完全不像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书。原创 2025-03-25 17:58:59 · 261 阅读 · 0 评论 -
爷爷的西装:时代的独一无二-三浦展
高桥飒在他经营的服装店“小·小奏鸣曲”中,致力于将父辈(60岁左右)和祖辈(90岁左右)的服装传承给年轻一代。近年来,随着许多年长者普遍追求“断舍离”的生活理念,他有一位经营旧货店的朋友频繁收到消息,对方称其可以免费取走自己老房子内的所有物品。受此启发,高桥也加入了这一行动,去“救援”那些仍可使用但即将被丢弃的衣物。原创 2025-03-25 17:55:14 · 214 阅读 · 0 评论 -
数不胜数,心自平和-越孤独越消费
店主是来自埼玉县的铃木麻由子。她表示:“我不喜欢做和别人一样的事情,性格也很害羞,小学时甚至不愿去学校,常常是被父母驾车送去学校的。从中学时期开始,我就对时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梦想过像筱原友惠那样穿着打扮。我非常喜欢CUTE杂志,还曾在原宿被该杂志采访过。Yokfuuku绝非一家寻常的服装店。尽管其招牌上写着“大宫”,但它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店面,而是以流动的形式穿梭于多个地点,举办古着售卖活动。原创 2025-03-25 17:49:36 · 181 阅读 · 0 评论 -
这里,期待更多目光-越孤独越消费
在御茶之水站附近的汤岛有一家新开张的古着店,名为SIRTURDAY”。汤岛曾是传统日式餐馆的聚集地,而且因为毗邻秋叶原,周围聚集了众多电子公司的总部;同时,由于与本乡相连,这里也汇聚了不少出版社。尽管如此,古着店在此地却相当罕见。原创 2025-03-25 17:44:20 · 200 阅读 · 0 评论 -
社区艺术:发现身边的创作-孤独消费论
在东京江东区高桥的商业街中,有一条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高桥快乐街”的街道,这里坐落着一家名为“THINK”的古着店。这家店离都营地铁新宿线的森下站很近,由34岁的店主武田伸一先生经营,他来自千叶县的柏市。尽管武田先生对森下站和东京东部的地理相当了解,但他直到寻找店面时才首次路足这条自1931年起便存在的老街。1931 年起便散发着古老韵味的街道和让人一见钟情的高桥商业街。原创 2025-03-25 17:40:19 · 213 阅读 · 0 评论 -
年轻人移居,就够了吗?-三浦展
由于冈先生的夫人渴望居住在能够俯瞰相模湾美景之所,他们决定搬离居住了30个年头的港北新城公寓。尽管他们曾考虑过镰仓或逗子 ,但那里高昂的房价让他们望而却步。在女儿结婚并迁往小田原·之后,他们也决定搬到附近。经过一番寻找,他们在神奈川县真鹤镇找到了一处理想的房子,随即搬迁至此。新家位于山峦之上,不仅有一览无余的海景,还能将日出之美尽收眼底,景色宜人至极。冈康治先生曾在一家知名汽车制造企业担任设计师和规划师如今冈先生已步入退休生活,他期望在享受悠闲时光的同时能参与一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活动。原创 2025-03-25 17:35:35 · 128 阅读 · 0 评论 -
真鹤:新城不适者的避风港-三浦展
我和冈先生沿着坡道继续前行,不久后便抵达了真鹤出版。在这里,来住友美女士负责经营民宿,而她的合伙人川口瞬先生则致力于出版工作。他们于2015年移居至真鹤,并在2018年将一栋古老的民居改建成现在这个集出版社和民宿为一体的场所。原创 2025-03-24 14:58:29 · 228 阅读 · 0 评论 -
社会学新视角:孤独如何重塑消费
孤独消费论》是一本从社会学角度深度剖析“孤独”与“消费”关系的书籍。书中不仅探讨了“孤独经济”的崛起,还分析了从“一人食”到“宠物经济”等一系列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如果你对现代消费文化感兴趣,或者想了解“孤独”如何成为商业的催化剂,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它不仅能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还能为你的职业或生活带来新的启发。3.情感替代品:从虚拟社交到陪伴型商品,孤独感被转化为消费动力。1.孤独的消费化:孤独不再是消极的情感,而是被商业化的资源。2.个性化需求:孤独催生了“定制化”“小而美”的消费趋势。原创 2025-03-24 14:54:53 · 421 阅读 · 0 评论 -
书、美发、咖啡,生活曲-越孤独越消费
除了书店,真鹤镇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业态。2020年11月,水印(watermark)咖啡店开业,除了咖啡,它也售卖书籍,成了当地的一家特色店铺。店主栗原志织女士曾居住在仓敷,与当地知名二手书店“虫文库”的店主田中美穗女士结缘,因此在她的店里也能看到“虫文库”中的图书。原创 2025-03-24 14:38:22 · 372 阅读 · 0 评论 -
我的理想社会-越孤独越消费
新兴的商铺并非只能销售全新商品。古着店、二手唱片行及古老民居改造的咖啡馆和传统町家旅店同样有其立足之地。在京都,这样的商业模式或许已司空见惯,但在其他地方还应加以推广。这种模式更适合那些古老的街道、城镇和地区,因为这些地方的居民同样在经历老龄化。尽管面临老龄化的挑战,人们仍然可以充满活力地投入工作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能真切感受到“活着真好”,这才是我心中的理想社会。原创 2025-03-24 13:50:21 · 230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