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龄
paopao_50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一个观念,唤醒行动力-周龄认知觉醒
每天醒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并总指望着在舒适的状态下开始一天的工作,结果总在琐事中虚度时光。尤其是完全自主的时间里,我发现自己几乎什么也做不了--明知道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但脑子里总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先去找点乐子。不不不,这完全是表象!事实上,我的自制力一点也不强,我甚至为自己喜欢舒适、简单、新奇、有趣的天性比一般人更强。时常有人夸我行动力强,说我在这个年纪,还能克服惰性、抵制流惑,在大家都熬夜、刷手机的时候坚持早起锻炼、读书写作,甚是难得并得出结论:周岭是个自制力很强的人。原创 2025-04-02 15:09:14 · 157 阅读 · 0 评论 -
“番茄”:让你重获新生-认知觉醒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极度专注的能力,但说实话,这种能力并不是相有就能有的,要不然怎么说它是稀缺能力呢?造就专注品质,涉及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兴趣匹配、自身动力、学识背景、习惯积累等各种因素。那么,缺少这些条件的普通大众又该如何获取极度专注的能力呢?一个简单又通用的方法正是前文说的主动培养“极度专注+主动休息的行为模式。具体的做法就是:只要开始学习或工作,就尽量保持极度专注的状态,哪怕保持专注的时间很短也是有意义的;一旦发现自己开始因精力不足而分心走神,就主动停下来调整片刻。原创 2025-04-02 15:04:15 · 204 阅读 · 0 评论 -
愿你走出平庸的迷雾-周龄认知觉醒
这是一个毫无企图心的决定,却无意中创造了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在空旷的荒地上显得格外扎眼,竟引起了飞行员的注意,之后这个消息传到了首长耳朵里,许三多也受到了关注,从此开始了他的特种兵生涯。许三多秉性如此,却无意制造了反馈,但这个道理可以被有意地运用。从现在开始,请不要再默默无闻地独自耕耘了,不产出、不运用、不得到反馈,就算学一辈子也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机遇。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只有不断产出获得反馈,我们的人生才会发生真正的变化。原创 2025-04-02 14:35:51 · 214 阅读 · 0 评论 -
作品意识:开启未来之门-认知觉醒
比如以前你学习英语可能会选择每日打卡的方式,但现在你可能会选择直接用:直接翻译一段美文、查询英文文档、阅读英文原版书,或者把手机语言设置成英文……这么做当然会造成一些困难,但为了解决问题你必定会想办法补全相关知识,所以你的学习行为都能得到即时反馈:要么帮自己或他人解决了一个问题,要么产出了一个有价值的作品,这些反馈带给自己的必然是强烈的成就感和继续行动的欲望。有了这种认知,人是会迅速改变的——会拥有清晰而强烈的作品意识,会更加重视输出和运用,会倾心打磨作品,主动换取外界的反馈。原创 2025-04-01 11:29:32 · 174 阅读 · 0 评论 -
反馈:学习的必经之路-周龄认知觉醒
所有处于类似困境中的学习者,无论是在校的还是在职的,无不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地输人,不停地学,就一定能学有所成,然而现实总是令他加失望。他们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尽快产出点什么,以换取反馈,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激励自己。也许是因为在人造的学习体制内待久了,有些人很难相信“跳过原理,直接实操”的方式是有效的,他们认为这种方法不过是奇技淫巧,强大的毅力和认知才是学习的正道。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往往缺少输出和反馈意识,虽然他们极其理性,元至德以超越常人的毅力不断激励自己努力、但最终收获的仍然是布咨和失败。原创 2025-04-01 11:24:56 · 164 阅读 · 0 评论 -
两个策略,轻松达成改变-认知觉醒
现实中的打卡大军,几乎都缺乏觉知,在助推期结束后不能及时、主动地调整动机,导致深陷其中却不知其害。当然,也有一些人能做到学习和打卡相结合,究其原因,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不过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动机没有改变--打卡只是学习活动的附属品。写这些没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意思。正如开篇所说,我其实不反对打卡,很多时候打卡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确实能助推我们持续行动,形成行动惯性,这也是很多人对打卡爱不释手的原因,但切不可完全依赖打卡,否则很容易陷入认知陷阱。原创 2025-04-01 11:14:27 · 163 阅读 · 0 评论 -
任务心态引发身心分裂-周龄认知觉醒
比如跑步时总想着还剩多少时间就可以结束,读书时总想着还剩多少页就可以完成,背单词时总想着还剩多少个就可以完事……这样的心态会使注意力处于分散状态,很难全身心投入事物本身,从而体会其中的要领和乐趣。我们感受不到跑步时身心、手脚的畅快,无法深入了解书中人物的思考和情感,体会不到单词之间的深入关联……现代人很难获得幸福感,多是因为这种快节奏和急心理,但在这种状态下,生活何其枯燥,它无法让我们享受过程,只会让身心紧张、焦虑麻木和分裂。军人必须有极强的任务意识,但在个人学习成长领域,任务心态或许并不可取。原创 2025-04-01 11:09:10 · 108 阅读 · 0 评论 -
动机转移与动力扭曲-周龄认知觉醒
微信运动”大家都知道,这个功能可以让自己每天的行走步数显示在排行榜上。这不排名不要紧,一排名,有些事就变了。不管之前爱不爱运动,人们都开始冲进大街小巷、公园码头,甩开膀子走了起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抵挡不了他们的热情。这乍一看是好事,每天的排名激发了人们的运动热情,既能健身又能社交,多好啊。因为从开始排名的那一刻,人们的锻炼动机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转移:原先纯粹是为了身体健康,享受运动带来的美好,现在却是不自觉地为了自己的成绩在排行榜上更好看,甚至有人还专门为此去买设备或用软件“刷”步数。原创 2025-04-01 10:54:45 · 117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