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机器人技术的法律责任与治理模式
云机器人生态系统中的法律责任归属
在产品安全方面,主要责任通常落在生产者身上,生产者涵盖以下几类:
1. 在市场上供应产品的制造商;
2. 为自身使用提供产品的制造商;
3. 有时还包括进口商;
4. 对产品进行定制修改的企业或用户。
如果一个机器人被设计执行特定任务并运行专有软件,责任归属可能相对明确。例如,若Roomba在吸尘时伤人,iRobot很可能要承担责任,因为他们制造了硬件并编写了软件。但如果Roomba被修改或用于其他目的,iRobot可能会试图逃避责任。
然而,在云机器人生态系统中,情况更为复杂。可能存在多个参与者,责任链广泛、复杂且往往不透明(甚至对相关方也是如此)。机器人供应商可能依赖云服务提供商及其子供应商,这使得识别故障、确定因果关系和归属责任变得极具挑战性。
当涉及不同实体管理的组件组合和交互所引发的问题时,确定哪一方应对特定损害负责尤其困难。例如,在云机器人生态系统中因技术故障造成损害时,受害方可能起诉机器人供应商,要求其为未能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可预见风险进行赔偿。但索赔方为了确定因果关系,可能需要获取云服务提供商持有的关于特定事件的信息,以及云机器人生态系统如何运作的更一般信息。而要让云服务提供商解释其技术如何工作或提供技术透明度,可能难以建立法律依据。
各方可以通过事先签订合同来明确责任,以避免事后处理责任和透明度问题。但大多数云计算服务基于标准的、不可协商的服务条款提供。机器人供应商应考虑这些标准服务条款是否适合实际应用中的特定风险。或者,如果云服务提供商愿意,他们可以尝试协商特定条款。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