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系统基础知识

 

内容目录

1、Linux 系统概述

2、Linux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

3、Linux 文件和目录管理

4、Linux 文件系统管理

5、Linux LVM 配置

6、Linux 网络管理

7、Linux 进程与任务管理

8、Linux 系统监控

9、Linux 管道与I/O重定向


1、Linux 系统概述

  1. Linux 的发展:离不开它的前身 Unix

    • Unix 的发展:

      1970 年,Ken Thompson 研发出 Unix 内核;1970 年为Unix 元年

      1973 年,Ritchie 用 C 语言编写了 Unix 内核,Unix 正式诞生;

      1974 年,Unix 对外公布,开始广泛流行。

    • Linux 的产生和发展:

      1986 年,Tanenbaum 研发出 MINIX,并于次年发布;

      1991 年,Linus 研发出 Linux 内核的雏形;

      1994 年,Linux 1.0 内核发布;

      1995 年以后,各种不同的 Linux 发行版本相继出现。

    • Linux 发行版本(内核是一样的):

      Redhat 、SUSE Enterprise、CentOS:侧重于网络服务,企业管理

      Debian、Stackware:侧重于服务器及其稳定性

      Ubuntu、Fedora、Open SUSE:侧重于用户体验

    • Unix 和 Linux 的区别:

      UnixLinux
      商业付费免费开源
      与硬件配套跨平台
      对硬件要求苛刻对硬件要求很低
      安装复杂安装简单
      使用复杂使用简单
      稳定次稳定(好于Windows)
  2. Linux 的结构:

    • 应用程序

    • 外壳(shell):用户和内核之间的命令解释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更换 shell,shell 与 kernel 可分离

      常见的 shell 有:bash(Linux 默认的 shell),sh(Unix 默认的 shell),ksh(korn shell),c shell 等等,其中以 bash(Bourne-Again Shell)最为流行:它基于 Bourne shell,吸收了 C shell 和 Ksh 的一些特性。bash 完全兼容 sh,也就是说,用 sh 写的脚本可以不加修改的在 bash 中执行

    • 内核(kernel):Linux 操作系统的核心,直接控制计算机资源

    • 硬件

  3. Linux 的特点:

    • 多任务,多用户:CPU 时间分片,分给不同的进程;允许多个用户同时登陆使用。

    • 管道:前一个程序的输出作为后一个程序的输入,看起来好像管道一样

    • 功能强大的 shell:shell 是一种解释型高级语言

    • 安全保护机制,稳定性好:防止系统及其数据未经许可而被非法访问,稳定性 Unix 好于 Linux,Linux 好于 Windows

    • 用户界面:常用命令行的方式,同时提供图形界面

    • 强大的网络支持:TCP/IP 协议就是 Linux 的缺省网络协议

    • 移植性好:源代码用 C 语言写成,便于移植到其它计算机上

2、Linux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

  1. Linux 的用户和用户组

    在 Linux 操作系统中,Linux 用户会归属于用户组,那么归属于同一用户组的不同用户,它对一些公共文件具有相同的访问权限,每个用户对它所归属的文件具有其适用的访问权限。

  2. Linux 通过 UID 和 GID 来管理用户和用户组

    • UID(User ID):通过配置文件 /etc/password 储存,记录的是单个用户的登陆信息

        root:x:0:0:root:/root:/bin/bash  
      

      被冒号分成七个字段:分别为:用户名、密码、UID、GID、用户描述、用户家目录、用户的 shell 类型

      扩展阅读:

      Linux 系统中通常有三种类型的用户:超级用户(super user),常规用户(regular user)和系统用户(system user)。

      超级用户的 UID 和 GID 都是 0。不管系统中有多少个系统管理员,都只有一个超级用户帐号。超级用户帐号,通常指的是 root user,对系统拥有完全的控制权。超级用户是唯一的。

      常规用户的 UID 500 - 60000。指那些登陆到 Linux 系统,但不执行管理任务的用户,例如文字处理或者收发邮件等

      系统用户的 UID 1 — 499系统用户并不是一个人,也被称为逻辑用户或伪用户。系统用户没有相应的 /home 目录和密码。系统帐号通常是 Linux 系统使用的一个管理日常服务的管理帐号

    • GID(Group ID):通过配置文件 /etc/group 储存的,记录 GID 和用户组组名的对应关系

        root:x:0:
      

      root 用户组的 GID 为0

        smc:!:1001:
      

      SMC 用户组的 GID 为1001

      扩展阅读:

      没有 supergroup
      Systemgroup:GID 0 - 499
      一般组:GID 500 - 60000

  3. 用户管理的常用命令

    • 用户查询命令:

      id:查询当前登陆用户的 GID 和 UID。

      finger:查询当前用户的属性信息,包含家目录和 shell 类型。

    • 新增用户:useradd[参数][用户名]

        linux: ~ # useradd -d /home/ipcc -m -u 2000 -g mms -s /bin/csh ipcc
      

      -d:设置用户的家目录

      -m:设置的家目录不存在时自动创建

      -u:设置用户的 UID

      -g:设置初始 GID 或组名

      -s:设置用户的shell,如:/bin/csh

      上例最后的 ipcc 指的是该用户的用户名

        linux: ~ # useradd ipcc
      

      这个例子中没有参数,直接创建用户名为 ipcc 的用户,如果在新增用户时没有指定参数信息,系统就会去读取 /etc/default/useradd 配置文件,它规定了默认的初始用户组和 shell 等。

        linux: ~ # useradd –D
      

      如果需要查询基本的设置,通过 useradd –D 读取默认的配置。

    • 删除用户:userdel [参数] [用户名]

        linux:~ # userdel ipcc
      

      删除 ipcc 用户

        linux:~ # userdel -r iptv 
      

      加上 -r,会将用户的家目录一起删除。

    • 新增完用户后,需要设置和修改用户密码:passwd[用户名]。常规用户只能不输入用户名,修改当前用户的密码,超级用户可以加上用户名修改其他用户的密码。输入正确后,这个新口令被加密并放入 /etc/shadow 文件

      注意:在 ubuntu 的默认 shell 中,密码不会显示出来,且再修改密码时,会多次提示你输入密码以确保正确性

    • 修改用户属性:usermod[参数][用户名]

        linux:~ # usermod -d /opt/ipcc ipcc
      

      -d 修改用户家目录
      -g 修改初始用户组

    扩展阅读:su 命令用于变更为其他使用者的身份,除 root 外,需要键入该使用者的密码
    http://www.runoob.com/linux/linux-comm-su.html

  4. 用户组管理常用命令

    • 新增用户组:groupadd

        linux:~ # groupadd ipcc
      
        linux:~ # groupadd -g 2000 iptv
      

      -g 指定组 ID

    • 删除用户组:groupdel [用户名]

        linux:~ # groupdel iptv
      
    • 修改用户组:groupmod [参数] [用户名] -

        linux:~ # groupmod -g 2500 -n ipcc1 ipcc
      

      g 修改组 ID -n 修改组名

3、Linux 文件和目录管理

  1. Linux 的文件结构类似于倒树形结构,树的 root 是 / 文件夹

    • 根目录下的子目录以及存放的内容:

      2106579-ab12fa4fd5685ceb.png

    • 常用文件夹

      • /etc

        • 配置文件
        • 大部分是 *.conf
          • /etc/passwd , /etc/group , /etc/shadow 除外
      • /home

        • 用户家目录
        • /home/用户名
      • /root

        • 超级用户 root 的目录
      • /tmp

        • 临时文件区
      • /var/tmp

        • 临时文件区
      • /boot

        • Boot filesystem
        • 启动加载器
        • 内核及 init ram dist
      • /dev

        • 设备文件
        • /dev/sda 是硬盘
        • /dev/sda1 是分区
        • 注意:Linux 的思想,一切都是文件
      • /media

        • 本机硬盘以外的储存设备
        • 例如:/media/CDROM
      • /mnt

        • 本机硬盘以外的储存设备
        • Red Hat 习惯手动挂载于此
  2. 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

    • 绝对路径:由根目录(/)开始写起的文件名或者目录名,例如: /home/student/file.txt

    • 相对路径:基于当前路径的的文件名或者目录名写法,. 代表当前目录 .. 代表上一级目录

      举例:假如目前在 /home/smc 目录下,想要切换到 /home/smc/bin/smc 目录下,首先可以使用绝对路径,命令如下:

        cd /home/smc/bin/smc
      

      操作完成后,想要回到刚才的 /home/smc 目录下,可以使用相对路径,命令如下;

        cd ../..
      

      再举例:目前在 /tmp,想要去 /home/student/file.txt

        ../home/student/file.txt
      

      再举例:目前在 /home,想要去 /home/student/file.txt

        student/file.txt
      
  3. 文件和目录的基本操作

    •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ls (list segment)

      • ls -l :显示出详细信息
    • 显示当前的工作目录:pwd (print working directory

    • 变更工作目录:cd

        cd 
        cd /home/smc/bin/smc
        cd ../..
      

      第一条指令,cd 后面不跟任何路径,则是回到主目录

    • 新增目录(必须具备写权限):mkdir[-m 模式][-p] 目录名

        mkdir temp
        mkdir -m 777 temp/abc
      

      -m 指定存取模式,设置为777,所有文件可读可写可执行
      -p 建立目录时建立其所有不存在的父目录

    • 删除目录(对父目录具备写权限):rmdir [-p] 目录名

      用于删除空目录,如果删除非空目录,则使用 rm 再加上参数即可

      –p 删除目录及父目录

    • 复制文件或目录(对父目录具备写权限) :cp 源文件或目录 目的文件或目录

      • cp /etc/passwd /tmp/passwd :绝对路径是最标准的写法
      • cp /etc/passwd /tmp :相同文件名称
      • cp /etc/passwd /tmp/. :在/tmp目录下,相同名称拷贝,与上结果一样
      • cp /etc/passwd . :当前文件夹下,相同名称拷贝
    • 移动文件或目录(对父目录具备写权限):mv 源文件或目录 目的文件或目录

      • mv /tmp/passwd /tmp/abc :更改文件名称
      • mv /tmp/passwd /var/tmp/passwd :移动文件,名称不变
      • mv /tmp/passwd /var/tmp/abc:移动文件并更改文件名称
      • 注意SELinux security context
    • 删除文件或目录(对父目录具备写权限):rm[-ir] 文件或目录

      -name 以指定字符串开头的文件名 -user 查找指定用户所拥有的文件。

  4. 查看文件内容:

    • cat:直接查阅文件内容,不能翻页

    • more:翻页查看文件内容

    • less:翻页阅读,和 more 类似。但操作按键比 more 更加弹性。

    • head:查看文档的头部几行内容,默认为 10 行,可用-数字 来查看特定行数

    • tail:查看文件的尾部几行内容,默认为 10 行,可用-数字 来查看特定行数

4、Linux 文件系统管理

  1. 文件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用于明确存储和组织计算机数据的方法,使得对数据的查找和访问变得更加容易。用户不需要关心文件位于d硬盘的数据块地址。

  2. 存储在介质中数据的三个因素

    文件名:定位存储的位置

    数据:文件的具体内容

    元数据 meta-data:文件有关的信息。例如文件的权限、所有者、文件的修 改时间等。

    Linux 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可查看 /etc/filesystems

  3. 文件系统的分类

    • 根据是否有日志?

      • 传统型文件系统:写入文件内容的时候,先写数据,再写元数据,若写元数据前断电,则会造成文件不一致。典型的:ext2(Linux 默认的文件系统)

      • 日志型文件系统:写入文件内容的时候,先写日志记录文件(更安全)。典型的:ext3 = ext2 + 日志 ,ReiserFS (基于平衡树,搜索快,节约空间)

    • 根据如何查找数据?

      • 索引式文件系统:文件属性数据和实际内容放在不同的区块,例如 Linux 中默认的 ext2 文件系统中,文件属性数据存放在 inode(类似于指针),实际内容放在 block。ext2 一开始就规划好了 inode 与 block ,所以数量庞大,不容易管理,所以有分组

        2106579-b71e3f2eb47dbf42.png

      • 非索引式文件系统:只有 block,数据需要一个 block 接一个 block 读取(下一个 block 位置存放在上一个 block 中),效率低。 典型的:FAT(Windows 的文件系统)

        2106579-c0507b51e0e4840d.png

        碎片整理:写入的数据的 block 太过分散,此时读取的效率会很低。磁盘整理的目的,就是将这些分散的 block 尽量的集中起来。

  4. 配置文件系统分区

    • 创建分区:fdisk + 设备名,输入完该命令之后,可以通过参数 m 查看按键操作说明,通过参数 p 可以得到本磁盘的相关信息,输入 n 命令可以新建一个分区。使用完 n 命令之后,新建分区的步骤如下:

      选择分区类型

      选择分区开始的磁柱

      决定分区的大小

      保存新建的分区 (w 命令)

      通过重启服务器或使用 partprobe 命令通知内核

    • 创建文件系统:mkfs [参数] 设备名。-t 指定文件系统类型,如 ext3。 -b 指定 block 大小,单位 bytes,ext2 和 ext3 仅支持 1024/2048/4096 三种。

    • 挂载文件系统:mount + 设备名 + 挂载点。挂载的过程就是将文件系统和目录树上的某一个目录结合。 -t -b 同上。

        mount /dev/sda6/root/testmount
      
  5. 管理 Linux 文件系统

    • 查看分区使用情况:

      • df:查看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参数 –h 以容易理解的格式打印出文件系统大小,参数 –i 显示 inode 信息而非块使用量。

      • du:查看文件或目录的磁盘使用空间,参数 –a 显示目录下的每个文件所占的磁盘空间,参数 –s 只显示大小的总和,参数 -h 以容易理解的格式输出文件大小值,如多少 Mb

    • 查看系统打开的文件:lsof

      Isof filename 显示打开指定文件的所有进程

      Isof –c string 显示以指定字符开头的进程所有打开的文件

      Isof –u username 显示所属 username 相关进程打开的文件

  6. 修复文件系统:

    • fsck 参数 设备名:检查文件系统并尝试修复错误。执行 fsck 时,必须首先要将修复的设备进行umount 后,再执行 fsck 命令。

    • e2fsck:检查和修复 ext2 和 ext3 文件系统

5、Linux LVM 配置

LVM:Logical Volume Manager

  • 传统:文件系统构建在物理分区(PP:physical partition)之上,物理分区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文件系统的容量。LVM:使文件系统的调节更简便,搭配 RAID 做容错

  • LVM 结构:

    2106579-2c5ca1a7e33f6cf9.png

    PP:physical partition 物理分区,LVM 最底层

    PV:physical volume 物理卷,一个 PP 对应一个 PV

    PE:physical extends 物理扩展单元,组成PV的最小单元,也是的最小区块,类似于文件系统的 block

    VG:volume group 卷组,可以看出由 LVM 组成的大磁盘

    LE:logical extends 逻辑扩展单元,组成LV的最小单元,对应一个PE

    LV:logical volume 逻辑卷, VG之上,文件系统之下,文件系统是基于逻辑卷的

  • VG、LV 和 PE 的关系

    LV 通过交换 PE 来实现弹性改变文件系统大小的效果,LV 移除一些 PE,文件系统大小即减小,VG 把一些 PE 给LV,文件系统大小即增加

    2106579-2bc6a3b02784a97e.png

    最多65534个PE,PE的大小可以影响到VG的容量

    LV与磁盘分区类似,能够格式化

  • LVM 的优点:

    • 通过LVM,文件系统可以跨越多个磁盘

    • 动态地扩展文件系统的大小

    • 增加新磁盘到 LVM 的存储池中

  • LVM 使用要点:

    • 按需分配文件系统大小

    • 把不同的数据放在不同的卷组中

  • LVM 配置步骤,创建逻辑卷的步骤

  • 物理卷管理命令

    • pvcreate 将普通的分区加上 PV 属性
    • pvscan 查看物理卷信息
    • pvdisplay 查看各个物理卷的详细参数
    • pvremve
  • 卷组管理

    • vgcreate vgname /dev/sdaN
      • vgname:卷组名称
      • /dev/sdaN:要加入卷组的物理卷
    • vgscan
    • vgdisplay
    • vgreduce 缩小卷组,把物理卷从卷组中删除
    • vgextend 扩展卷组,把某个物理卷添加到卷组中
    • vgremove
  • 逻辑卷管理命令

    • lvcreate -n lvname -L 2G vgname
      • lvname:逻辑卷名称
      • -L 2G:逻辑卷大小
      • vgname:从卷组分配空间给逻辑卷
    • lvscan
    • lvdisplay
    • lvextend
    • lvreduce
    • lvrmove
  • 扩展卷组

    • 可在线扩展卷组
    • 不一定可以所见卷组
    • 命令:vgextend vgname /dev/sdaN
      • 将物理卷 /dev/sdaN,加到vgname
    • 必须要有未使用的物理卷
      • 必须先有未使用的分区或硬盘
  • 管理文件系统的空间(增大或减小)

    • 增大( 卷组必须要有足够空间)

      • 先卸载逻辑卷

      • 然后通过vgextend、lvextend等命令增大LV的空间

        • lvextend -l +128 /dev/vgname/lvname
          • 再加大128个LE
        • lvextend -L +128M /dev/vgname/lvname
          • 再加大128 Mb
      • resize2fs -p /dev/vgname/lvname

        • 再使用resize2fs将逻辑卷容量增加,扩展文件系统
        • -p:显示操作期间的进度
      • 最后将逻辑卷挂载到目录树

    • 减小

      • 先卸载逻辑卷
      • resize2fs -p /dev/vgname/lvname 512M
        • 再使用resize2fs将逻辑卷容量减小,文件系统调整为512MB
      • lvreduce -L 512M /dev/vgname/lvname
        • 再通过lvreduce将逻辑卷容量减小,逻辑卷减小到512MB
      • 最后将逻辑卷挂载到目录树

    注意 lvextend -l +128 与 lvextend -L +128M 的区别。一个是增加128个PE,一个是增加128MB

6、Linux 网络管理

  • ifconfig [接口]:查看IP地址,广播地址,网口掩码

    windowns 中用 ipconfig

    • ifconfig 网口[参数]:设置网口的参数,如IP地址,广播地址,网口掩码等,重启网络或系统后失效

        ifconfig eth3 192.168.100.128 broadcast 192.168.100.255 netmask 255.255.255.0
      
    • 若想修改一直有效,则需要去修改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ifcfg-网口

      编辑配置文件:

        vi ifcfg-eth4
      

      使用ifup命令,启动网口:

        ifup ifcfg-eth4
      
  • route:查询本机路由表

    Destination 目的地
    Gateway 网管
    Genmask
    Flags 标记,为U:可用
    Iface 该路由的网络出口

  • 新增路由:通过命令方式新建路由,会保存在内存中,重启无效,若想持久保存,通过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routes 静态保存路由信息,重启网络服务才能生效

  • 检测本地端口

      netstat -tupln | grep:25
    
    • t:TCP仅显示tcp相关选项
    • u:UDP仅显示udp相关选项
    • p:Procedure显示建立相关连接的程序名
    • l:List仅列出正在Listen(监听)的服务
    • n:拒绝显示别名,能显示数字的全部转化为数字
  • 检测远程服务

    • nmap软件包

    • 可以单独检测服务器

      • 如:nmap 192.168.0.101
    • 可检测整个class C

      • 如:nmap 192.168.0.0/24
      • 不支持255.255.255.0的语法
    • 如果没有防火墙干扰,结果应该与netstat一致

  • IP别名

    • 在相同的网卡以及MAC地址之下,配置不同的IP地址
    • 命名原则
      • eth0
      • eth0:0
      • eth0:1 ...
    • 哪些不支持IP别名
      • DHCP不支持别名
      • NetworkManager不支持别名
        • NetworkManager也不支持网卡绑定
        • service NetworkManager stop
        • chkconfig NetworkManager Off
  • ping -c 次数

  • traceroute 目的地址或主机名:追踪包源到目的所经过的路由

  • 配置FTP服务,通过yast命令,yast界面可以修改网络信息

  • 配置Telnet服务,进入yast界面

7、Linux 进程与任务管理

  • 概念

    • 程序:文件中保存的一系列可执行的命令

    • 进程:加载到内存中的程序,由CPU执行,由PID 标识

    • 守护进程:常驻内存,与终端无关的系统进程

    • 用户进程:用户通过终端加载的进程

  • 查看进程

    • ps 静态查看某一时间点进程信息

      • a 显示现行终端机下所有程序
      • x 显示所有程序,不分终端机
      • u 以用户为主的格式来显示程序状况
      • f 用ASCII字符显示树状结构
      • l 显示进程的详细信息,例如优先级(NI)
    • top 动态观察进程动态,每三秒刷新一次(默认按CPU的使用率降序排列)

      • 热键;
        • P:按处理器使用率排列进程
        • M:按内存使用率排列
        • d:控制即时显示秒差
        • h:显示更多热键的用法
        • q:离开top
        • k:杀死某个进程,需要再输入PID好
    • pstree 用ASCII字符显示树状结构,-p 显示进程ID,-u 显示用户名

  • 管理进程

    • Linux进程调度是CPU分为时间片,每个进程将依次在CPU上运行,优先级高的先执行
    • 用户可通过设置进程的 niceness(NI)值来影响进程的优先级。niceness值范围:-20到+19,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
    • root用户(超级用户)可调整优先级到-20,而非超级用户只能把进程的优先级调低(即往+19调整),常规用户所启用的进程的niceness默认值为0
    • 用法:
      • nice -n 1 ls:将 ls 的优先序加 1 并执行
      • nice ls:将 ls 的优先序加 10 并执行
      • renice +1 987 -u daemon root -p 32:将进程 id 为 987 及 32 的进程与进程拥有者为 daemon 及 root 的优先序号码加 1
  • 结束进程

    • kill PID:结束进程和进程号PID,系统可能不响应
    • kill -9 PID:强制终止进程,一般不适用
    • killall PID:终止同一进程组内的所有进程
  • 任务管理

    • 任务:登录系统取得shell后,再单一终端接口下启动的进程

    • 前台:在终端接口上,可以出现提示符让用户操作的环境

    • 后台:不显示再终端接口的环境

  • 任务管理相关命令

    • & 直接将程序放入后台处理

        find /-name smcapp &
      
    • jobs 查看当前shell的后台任务

    • ctrl+z 将正在运行的任务放入后台暂停

      在vi命令编辑文件内容时,可以暂停(suspended)

    • fg %[job ID] 任务放入前台,如果不加job ID,则默认把当前任务

    • bg %[job ID] 任务放入后台

  • 管理周期计划任务:crontab [-u user] [-e] -l [-r]。-u指定用户,-e编辑crontab任务内容,-l查阅crontab任务内容,-r移除所有crontab的任务内容

    当用-e编辑时,程序会直接调用vi接口

    系统计划任务保存在/etc/crontab文件中

  • 管理定时任务:at 安排一个任务在未来执行,必须先启用atd进程

    • at -l:相当于atq,列出当前at任务
    • at -d[job ID]:相当于atrm,删除一个at任务
    • at -c[job ID]:查看任务具体内容

    2106579-7879c6c3f7771854.png

    at 与 crontab的用法,from 鸟哥的linux私房菜:http://cn.linux.vbird.org/linux_basic/0430cron.php

8、Linux 系统监控

  • 监控系统启动日志

    想要查看启动信息,调用命令 dmesg|less,或者查看 /var/log/boot.msg 日志

  • 监控系统运行状况

    • cat /proc/..

      /proc/cpuinfo

      /proc/bus

      /proc/scsi

    • fdisk 硬盘信息

      -l:查看服务器所挂硬盘个数及分区情况

    • lspci PCI信息

      -v:显示PCI接口装置的详细信息

      -vv:更详细的信息

    • iostat CPU和I/O信息

      -c:仅显示CPU统计信息

      -d:仅显示磁盘统计信息

      -k:以k为单位显示每秒磁盘的请求数

    • hwinfo 设备信息

      --disk 显示磁盘信息

      --cpu 显示CPU信息

      --memory 显示内存信息

      --network 显示网卡信息

      --short 显示硬件的摘要信息

  • 监控系统和进程

    • top 进程的动态信息,CPU、内存信息

    • ps 静态

    • uptime 系统开机时间以及系统平均负载

    • uname 查看系统版本信息,加 -a 会由更详细的信息

    • netstat 显示与IP、TCP、UDP相关的信息

  • 监控用户登录

    • who -H -m:查看当前登录系统地用户。-H:显示各栏位的标题信息列,-m:效果等同于who am i,显示出自己再系统地用户名,登录终端,登录时间

    • w[参数][用户]:查看当前登录的用户及用户当前的工作。-u:后面接user,查看具体用户信息,比who更详细

    • finger[参数][用户]:查看用户详细信息。-s:短格式显示用户信息,-l:长格式显示用户信息

    • last[参数]:查看曾经登录过系统的用户。-n num:设置列出名单的显示列数,-F:显示登录和登出的详细信息

    • lastlog[参数][用户]:查看用户前一次登录信息。-t days:查看距今n天内登录了系统的用户的最近一次登录信息,-u显示登录与登出的详细信息

9、Linux 管道与I/O重定向

  • 命令行功能最强大的两个功能:管道与I/O重定向

  • I/O重定向可将命令行的执行的输出或错误消息重定向至文件,方便当下保存或稍后分析

  • 输入输出流

    • 标准输入
      • 0:键盘默认
      • 又称 STDIN
    • 标准输出
      • 1:终端默认
      • 又称STDOUT
    • 标准错误
      • 2:终端默认
      • 又称STDERR
  • 重定向运算符号

    • > :将STDOUT重定向到文件

      • 文件内容会被覆盖

      • 举例:

          ls -Ra /etc > root/backup/config-file-lists
        
    • >> :将STDOUT重定向到文件

      • 文件内容会被添加

      • 举例:

          (date;who -l) >> /root/monitor/who-online
        
    • < :重定向STDIN

      • 将键盘输入改由读入文件提供

      • 举例:

          mail -s "Warning" root < /root/mail/record/alert-notify
        

    Shell 输入 / 输出重定向:http://www.runoob.com/linux/linux-shell-io-redirections.html

  • 管道使用

    • 运算符管道

      • |:将一个命令的STDOUT发送到另一个命令的STDIN

      • 举例:

          grep pattern /var/log/messages | mail -s "Issue notify" root
        
    • 命令行T管道

      • tee:将上一个命令的STDOUT通过T管道重定向到该文件,再发送到另一个命令的STDIN

      • 举例:

          ifconfig eth0 | grep pattern | tee /root/interface-info | cut -f2 -d: | cut -f1 -d" "
        
      • 再举例:
        使用tee的示意图:ls -l的输出被导向 tee,并且复制到档案 file.txt 以及下一个命令 less。tee 的名称来自于这个图示,它看起来像是大写的字母 T。

  • 比较

    • 标准的命令用法:

        grep root /etc/passwd
      
    • 重定向:

        grep root < /etc/passwd
      
    • 管道:

        cat /etc/passwd | grep root
      
    • 三种原理不一样,但结果一样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