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高级别故障-热失控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产品已经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是人们对于新能源产品的安全问题仍旧存在着担忧,电池安全问题也一直是行业探索的课题。热失控是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改善研究的主要对象,它的诱因比较复杂,下面我们全面了解一下。

1、热失控的概念:

在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和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中,对电动车热失控做出了具体讲解和相关应对要求。热失控(thermal runaway),指电池单体放热连锁反应引起电池温度不可控上升的现象。

热失控散发出的大量热量和有害气体会引起电池着火和爆炸。其往往从电池电芯内的负极SEI膜分解开始,继而隔膜分解熔化,导致负极与电解液发生发应,随之正极和电解质都会发生分解,引发大规模的内短路,进而蔓延到其他电芯,造成了严重的热失控,让整个电池组产生自燃。

2、热失控阶段划分:

有文献提供的隔膜大规模融化温度起始于140℃,所以有理论将热失控划分为三个阶段:自生热阶段(50℃-140℃),热失控阶段(140℃-850℃),热失控终止阶段(850℃-常温)。

自生热阶段,又被叫做热积累阶段,它开始于SEI膜的溶解,使得负极以及负极内包含的嵌锂碳成分直接暴露在电解液里,嵌锂碳与电解液发生放热反应,造成温度升高。

热失控阶段,温度超过140℃以后,正负极材料都进行电化学反应,使温升速度加快。外部可以观测到电压的急剧下跌。短时间内,剧烈的反应生成大量气体的同时生成大量的热,发生膨胀。热量向周围传播,热失控向其他电芯蔓延。

热失控终止,热失控一旦发生,只有待反应物耗尽,热失控过程才能自然终止。

3、热失控的诱因:

有关专家提出,高比能量动力电池有三种主要热失控机理:一是隔膜刺穿导致内短路引发热失控。二是高比能量电池正级析释活性氧,析氧密度随着比能量提升在不断下降。三是负极析活性锂,就是快充或者过充引起的。

我们了解热失控的触发原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出发。

内部短路,就是电池的正负极直接接触。通常由机械和热量滥用引起的大规模内短路将直接触发热失控。内部自行发展的内短路,不会立即触发热失控,但随着时间的积累,风险会逐渐增加。《Thermal runaway mechanism of lithium ion battery for electric vehicles: A review》文中提出了内短路三个级别,如下图:

机械滥用,指的是在外力作用下,锂电池单体、电池组发生变形,自身不同部位发生相对位移。针对电芯的主要形式包括碰撞、挤压和穿刺。

电气滥用,一般包括外短路,过充,过放几种形式,其中最容易发展成热失控的要属过充电。

外短路,即存在压差的两个导体在电芯外部接通。原因可能是由于汽车碰撞引起的变形,浸水,导体污染或维护期间的电击等。当外部短路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去,高温便触发热失控。因此,切断短路电流或者散去多余热量都是抑制外短路产生进一步危害的方法。

过充电,由于其饱含能量,是电气滥用中危害最高的一种。热量和气体的产生是过充电过程中的两个共同特征。发热来自欧姆热和副反应。电芯中的活性物质与空气接触以后,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过放电,由于压差的存在,在过放电期间,电池组中最低电压的电池被串联连接的其他电池强制放电,极点反转,电池电压变为负值,导致异常发热。过放电引发的溶解的铜离子迁移通过膜并在阴极侧形成具有较低电位的铜枝晶,可能穿透隔膜,导致严重的内短路。

热滥用,局部过热可能是发生在电池组中典型的热滥用情况。热滥用很少独立存在,往往是从机械滥用和电气滥用发展而来,还可能由连接器接触松动引起。

我们可以看出热失控诱因大部分是关联的,如图:

4、热失控外在信号表现:

1)电压降:热失控发生后,电芯的电压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的过程。

2)高温和温升:通常而言单个电芯的温度在热失控发生前会有一个持续的较快速率的上升过程,而且往往会分两段, 第一段:从常温开始平滑上升, 第二段:温度急剧上升,这个时候我们常用的NTC温度传感器已经没办法快速感知,这个温度可能是400多甚至更高。

3)气压:电池包内正常大气压为101KPa,当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之后释放大量气体之后,整包内感知的气压会上升,一般会到120KPa以上,触发电池包的泄压阀以后,气压会恢复。当后续第二个发生单体热失控之后,气压会再次上升。

4)气体成分:电池包内气体在热失控过程中,会释放出甲烷(CH4),丙烷(C3H8)或一氧化碳(CO)等气体,而且浓度会急剧升高。

5、国标规定热失控触发判断条件

电池包或系统在由于单个电池热失控引起热扩散、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5min,应提供一个热事件报警信号(服务于整车热事件报警,提醒乘员疏散)。

热失控发生判断条件:

a)触发对象产生电压降,且下降值超过初始电压的25%;

b)监测点温度达到制造商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

c)监测点的温升速率dT/dt≥1°C/s,且持续3s以上。

当a)和c)或者b)和c)发生时,判定发生热失控。如下是发生热失控的数据曲线

6、热失控预防和监测

热失控重在预防和监测,一旦热失控发生,目前无法终止。

预防:从源头出发,对材料改良研究。提高正负极材料以及电解质的稳定性;从外部出发,选用安全高效的热管理系统,抑制锂离子电池的温升。加入被动式冷却策略,如增加翅片、嵌入泡沫金属、包覆相变材料等,这是未来提高锂离子电池应用安全性的重点。

监测:BMS 实时监测的热失控预警技术。目前比较易于实现的方案,通过BMS采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来监测温度,电压等运行参数,利用气体检测传感器检测气体物质,利用压强传感器检测压强,同时通过算法构建更准确有效的状态参数估计模型,满足国标要求前提下,早发现热失控的苗头,当热失控已经发生,只能通过硬件配套来推迟或抑制热失控的危害以赢得足够的时间让人在事故发生后逃脱。

总结:

      虽然热失控诱因复杂,但基于目前行业研究的结果,对于热失控可以实现中早期的预测预警,晚期的通知和传递阻碍。相信随着行业专家不断的深入探究,电池的热失控问题会在将来找到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

  • 1
    点赞
  • 2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