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独立成分分析(ICA)降噪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本文探讨了独立成分分析(ICA)在脑电降噪中的应用问题,包括确定独立源个数的困扰、噪声识别的难度以及脑电成分的识别挑战。作者指出,ICA的不确定性导致每次结果可能不同,而自相关系数可以作为识别稳定信号的一种工具。文章提出,对于噪声源和脑电成分的识别,目前仍依赖于人为经验和特定指标。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

关键词:降噪、ICA

 

对经常处理脑电信号的朋友来说,降噪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眼动、眨眼、肌肉运动、脉搏等噪声会严重污染脑电,严重影响脑电的后续分析。2001年提出的FastICA算法使ICA可以真正稳定地分析数据。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发展至今广泛地被用于脑电降噪,利用ICA去除脑电信号中的眼电、心电噪声是很成熟的技术。不过在实际应用ICA算法时会碰到各种问题,比如应用时如何确定独立源个数、如何识别哪些是噪声、反过来如何识别哪些是脑电等等。本文想讨论ICA存在问题,并引出解决部分问题的另一个算法,准确来说是另一类算法,即联合盲源信号分离。本文不会介绍联合盲源信号分离,只是提供一种思想。下面将讨论,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

01如何确定独立源个数。

想必这是使用ICA时最初碰到的问题。因为ICA要求要有多个观测信号才能做盲源分离,对少数电极(一般不超过8个)的脑电信号来说,使用ICA降噪时可能会把脑电成分也同时去除。其实,对于大量电极(一般大于64个)的脑电来说,如何确定独立源个数也是很头疼的问题。如果读者手上有128导通道的脑电数据的话,可以尝试一下将独立成分个数设定为128个。那么很有可能会碰到解混矩阵不收敛的情况,所以说假定独立源个数等于观测信号个数是很鲁莽的。这是为什么呢?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