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本 Embedding 模型中的“迟分”策略

图片

大约一年前,2023 年 10 月,我们推出了全球首个支持 8K 上下文长度的开源 Embedding 模型 —— jina-embeddings-v2-base-en。自此,长文本在 Embedding 模型中的应用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

  1. 信息压缩问题:将数千字的长文本编码为单一 Embedding 表示会导致语义信息的"过度压缩",使得检索系统难以准确定位特定信息。
  2. 检索粒度不足:许多应用,尤其是检索增强生成(RAG)系统,需要检索文档中的较小片段,而非整个长文档。
  3. 短文本检索优势:基于密集向量的检索系统在处理短文本时通常表现更好,因为短文本的语义信息更容易被准确编码和检索。

图片一个典型的 RAG Pineline 包括:分块-Embedding-检索-生成。

那么,如果行业只需要具有 512 上下文长度的 Embedding 模型,那么训练 8192 上下文长度的模型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探讨 RAG 中传统分块 -> Embeddings 流程的局限性,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同时,我们还引入了一种新策略,称为 迟分(Late Chunking),能够在保留长文本 Embedding 模型优势的同时,也能满足精细粒度检索的需求。

上下文丢失问题

传统的分块 - Embedding - 检索 - 生成流程在处理长文档时可能会丢失长距离的上下文依赖关系,这对于信息检索和理解是一大隐患。换句话说,当关键信息散落在多个文本块中,脱离上下文的文本片段很可能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导致处理效果大打折扣。

以维基百科上的一篇关于柏林的文章为例,若将其分割为句子块,不难发现诸如“其”和“这座城市”等指代表达,实际上指向的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柏林”。这种情况下,Embedding 模型很难将这些指代正确链接到实体,进而产生质量低下的向量表示。

图片

这意味着,若我们将一篇长文按照句子长度进行分块处理,RAG 系统在回答诸如“柏林的总人口是多少?”之类的查询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为城市名称和人口数据从未出现在同一文本块中,且缺乏更大的文档上下文,处理这些块的 LLM 难以解决这样的指代问题。

尽管有一些启发式算法试图缓解这一问题,如滑动窗口重新采样、多种上下文窗口长度及多次文档扫描等,然而,像所有启发式算法一样,这些方法时灵时不灵;它们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有效,但没有理论上的保证。

迟分让 Embedding 更懂上下文

在传统的文本编码领域,我们常常采用一种“预先分块”的策略,即先分块,再过 Embedding 模型。首先依据句子、段落或预设的最大长度对文本进行切割。随后,Embedding 模型会对这些切割好的文本块逐一进行处理,通过平均池化等方法,将 token 级的 Embedding 聚合成单一的块 Embedding 向量。如下图左侧所示:

图片

左侧为传统分块策略,右侧为迟分策略的图解。

然而,本文提出的“迟分”策略,则是先过 Embedding 模型再分块,我们先将 Embedding 模型的 transformer 层应用到整个文本或尽可能多的连续文本,为每个 token 生成一个包含丰富上下文信息的向量表示序列。随后,再对这些 token 向量****序列进行平均池化,进而得到考虑了整个文本上下文的块 Embedding。

与传统的独立同分布(i.i.d.)块 Embedding 不同,迟分生成的块 Embedding 是“有条件的”,这意味着每个块都编码了更多的上下文信息,从而大大提升了编码的质量和准确性。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充分发挥迟分的优势,我们需要借助支持长上下文的 Embedding 模型,如 jina-embeddings-v2-base-en,它能够处理长达 8192 个 token 的文本(相当于 10 页 A4 纸),基本满足了大多数长文本的上下文需求。

当然,迟分也并非完美,它同样需要边界线索来辅助处理。但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这些边界线索是在获取到 token 级 Embedding 之后才使用的,这也是“迟分”名称的由来。

传统分块迟分
边界线索需求
边界线索使用时机预处理阶段transformer 层处理后
块 Embedding 特性独立同分布(i.i.d.)有条件,编码更多上下文信息
邻近块上下文保留易丢失,需启发式方法缓解长文本 Embedding 模型能有效保留

迟分效果一览,定性评估案例

Google Colab: https://colab.research.google.com/drive/15vNZb6AsU7byjYoaEtXuNu567JWNzXOz

迟分的实现可以在上述链接的 Google Colab 中找到。在这里,我们利用了最近在 Tokenizer API 中的最新功能,借助所有可能的边界线索,将长文档分割成有意义的块。关于此功能背后的算法的更多讨论可以在 twitter@JinaAI_ 上找到。

Tokenizer API: https://jina.ai/tokenizer/

当将迟分应用于上述柏林的维基百科示例时,可以立即看到语义相似性的改善。例如,以“这座城市”和“柏林”的指代关系为例,采用迟分后,“这座城市”的向量表示成功捕捉到了与“柏林”的关联信息,在与涉及该城市名称的查询匹配时表现得更为出色。

以下是具体的数值对比结果,展示了“柏林”一词的 Embedding 与柏林维基百科文章中各个句子的余弦相似性。从表格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与传统分块相比,迟分在提升语义相似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查询传统分块下的相似性迟分下的相似性
柏林柏林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是如此。0.8490.850
柏林其超过 385 万人口使其成为欧盟人口最多的城市,以市区人口计。0.7080.825
柏林这座城市也是德国的一个州,在面积上是全国第三小的州。0.7530.850

BEIR 实验验证,迟分效果显著

为了全面验证迟分在各种场景下的有效性,我们借助 BEIR 中的检索基准进行了一系列严谨的测试。这些测试涵盖了查询集、文本文档语料库以及存储查询与文档关联信息的 QRels 文件。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将文档分块并编码至 Embedding 索引,通过 k 近邻(kNN)算法寻找与查询 Embedding 最相似的块。随后,将块的 kNN 排名转换为文档排名,并与真实排名进行对比,计算 nDCG@10 等检索指标。

整个评估流程的脚本已开源,可在此处获取:https://github.com/jina-ai/late-chunking

我们在多个 BeIR 数据集上进行了传统分块与迟分的对比测试。为提取边界线索,我们采用正则表达式将文本切分为约 256 个 token 的字符串。同时,选用 jina-embeddings-v2-small-en 作为 Embedding 模型,虽为较小版本的模型,但仍具备 8192-token 的处理能力。

以下是各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

数据集文档平均长度(字符)传统分块(nDCG@10)迟分(nDCG@10)无分块(nDCG@10)
SciFact1498.464.20%66.10%63.89%
TRECCOVID1116.763.36%64.70%65.18%
FiQA2018767.233.25%33.84%33.43%
NFCorpus1589.823.46%29.98%30.40%
Quora62.287.19%87.19%87.19%

从结果来看,迟分在多数情况下均优于传统分块,甚至在某些场景下超越了将整个文档编码为单一 Embedding 的效果。当然,在部分数据集中,不分块策略取得了最佳结果(但需注意,这在实际应用中较为罕见,且通常需要对块进行排名)。

若将传统分块与迟分的性能差距与文档长度进行关联分析,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文档越长,迟分策略带来的 nDCG 得分提升越明显。换句话说,文档越长,迟分策略的效果就越显著。

图片迟分相对于传统分块的改进,与文档的平均长度相关

结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为大家揭示了一种名为“迟分”的高效文本处理方法。该方法巧妙地借助长上下文 Embedding 模型的优势,为短文本块注入丰富的上下文信息。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传统分块 Embedding 在保留上下文信息方面的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检索效果不佳的问题。

而迟分,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生。它以一种简单但非常有效的方式,在每个文本块中保持和调整上下文信息,显著提升了文本处理的准确性和效果。并且,随着文档长度的增加,迟分的效果愈加显著。这一成果的实现,离不开像 jina-embeddings-v2-base-en 这样的高级长上下文 Embedding 模型的支持。我们希望这项工作不仅验证了长上下文 Embedding 模型的重要性,还能激发更多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

如何学习大模型

现在社会上大模型越来越普及了,已经有很多人都想往这里面扎,但是却找不到适合的方法去学习。

作为一名资深码农,初入大模型时也吃了很多亏,踩了无数坑。现在我想把我的经验和知识分享给你们,帮助你们学习AI大模型,能够解决你们学习中的困难。

我已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市面上AI大模型各大白皮书、AGI大模型系统学习路线、AI大模型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扫取。

一、AGI大模型系统学习路线

很多人学习大模型的时候没有方向,东学一点西学一点,像只无头苍蝇乱撞,我下面分享的这个学习路线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学习AI大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AI大模型视频教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AI大模型各大学习书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AI大模型各大场景实战案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结束语

学习AI大模型是当前科技发展的趋势,它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学习AI大模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核心概念,并将其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同时,掌握AI大模型还能够为我们的职业发展增添竞争力,成为未来技术领域的领导者。

再者,学习AI大模型也能为我们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提供更多的岗位以及副业创收,让自己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因此,学习AI大模型是一项有前景且值得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重要选择。

  • 1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