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Com | 浙江大学樊龙江团队大规模群体基因组分析揭示红米演化历史

红米、黑米等有色稻米富含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等酚类化合物,具有抑制氧化应激、缓解高脂血症、预防肥胖等生物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红米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野生稻、栽培红米和杂草稻都具有红色种皮,这些红米资源包含了完整的水稻遗传背景,是水稻驯化和遗传改良前后时期的重要纽带,是研究水稻驯化和遗传改良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遗传材料。

9b6ae7afd8b5ccf653b321f9d59b0fc8.jpeg

https://doi.org/10.1016/j.xplc.2023.100778

2023年12月6日,浙江大学樊龙江教授课题组Plant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Population genomic analysis unravels the evolutionary roadmap of pericarp color in rice”的研究论文,对来自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5104份水稻材料基因组数据(所谓5k数据集,其中近3000份材料为有色种皮)进行了群体分析,探究了红米演化历史。这是目前已知最大规模的红米群体遗传学研究。

5k数据集涵盖了各类水稻材料,包括2437份籼稻, 1897份粳稻, 229份aus, 90个circum-basmati (cB), 221份混合类型和230份O. rufipogon野生稻(图1)。其中,2794份材料为种皮有色组(所谓2.8k数据集);990份红米地方品种以及330份当地杂草稻为地方种组(所谓1.3k数据集)。

56163f13797844c4fe229fa642316d18.png

图1 研究使用的5k基因组数据集及其各种水稻类型构成情况

樊龙江教授课题组利用5k基因组数据集进行了系统发育和群体结构分析。系统发育树揭示了一个由栽培红黑米、栽培白米、杂草稻和野生稻组成的复杂群体结构(图2)。根据系统发育树、等位基因频率等一系列证据,该研究报道了两个有趣的发现:一是部分栽培红米可能起源于杂草稻——一些栽培红米位于杂草稻的分支中,具有较高的统计自举值支持,这意味着杂草稻可能被重新驯化为栽培红稻(图2)。二是部分杂草稻来自栽培红米的野化——一些杂草稻与栽培红米聚在一个分支中,且两者具有非常相似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说明这些杂草稻很可能是从栽培红稻中去驯化而来的。

ab04b3b7048fafdcd8b00a67b71b7dd9.png

图2 水稻5k基因组数据集系统发育树(左)及其部分分支情况(右)

为了估计栽培红米和白米群体分化时间,该研究使用SMC++进行估计(图3)。结果表明,包括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在内不同地区的粳型红米和白米地方品种在距今2200年内开始分化,籼型红米和白米地方品种为距今3500年内才开始分化。这一时间估计与《新唐书》、《宋史》等中国古书中的描述相一致,即在唐代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在太湖流域已经有了白米生产,进入白米集约种植时期。这也暗示着,rc突变在水稻群体中存在了较长时间,最终是在较晚的阶段才扩散并被固定下来。

2e023881099cb00819dccb83a472c5db.jpeg

图3 不同地区红米和白米地方种群体分化时间估计

此前已报道控制红色种皮的基因为RcRd基因等,Rc基因的多个等位基因如RcrRc-gRc-s也已得到了详细解析。为了寻找控制红种皮表型的新基因,该研究还开展了Rc等位基因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鉴定到了数个红色种皮新的候选等位基因,同时在籼粳稻中分别发现多个显著关联位点及其相关编码基因。这些位点在栽培红米和白米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差异显著,为未来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候选基因。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以上发现,该研究提出一个水稻种皮颜色演化模型(图4):水稻驯化初期均为红米,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米的比例不断增加,同时不断发生栽培红白水稻去驯化成为杂草稻(红色种皮)的演化过程。具体而言,在大约一万年的水稻演化史中,红米生产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大约3500前,白米开始大面积种植,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红米到白米的这种转变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都在发生。因此可见,水稻从野生稻驯化开始,就进入了红白种皮交替演化模式,不断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如红种皮→白种皮或白种皮→红种皮);有时即使种皮颜色不变,但扮演的角色在转变(栽培红米→杂草稻或杂草稻→栽培红米)。

6ca31b24e1d5776e30d276027653442c.png

图4 水稻种皮颜色演化模型。图中可见籼稻(XI)和粳稻(GJ)中不同类型水稻种皮颜色进化过程。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博士生谢玲娟为论文第一作者,樊龙江教授为通讯作者。中国水稻研究所魏兴华研究员、澳大利亚CSIRO朱乾浩研究员和中科荃银方玉等参与了该研究。项目研究得到了浙江省科技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樊龙江教授团队长期在水稻基因组及其演化和环境适应方面开展研究,近年来在水稻去驯化和泛基因组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Nat. Commun.、Genome Biol.、Mol. Plant等刊物上发表系列论文。

往期精品(点击图片直达文字对应教程)

7f8834dd862addfce1bd22a4cc39c444.jpeg

23849770545eed507272f7e8d97562a7.jpeg

f439c0cf2e6f37a8f15abb859115fb5c.jpeg

d7afe2c4dacd95e4750e18ab5b453d66.jpeg

6eff60657a760f6ad0c838adfd2c9a77.jpeg

79243c57840e2737fb6e8340d72e8c73.jpeg

0609c932c01d94184c1dbfef1cc5aa35.jpeg

0df33c996ac57b8fd511b7fb9c6a068b.jpeg

920b05a9d87acdb34b02778e428e849f.jpeg

72983a46390f3d7c37a3c53622278de3.jpeg

f76c226a8620b6ece89c935c83dc7eea.jpeg

65d6e24ab9001476ea2e27b3544f7549.jpeg

c5409bb3611a354a0a7ce319733302a1.png

ba7462a79899283843d8331dc144aae2.png

51e8573eba09f7b53fbad62541d99fca.png

2460f690ebf4759dfdc475c02f37dad9.png

9992eee7355cd05b1761403c6919ddeb.jpeg

671349d4f7972ab1f4fcbfe7744f1a53.jpeg

3334b7f0f468157d03d7ada7a6930f20.jpeg

98afe8e10a58a390c6d56916c7b4aa34.jpeg

6802836e63393ac739509bd73e10374b.png

155055829d73dcfc765b24e675b63fcf.png

3a998b60735fb4b05c5682eaddf6bd99.jpeg

8c4de85e0cc45577a609658affedb7a0.png

57e38edd1ce174f9c01cdc4027d3ad87.png

fa387344af3a7eb9eea0e49bbbc70ba0.jpeg

7968860b5b657df98d99cefbf3aeac98.png

af593a79fe90ef059a70b5b7068e0efd.png

机器学习

2fe4e768531748b970a16d5709fd2690.png

f9f835fb0379620b0861c516d001c132.jpeg

aa446f0fac8b8bc1c0051772a4336657.jpeg

ffba7d1738aa515c2a39fea152d0a45f.p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