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 初学数据结构时,不理解教程中为什么要在链表首部定义一个空数据的头结点,不明白其优缺点,认为可有可无,有时考虑节省内存空间而省略该节点,但是定义头结点是有意义和作用的。
- 头结点示意图:


缺点
- 多定义了一个结点,多占用了一个结点的内存。
- 改善方式:可以采用linux kernel中的list实现方式(结点中只包含结点指针不包含结点数据),减少头节点的内存占用。
优点
- 链表(不管是单链表还是双链表)删除或者插入节点时,如果没有头结点,处理有两种情况,以下是删除操作的两种情况:
- 操作的对象不是第一个结点,只需要将前一个节点的next 指向后一个节点。
- 操作的对象是第一个结点,相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于没有前节点,所以不能按照第一种情况的方式处理,需要更改链表的头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
- 如果有头结点,只存在一种情况:不是第一个结点,因此按照上面第一种情况进行处理就好了,这样代码更通用,处理更简单高效。
- 以下是无头节点单链表删除节点的示例代码:
//单链表删除结点
void deleteNode(listNode *node){
listNode *head, *prev, *current;
if (!head){
return;
}
//无头结点则需要额外做如下处理
if (head == node){
head = head->next;
return;
}
prev = head;
current = header->next;
while (current){
if (current == node){
prev->next = current->next;
delete current;
} else {
prev = current;
current = current->next;
}
}
}
- 以上代码看起来有头结点和没头结点的差别不大,但是实际复杂情况下有没有头结点的处理差别会更明显,会导致初次接触者理不清,加上头结点能减轻某些场景下的复杂度,是空间换时间的策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