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着吧,做QC,思维方式里要有随时质疑的意识。不能因为策划、或程序、或其它QC的说法,而减少了对质量的控制。
比较明显的就是,要把“预期输出”建立在最可靠的基础之上。
假设一个规则:每个士兵基础攻击力为9(配置表),士兵数为10(手工操作获得),总攻击为90(设计规则是总攻击=每个士兵的基础攻击力*士兵数)。
a同学测试总攻击计算规则,当时无界面显示总攻击,他的预期输出只能与程序协商,加一个print来查看。
后来有界面了,b同学测试界面显示的总攻击。b同学的“预期输出”应该用规则本身的计算值,而最好不要用print值。
这只是举例,而且例子是最简单的,因为规则简单。如果规则复杂,预期输出的不可靠,会导致测试的不可靠。
b同学要信任a同学的测试可靠度,拿a已有的测试结果做预期输出的基础。但这个过程不单单是b和a的信任这么简单,而是有可能设计规则、程序实现都会有改变,这一切都是质量保证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当b和a的测试是并行的,或者间隔版本很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