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钙钛矿人工视网膜:可识别手写数字,准确率达72%

近日据外媒报道,有研究人员已经用钙钛矿材料建造了一种人造视网膜,能够以与人眼类似的方式检测光。在测试中,该设备甚至能够识别手写数字。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眼睛工作得益于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它们吸收传入的光子并向大脑发送电信号。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着手在人造设备中模拟该过程。这个设备的关键成分是钙钛矿,这种材料吸收光的效率非常高,因此正在成为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领跑者。

在这种情况下,该团队利用这种光吸收能力来制造传感器,打造了一种人造视网膜。据悉,视网膜中的光感受器是人和哺乳动物的对光最敏感的神经细胞,其中光所触发的初始生物物理化学过程即发生在光感受器中。

研究人员将钙钛矿纳米晶体嵌入到聚合物上,然后该层被夹在两个电极之间——底部是铝,顶部是氧化铟锡。该上部电极被蚀刻以使光线通过钙钛矿层,从而形成感光器阵列。这些是在聚酰亚胺基板上制成的,可以让设备弯曲,并扭成所需的任何形状,例如人类视网膜的形状。

为了处理光输入,这个感光器阵列连接到一个CMOS传感器和一个具有100个输出神经元的神经网络。在4 x 4阵列的测试中,该设备使用各种颜色的LED照明,发现其光学响应与人眼非常相似,系统对绿光特别敏感。在其他测试中,该系统甚至能够以72%的准确率识别手写数字。它也非常稳定,129周后对光的反应没有变化。

光感受器按其形状可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大类,这两大细胞将外界的光子吸入,传送至大脑。新的人造视网膜也是如此,不过与人眼不同,新的设备利用钙钛矿材料,打造一款对光吸收率极高的长期有效的视网膜。

研究人员发现利用该设备检测时,在手写数字识别率上达到了72%的几率。但因其制作材质的问题,他们认为这种人造视网膜虽不适用于人体移植,但在相机镜面和新一代机器人的视觉系统上将会有更大的妙用。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