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增长 | 全面解读买量中的渠道投放

本文深入探讨移动应用的买量策略,包括内部与外部渠道(搜索广告、信息流广告、应用市场广告、KOL达人广告)的分析,以及如何根据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投放渠道。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如何评价买量价值,通过全链路数据打通、推广活动效果评估和渠道价值评估,确保广告投入的效益最大化。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何为买量?

在移动互联网世界,流量的争夺和交易一直是市场的焦点。尤其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基本所有的移动应用开发商都无法避开在应用的特定生命阶段进行流量的采买。这个场景下的“买量”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线上广告推广的方式,实现用户量超出自然增长的一种商业化手段。这种需求使得应用开发者和广告媒体之间产生了商业联系,并相应衍生出了广告平台和各种广告竞价模式,形成了一个基于广告变现的流量生态。

买量的线上广告渠道有哪些?

要想实现用户增长,触达是第一步,也可以用经典的AARRR海盗模型(增长黑客理论模型)来理解这个漏斗。当广告真正触达到用户实现了用户获取(acquisition),才有机会让用户对我们的产品建立起后续的认知,并进一步付费转化。在触达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什么路径找到目标用户,就是渠道。

d27d91c74fce906d2833f2491847666b.png

图1-AARRR海盗模型

首先是内部渠道,即利用公司内部自有渠道进行推广,比如公司官网站内推广、产品矩阵APP内引流、官方媒体微博/公众号运营、客户群电子邮件营销等。内部资源渠道可以优先利用,推广形式不限于banner活动页、APP首页广告、运营活动等。

另外是付费的外部渠道,如国内的巨量引擎、穿山甲、腾讯广点通、百度SEM、搜狗、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国外的谷歌、Facebook以及其他第三方媒体。这些主流买量渠道基本可以归纳为这几大类:

1.搜索广告:是通过关键词触发的竞价广告。广告主会依据自己的产品特点确定投放关键词,当有用户在各类搜索引擎中搜索的关键词命中了广告主的投放关键词,就可展示出相应的广告。主流搜索平台有百度、搜狗、360、必应等。

这种形式的优点有两个,一是搜索场景可以覆盖用户的大部分日常生活场景,适用于推广各种类型的产品;二是用户的搜索行为主动性强,基于用户主动倾向获取到的流量定位更精准。

186c022fd74418904e118e4bf6ff76b7.png

图2-搜索广告示例

2.信息流广告:顾名思义,信息流中的信息像流水一样,丰富且以轮流滚动的方式展现到用户眼前。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新闻咨询类信息流(如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社交类信息流(如微信朋友圈、小红书等)、视频类信息流(如抖音、快手、bilibili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