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箴言 - 心之道

心之道

人有路途,进之行程,尽力而为,无谓伤神。
此间道义,为道者,不可更改,上至苍穹宇宙,下至万千众生,不违初心,不逆本意,便是自己,便是本意,便是一切因果,便是一切修行。
所谓本心之意,便是最简单的,遵循本心,本意。
可这一切,看似容易,却又有几人做到?
本心本意,说起来,不过是一张嘴。
做起来,却是无比艰难!
不论是谁,扪心自问,自己真的可以做到心中所想,心中所念,知行合一吗?
难,难,难!
道,简单无比,
做,难上加难。
道为心念,念为道意,天下众生,念之无数,道亦无数,故而何为正?何为邪?故正者,众生愿之,邪者,众生恶之,或有人自忖,我之心,与众生何干?此自然不相干,只是你之道,却莫要触及众生,若你之道触及众生,便自相干,此为,虚实之道,自去以心论之。

心之道,看似简单,却不简单。
心之道,根本就不是自己心想什么,就是什么。
往小了说,心之道是要遵循自身。
往大了说,却是要遵循天地,遵循众生!
心正,心邪,皆有定数。
这定数,便是众生,非是你自己。

为印证已心之道,吾以善恶之道、虚实之道等印证之。

善恶之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将小恶、小善扩至无限大,见微知著,切勿以偏概全。君子修身于行、住、坐、卧之中,可于微末之事开始修行。“客尘之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何以在世间保持清净之心;吾非悟性非凡之人,至今为止,驻足各处,还未证的果位,获得顿悟、开悟,无法明心见性,因知晓世间太多不公而又处于放与不放的矛盾境界,人间正道是沧桑,跟脚弱小如浮游,欲撬世间一粒砖,奈何叩门却不知。那就唯有实时勤“佛事”,并时刻打扫我们内心的灰尘,让心灵保持清明。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我记得应该是出自佛家经典,具体哪部,实难记起。如此,此话用意我妄断应该有两层:其一,劝人行善,这是前半句;第二,劝人莫怀疑,这是后半句。阳明先生也要求我们“为善去恶,格物致知”,我自然是深信不疑的。但我之外,又有多少人信?有人说,不是我不信,是现实让我难信。这话我非常理解。洋洋洒洒,大千世界,浩浩汤汤,五千年史,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的事,那是数不胜数,叫我如何信?要不为何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些话都在围绕一个重要的定论而展开的,这个定论就是“因果”。佛教常说:“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一个人的心念决定了他的行为,而他的行为又决定了他要遭受和承担的结果。好人之所以有好报,是因为好的心念会决定好的行为,而好的行为也会带来好的结果;恶人之所以有恶报,也是因为坏的心念决定了坏的行为,而坏的行为也必然会带来恶的结果。佛教中有这有一个偈子:“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告诉我们,今生的果,是前世的因造成的;来世的果,是今世的因造成的。我们今生享受的福报,都是前世积下阴德的回馈;我们今生所承受的苦果,也是前世造就的恶因。但并不是说,这一切就注定了。当我们在当下行善时,恶果就会转为善果;当我们当下做恶时,善果也会转恶果。

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又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对于天道来说,它并没有讨厌一个人,也并没有喜欢一个人,它是没有情绪的,甚至天道它并不是一个生命体,只是一个世界的规律。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对不善善,是为不善;对善不善,是为不善;对善善,为善。行善先从善待自己开始,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善,一个自私的人,也达不到真正的善;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和朋友,善待我们生命历程中所遇到的人,便是人世间最大的修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的道德观,可能选择的阵营不同,但是我们都是在尊重自己的内心前行。明智思维,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很简单,也很困难,一切在于我们选择如何去做。
向善、向道、向正理都没错,是一切信仰的基本规则,道善从之,佛善从之;每种信仰都有积极的一面,也都有不好的一面,包括道教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道不善我不从,佛不善我不从,心中有是非观有道德底线才是信仰。

《小窗幽记》有云:“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一起心动念,一念的善生起来,吉祥的神就随我们而来;一念的恶,厉鬼恶神就随我们而来。所以,人的心实在是太重要了!

《太上感应篇》有云: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福报和祸端都是你自己的言行举止招来的,并且当你做了好事或坏事的一刹那间,报应就已经形成了。顺则为人,逆则为仙,当你顺从七情五毒去做事时,就是凡人,当你能超越七情(怒,喜,思,忧,悲,恐,惊。)五毒(贪,嗔,痴,慢,疑),不被其影响时,就是神仙了。人心的怒火可怕,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帝王一怒,伏尸百万,人心的怒火足以焚烧一切,这才是最可怕的。当你做坏事的那一刻,你就种下了一个恶的因(种子),这个时候你必然会得到恶的果,只是这个果什么时候成熟,那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那一天必然会到来,这就是自食恶果了。反之,当你做了一件好事,种下一颗善因,善良的种子,这个时候你得到善良的果实就是必然的。只是什么时候成熟是另外一回事,“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性善说性恶论,即使证得绝对的对错、与相关的对错,甚至证的了佛陀的世间解,明白了善恶的根源,那又有何意义呢?善恶之心,起始于我的起心动念,形成于世间演化,消亡于天地之间。针对生灵的善恶之论,针对天地的善恶之论,针对宇宙的善恶之论,乃至于针对“我之为我,今生我之意识”的善恶之念?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何必纠结于善于恶呢?如果没有情感、没有执着,就不会有种子种下,也就不会有结果产生。

人这一生,乃至说,只要是产生了灵智的生灵的这一生,有了思想,有了七情六欲,那便都是无比的复杂。或许上一刻这个生灵就是至善至仁,可下一刻便会恶毒无比!或许这一刻这个生灵还是悲天悯人,下一刻却会咒骂众生,恨谁不死!因善事而泪。因恶事而怒。因伤事而杀。因温事而和。
此一念动之善,一念动之恶,难以定性,如此,是为生灵。
所以,人性本善,人性本恶,本就是一体的。
尤其是善恶之道,个人自身是很难感悟的。
喜、怒、忧、惧、爱、憎、欲,皆是因为环境变化而变化,自身所受之情景改变而改变。
自身因这一切而变时,却只会认为是正常心境变化,根本不会往深了去想我为何会怒?为何会喜?为何会哀?为何会乐?
甚至这些人根本不会去想,为什么我会因为不认识的人,不认识的物,不知道的事,不明白的景,而喜怒哀乐。
或许,此就是,五毒之一,痴‌。
虽很少以物喜,以物悲,以人喜,以人悲,但若无喜,无悲,无伤,无哀,那还算什么人?不如叫石头好了,一颗躺在地上的石头,自然不会有任何变化,哪怕被粉碎,被毁灭。
而人之道,恰恰是因为有七情六欲,恰恰是要有喜怒哀乐才为,人之道!只有如此,人方才有向前之心,不甘之意!否则与石头何异?若是如此说来,那从一开始的人族,便不需要进步了,生死都无所谓!争个什么?至于那所谓圣人之言,要去七情六欲?那我且虚空问之,你之所想,又为何来?这还不是你之所欲,你之所想?你既有所欲,有所想,那你和别人有何不同?只是因为你的理想,很高尚,很广大么?

天心印本心,本心印天心,所以我说,人心既天心,而不是人心变天心,人人之心即天心。人人皆佛,觉者如来,迷者众生,人心无天心之能,亦无天道之力,须循序渐进悟之,生灵悟性枷锁可破之!别人之心我不知之,然我之利,利我利他首之,利他无所谓利我次之,不利不利我避之,然我之心,当是赏善罚恶!善者永远,恶者恒灭!此为我之心,非是无情无义,无善无恶。
十八岁的意,八十岁去行,亦不晚之,只要你,初意不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