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用在频繁开关的应用时,需要预估下其最大动作次数。
机械寿命和电气寿命
继电器寿命定义:指在导通电阻大于1Ω之前能够使用的最少周期数(打开和关闭继电器)。
寿命用两类来表述:机械和电气。
继电器机械寿命:指在保证机械结构完整的前提下继电器能够完成的操作次数。
机械寿命是只给线圈通电,触点都断开的情况下测试得到的。
继电器电气寿命:能够保证设备正常开闭以及不超出设备电气规范能使用的最少周期数。
拿欧姆龙的G5NB-1A-E 24V来举例:
从上面可以知道:在30V 1A电路中能够动作35万次。在0A的电路中能够动作500万次。
手册没有给出来电流0.01A时的动作次数,可以估计下次数应该在400万次和500万次之间。
再来看泰科的PCJ-124D3M:
在30V 3A电路中能够动作10万次。在0A的电路中能够动作1000万次。
继电器粘连
继电器粘连是指继电器的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熔化、焊接在一起,进而不能正常控制断开;还有的粘连现象是指继电器呈断开状态,不能正常闭合。
触点的熔焊分为静熔焊与动熔焊两种形成原因。
静熔焊是继电器在闭合状态下,由于异常的大电流,造成接触电阻产生的焦耳热使两触点接触部分金属熔化、焊接、结合而不能断开;静熔焊发生在固定接触连接或接触力足够大的闭合状态触头中。
动熔焊是指继电器在闭合或断开的过程中,电弧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很大的热量,导致触点熔化或气化,发生熔焊现象。
动熔焊中造成拉弧的两个原因如下:
1、继电器闭合瞬间,由容性负载造成线路中有很大的短路电流,由于继电器的抖动造成拉弧,产生大量的热导致熔焊;
2、使用继电器对大电流负载进行带载切断,造成拉弧,同样产生大量的热导致熔焊;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被称作电磁斥力场景;它是在继电器闭合状态下,由于非常大的短路电流,导致触点弹开,造成拉弧,产生热量导致熔焊,具体如下:
下图为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闭合接触后电流走向示意图,因为接触表面不是平整的;黑色圆圈内表示这两个电流通路的方向是平行而反向的;由于二者形成的磁场,造成它们之间产生一个排斥力,它施加于两个触点上,迫使触点有分开的趋势。
当触点中通过的电流非常大时,造成这个排斥力大于触点的吸和保持力,进而两个触点分开,导致拉弧,释放的热量导致触点熔焊。
为了对抗粘连,继电器厂家会采用不同的触点材料和表面处理工艺:
总结
如下是继电器的内部结构
继电器规格书给出来的机械寿命就是指的继电器内部机械件的寿命,比如触点、拨动片、弹簧等。
在大电流下继电器的寿命主要取决于负载情况,尤其是容性、感性负载,在触点接触和断开时会产生大电流、火花、拉弧,损伤触点。因此规格书会写出不同负载电流继电器不同寿命时间。但是要注意规格书给出的是电阻负载的情况,如果是容性、感性负载根据情况不同,偏差很大。
继电器小负载寿命实测
如果继电器只是用来传递信号,继电器可以认为是空载(触点不会受到损伤),此时继电器寿命就只限于机械寿命,但是小型继电器内部机械有寿命的就只有左右拨动的金属片。
此金属片的寿命应该不止规格书上写的500万次吧。
为了验证下,我搭了下面的电路,EL3H7压降1.2V,LED2压降3V,流过继电器触点的电流=(24-3-1.2)/2000,约10mA。
同时测试了3个G5NB-1A-E DC24、2个PCJ-124D3M,301、2个FTR-MYAA024D继电器
根据3款继电器的动作时间、复位时间:
欧姆龙 动作时间10ms 复位时间10ms
泰科 动作时间15ms 复位时间5ms
富士通 动作时间10ms 复位时间5ms
最终选择 动作时间15ms 复位时间10ms。也就是通电15ms,然后断电10ms,读到反馈信号,继续下一个循环。
最后测了2300万次就没有继续了,验证了我的猜想:继电器用来隔离信号或者说在负载电流很小的情况下,寿命是很长的。